今年年初,北京、上海、廣東銀保監局均發布文件,防止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等信貸資金違規挪用于房地產領域。監管部門加強對經營性貸款流入房地產市場、股市的核查力度加大,部分違規挪用貸款資金行為也被查出,且按照合同要求,相關貸款人已被要求提前還款。
近日,一份歸屬地為上海的《個人貸款提前收回告知函》(以下簡稱《告知函》)顯示,由于被查出“未按約履行借款合同第四條貸款用途的相關約定”,一股份制銀行宣布合同項下500萬元貸款提前到期,要求在3月底之前歸還全部貸款本息,剩余貸款本金為298萬余元。但值得注意的是貸款合同簽訂的時間是今年1月25日。若未在限定時間內歸還,將構成逾期并產生罰息,該行將采取訴訟、財產保全等措施。
“這筆被要求提前收回的貸款,大概率是抵押貸款,也就是經營貸,即把自己房子抵押給銀行,貸款用途是公司經營,但是挪用貸款(購房)被查出來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上海銀行業人士告訴記者,這或是上海年初“嚴查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新規后的首個實質性處罰警示案例。
據報道,目前被銀行要求因挪用經營貸提前還款的分三種情況:
情況一:銀行或監管部門拿到相關證據。
情況二:前期由于獲得了“睜只眼閉只眼”的客戶經理的支持,去套取經營貸的,由于自己資金鏈出現問題還不上貸款,而動了“歪心思”,寄希望于借銀行管理疏失而要求銀行免除部分利息,或者延后還款的。銀行可能要求其提前還掉全款。
情況三:監管抽查的過程中發現資金鏈路存在問題,要求銀行倒查并追回貸款。
(摘自《法治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