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雯靜
【摘要】2020年,新冠疫情大面積暴發的情形下,線上教育迅速接過“停課不停學”的指揮棒,成為全國高校正常開課的有力保障。無論是跟隨時代的腳步還是應對突發情況,種種現象表明了:高校線上教學勢必會成為未來不可缺少的教學途徑,其普及是必然趨勢。本文通過分析線上教學模式的背景和現狀,闡述了高校線上教學模式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關鍵詞】線上教學? 高校教育? 信息化教育
【基金項目】荊楚理工學院2020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課題編號:202011336012)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7-0042-02
一、線上教學模式實施背景與現狀
(一)線上教學模式概念
本文涉及的線上教學特指教師通過網絡介質進行教學活動的一種教學形式。與線下面對面教與學的傳統教育不同的是,通過線上教學,師生可以打破地理因素限制,通過電子屏幕實現交互學習,還可以不受時間限制,采取錄播課程、課后回放進行復習和查漏補缺。線上課堂中,教師承擔著指引導向的角色,為學生提供課程重點知識,學生的自主地位大幅提高,無論是及時跟進教學進度還是自行選擇薄弱項目學習,都十分考驗學生的自律。同時,得益于互聯網的廣度,除了學校規定課程,學生還可以登錄MOOC等在線教育平臺免費學習名校資源,通過知網、校園數字圖書館查詢核心期刊、在數字圖書館瀏覽書籍,輕松便捷。
(二)線上教學模式背景
21世紀以來,現代科技方興未艾,互聯網逐漸在無形中滲入到人們的生活中,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的廣泛使用成為大勢,由于它具有極大便利性和快捷性,很快地便被運用到教育中來。早在2000年,我國線上教育就已初見苗頭。著名教育機構新東方推出了“在線教育+”教育軟件,它以錄播課程為賣點,預見性地開發了系統化、體系化的教育模式。遺憾的是,新東方開發資源有限、教學設備原始單一,受眾面小,影響力小,此時的線上教育還是亟待開發的領域。
近年來,教育部不斷地鼓勵各級學校重視并發展線上教育,線上教育的普及是必然趨勢,是未來教育或不可缺的教學途徑,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改革已是刻不容緩,需要開拓新的教學模式以應對新時代帶來的有力挑戰。2020年初大規模暴發的疫情,使學校教育不得不開拓線上教學的模式,2021年疫情在我國基本得到控制,但國外新冠病毒的傳入、新冠病毒的不斷變異,導致了境外輸入等事件的發生,許多學校只能緊急通知轉為線上課,這也給我國的教育帶來一定的阻礙和影響。無論是時代的發展,還是突發情況的應對,無不促使我們正視線上教學。
(三)線上教學模式實施現狀
近年來,網絡迅速滲入人們的生活中并成為生活的必需品,一個個信號源在中國各地綻放成地面上的星海。2020年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顯示,截止到2020年12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占網民整體的34.6%,數量達3.42億。單從這一數據來看,如果能夠把握好線上教學這一有利條件,對于促進教育現代化大有裨益。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全國各地的高校在線上展開了大規模的教學實踐,教育教學模式產生極大轉變。經過幾個月的全人民性抗疫,我國的疫情得到一定的控制,各地也逐步恢復學校教學,在線教育用戶規模有一定的下降,但較于2019年仍為增長,線上教育發展態勢向好。網絡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暴露出的一系列問題,為研究線上教學的相關問題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方向和靈感,這也為了我們的研究實踐奠定了基礎,能更全面、更有效地看到線上教學的弊端,有利于我們去探索如何更好地進行線上教學。
二、線上教學模式實施必要性
(一)是學校教學模式轉型的重要路徑
線上教學是推動教學改革的必要途徑。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培養人才就需要采用前沿的教學理念,不斷更新補充教學內容,拓展教學方式。線上教學是教學改革實踐的一個重要途徑,虛擬課堂教學、線上互動平臺、豐富教學資源都是線上教學的優勢,這是對課程的創新改革,是普及信息化教育的表現。其次,在面對疫情等突發狀況下,高校可以迅速采取全面線上教學模式,以此應對突發狀況,確保學生安全,保障學生心理健康,這是國家政策的需要,也是學校的責任。
(二)可以使教師教學更加精簡、便利
減少教師在一些瑣碎工作消耗的時間,增加與學生交流討論的時間。對于教師來說,除了課堂的教學首要任務外,還需進行課后的批改作業、整合成績指標、登分錄入等十分復雜的工序,這類課后工作占據教師一大部分的工作時間,精力耗費大。但是通過線上教學平臺,教師可以實現在線上統計出勤率、批改作業、考試等等,將學生平時的學習數據化,在階段學習結束后,由平臺通過學生平時的學習數據統一計算出最終的成績,這樣有利于教師快速掌握教學進度并進行調整。
(三)高校線上教學隱性群體龐大
2020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共設有普通高校2738所,高等教育在校生總規模達4183萬人,由此可見,高校線上受教的隱性群體龐大。高校學生的最大特征就是自主自覺自學,教師往往只作引導和指點,最重要的還是要學生自己消化。且高校的課程任務繁重,線上教學沖破了時間和空間等客觀條件的約束,學生可以減少在路途上浪費的時間,將更多的時間用于學習。同時,教師可以補充適合學生學習的擴展資料,擴充課堂上有限的知識,這樣學生的學習面更廣了,學習的深度也更深了。
三、線上教學模式實施可行性
(一)良好的政策環境
2021年1月28日教育部五部門發文,提倡大力加強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同年8月27日,教育部在新聞發布會提出針對疫情突發情況,有關高校要及時根據本地情況,調整教學,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或者完全線上的教學模式。同時強調各地高校要把疫情期間中國高等教育在線教學的“新鮮感”轉變成為“新常態”。此前2020年的疫情防控時期所踐行的“停課不停學”,也說明國家對教育的重視,使得線上教育能夠得到發展。完善線上教育的政策接二連三,指明線上教學模式的建立刻不容緩。
(二)學校軟硬件設施不斷完善
1.線上教學督導制的初步實施。教學督導在學校管理中舉足輕重,可以有效地監督教師隊伍建設、教師教學質量。為了進行對線上教學的監督,許多大學推出了“線上教育督導制”模式,各個學校采用的方法各異,但結果卻大體相當,有效保證了教師的教學質量,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在2020年3月,安徽大學設教學督導員,精確監控學校專業課和公共課的教學。各類教育平臺可以自動記錄學生學習的學習次數、學習時長、作業完成度和準確度,督導員可以借助其快速精準地進行監督。督導制精準有效地促進了教學的穩步施行,從安徽大學的成功典例,也說明了督導制的有效性。
2.高校師資力量殷實,教師培訓漸次展開。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教師隊伍建設一直是我國教育工作的建設基礎,要保證教育高質量,就需要教師跟上時代更迭。現代化教育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信息化,線上教學已經不再是教師的加分項,而是必備項。接受教師線上教學培訓的教師能在線上授課過程中,創設完備的線上教學環境,采用在線演播、錄制播放、語音視頻交流等多種方式進行課堂教學,設計談話問答、活動探究、交流互動、仿真體驗、遠程演示等教學環節,活躍線上課堂,讓學生能更好更快地接收知識。
3.校園網的構建完善。得益于網絡的發達,校園網得到發展完善。校園網不僅能實時公布公告、公示,它的交互功能使學校、教師、學生之間可以進行實時有效的溝通交流。由此,學校實現信息管理,提高了學校自動化管理水平,大大促進學校整合信息資源、決策的效率,促進學校的行政、教務和管理功能完善。于學生而言,校園網所提供的多媒體閱覽室、數字圖書館也給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學生無需奔走在圖書館,花費大量的時間尋找書籍,學生的學習生活變得簡單方便,多個教學板塊的開啟,學生也有了更多的時間鉆研學業。
4.學校教學設施的先進、完備?,F代技術的發展,使教學設施也不斷地更新迭代,為教學、教研提供了充滿科技感的教學環境。5G時代的到來,更是能滿足校園網4K超高清視頻遠程視頻教學、AR/VR虛擬教學、仿真實訓實驗室、AI教育教學評測、校園智能化管理等大流量、高帶寬、低延時業務的發展需求。在校園網的基礎之上,教師可以使用課件加工軟件、多媒體放映教室、教師線上備課系統進行教學的準備,也可以通過學校的資料庫尋找所需的教學資源。
(三)師生可接受程度較高
2020年的線上教學實踐為學校教育做了有力的支撐和補充。經過一學期的線上教學,教師和學生都已經掌握熟悉線上教學的模式,師生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接受,通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后,線上教學的優點逐漸為人們所看見。全國高校教學大數據監測顯示,2020年的大范圍線上教學,全國高校開課率達到91%,教學認可度達到80%,學生滿意率達到85%。線上教學的質量經過師生合力不斷改善,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的,保證了教學、學習質量。學生雖未在學校,卻也學到了切實的知識,高校教育有條不紊地持續進行。
就目前的狀況來說,線上教學體系并沒有線下教學完善,但是線上教學在未來教育中的比重將不斷增加,這是毋庸置疑的,這也不斷地督促我們要不斷地去完善線上教學,建立完整的線上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徐雯雯.數字資源呈現形式對學習注意力的影響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6.
[2]鐘平,潘紅艷.新時期高校數學線上教學必要性與實現策略[J].公關世界,2020(10).
[3]朱受碧.5G時代下高校校園網全光化改造及應用[J].中國新通信,2020(2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