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彥強
【摘要】隨著信息化社會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對人們生活中所占有的重要性已經不容忽視。大家通過信息來交流和共享信息,也通過網絡來學習更多的知識和資訊。在教育領域,無論是從校園的管理、學校工作系統的構建以及教學課堂都與網絡產生了較大的關聯。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語文教學中,不僅可以使得語文課堂更加生動活潑、語文知識更加多元豐富,而且還可以擴寬語文教學的方式方法,提升學生學習的途徑和方法。本文通過研究應用信息技術構建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情境模式教學提供相應教學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 高中語文? 情境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7-0044-02
所謂的情境課堂主要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對課堂內容的情境設計,通過情境的模擬讓學生進入直觀教學模式當中,結合學生特點因材施教,從而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注意力,提升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寓教于樂在課堂中。借助設置的課堂教學情景模式,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課堂中知識的內容,把握所學內容的含義,從而融洽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參與性,提升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潛移默化地接收到教師對知識傳遞的信息。高中語文是通過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語文作為培養學生文化素養的學科,要隨著時代的進步來進行更高效和更有質量的教學。
一、應用信息技術構建高中語文情境課堂的重要性
高中所要學習的語文課程具有相對的難度,教材中所應用的作品在理解上也有較大的邏輯性和思維性,導致學生在閱讀和理解課文中需要一定的語文基礎,而且在理解課文背景時也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歷史基礎和文學常識,然而高中生語文基礎和水平參差不齊,為了能夠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教師就需要采用一些能夠提升課堂效率同時又能促進學生理解語文知識的教學手段。信息技術為教學提供了更便捷的手段,同時也能更方便地提供更豐富的知識。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語文教學中,不僅可以使得語文課堂更加生動活潑、語文知識更加多元豐富,而且還可以擴寬語文教學的方式方法,提升學生學習的途徑和方法。
現階段課堂教學中都會融入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傳統的課堂教學還是有一定的差別,多媒體教學可以讓課堂涉及到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形式更加多元化。所以教師要抓住這個契機,不能誤用或濫用教學手段,要最大化地發展科學技術的優勢,而且要注重運用教學課件來呈現更多有價值的內容,實現更好的語文課堂效果。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快速發展,多元化綜合素質的人才才能在將來的就業形勢中產生競爭力。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它的作用體現在人們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信息的理解和表達,同時也在學生學習其他學科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促進學生的品質和文學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學習語文不僅是為了考試,而且是個人全面提升的基礎,教師要注重語文課堂的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二、應用信息技術構建高中語文情境課堂的有效策略
(一)結合教材內容,運用微課構建閱讀情境
語文的教學目的之一是培養兒童的文學素養,但是學生的文學素養的培養需要大量的閱讀積累,所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鼓勵學生廣泛涉獵知識是十分重要的。隨著網絡時代中快速發展的一些速食文化的影響,學生閱讀的興趣較小,也沒有養成穩定的閱讀習慣,所以教師要在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語言具有一定的難度和復雜性,學生在閱讀起來需要足夠的耐心,再加上一些名著的開篇部分并沒有十分引人入勝,高中生很難堅持閱讀。微課是教師利用一些簡短的視頻或音頻的形式開展教學。[1]隨著各類視頻和音頻軟件的廣受歡迎,相比純粹的文字,高中生對視頻會有更多的興趣,所以教師可以運用微課開展教學,幫助學生激發閱讀名著的興趣。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語文教材的名著導讀中的《大衛·科波菲爾》,這部名著是19世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查爾斯·狄更斯的一部重要作品,寫于1848—1850年。這部小說是帶有自傳性質小說,借鑒了狄更斯的“大衛自身的歷史和經驗”,從而總結一生的生活道路和回顧了一生所發生的具有記憶性的節段,表達出這一生的人生價值觀和道德思想觀。作品所展示的繪聲繪色、豐富多彩的生活畫面,具有鮮明深刻的時代特點。教師可以將改編的同名電影《大衛·科波菲爾》中的經典場景制作成時間較短的微課,然后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閱讀這一整本書。微課所展現的內容有知識點突出、直觀明顯等特點,對教師授課起到的很大的輔助作用。教師運用微課可以創設相應的閱讀場景,學生在場景的影響下可以更加投入到閱讀材料中,通過生動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啟發和興趣引導,可以促進學生培養閱讀習慣,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教師也可以將這一名著分成不同的任務,然后在學生觀看相應的閱讀材料后,教師提出一些問題,要求學生通過閱讀來尋找答案。學生在對名著的閱讀產生興趣的情況下,就會有動力主動閱讀,帶著問題閱讀,也會增加閱讀過程中的專注度。所以教師可以結合微課教學來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名著的閱讀中。
(二)創設教學氛圍,注重學生情感體驗
隨著信息化時代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利用網絡和信息化教學手段也是適應時代發展和適合學生興趣的教學方式。高中生對一些描寫景色的課文,難以產生相應的想象,或者對一些時代背景不同的課文缺乏感同身受的體驗,而網絡時代和多媒體技術可以在教學中創設相應的氛圍和情境,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2]教師需要考慮到高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充分考慮學生為中心,利用視頻、教學課件等等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教材內容設計的情境教學模式,可以有效讓高中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氛圍和活動中,讓高中生在教師的輔佐下培養出對語文學習的能力。例如在學習《沁園春·長沙》這一課時,學生需要通過品味詩詞,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感受詩人的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以及詩人主宰大地沉浮的英雄氣概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壯志豪情。在引導學生學習本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作者當時寫作的時代背景入手。這首詩是在1925年晚秋時節,當時的毛澤東只有32歲,背井離鄉到廣州主持農民運動演講。在這個途中經過長沙之地,進而重游橘子洲,在重游中所表達出來的萬千感慨之情的背景作出的詞。在對長沙晚秋風景的描繪下傳達出對青年革命斗爭中的點點回憶,感慨當下革命青年的使命和蔑視統治者的憤慨所寫下的詞。教師結合當時時代背景的一些影視資料,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間接地讓學生體會作者的心情。學生在這種氛圍下學習,會與作者產生共情,并能對文學作品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文學作品來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所以有過相似體驗的話會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但是學生年紀較小,人生閱歷較少,所以就需要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科學技術創設一些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語言的內涵。
(三)融合多學科,豐富語文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就是通過設置形象生動的情境以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以及語言的理解。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十分緊密,在教學中融合各種學科,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角度來理解文字和表達觀點。在文科學科中,例如歷史、地理、政治等,對促進個體的表達和觀點形成有重要的作用,這是對語文學科的拓展和豐富。而理科學科的數學、物理、化學等,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在這些學科學習中可以發現鮮活的人物事例,通過這些人物事例將高中生引入到學習當中,從而提高高中生語文素材的積累。例如在學習《飛向太空的航程》時,這篇課文是一篇比較典型的新聞稿,作者先把結果放在開頭,也就是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于2003年10月15日上午九時在酒泉發射中心發射成功。緊接著作者根據時間節點詳細地敘述了我國在航天事業所發展的歷程,通過不斷的努力科研,中國載人航天成功成為中國科技史上的壯舉,讓每一位中國人都感到自豪。在學習中可以看出這篇課文從字里行間中都寫滿了對民族的自豪感。學生通過自主的閱讀,親身體會到了文章中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從而自覺地去關注科技方面的內容,潛移默化下養成了關注時事和科學新技術的習慣。這種方式讓學生在今后的寫作閱讀中不自覺地就積累了寫作素材。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教師可以播放載人航天飛船飛入太空的過程以及一些重要的科學原理,讓學生對科技產生敬佩之心,學生對我國科技發展產生一定的了解,也能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感。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在語文情境中加入更多的元素來豐富課堂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也能促進學生對多元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結束語
課堂教學中信息化的改革對教師的要求也相對提高,要求教師對信息設備具有相對熟練的操作能力,也能夠具備一定的設計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教學動畫、視頻等能力,然后運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來結合教材內容創設形象生動的課堂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語文知識。傳統的教學方式容易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通過結合信息技術將學習任務交給學生,幫助學生形成主動學習和探究的意識。針對學生在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性的培養成為新時期背景下課堂教學的新要求。由此,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基于信息技術的各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能結合授之以漁的教育理念,根據高中生各項能力的發展實際,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課堂、設計課堂,培養高中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興武.應用信息技術構建高中語文情境課堂的有效途徑[J].中小學電教.2020(4):37-39.
[2]胡啟榮.用信息技術構建高中語文情境課堂[J].新課程(下).2019(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