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歷史中積淀、創造和整合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新時代下,將紅色文化合理地融入到高校教育體系當中,引導高校學生傳承先進文化、學習革命精神,對高校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闡述紅色文化基本內涵的基礎上,分析了在高校開展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要實踐價值,最后側重從整合紅色文化資源、營造紅色文化教育氛圍、創新紅色文化教育方式以及建設紅色文化教育網絡平臺等層面探討了新時代下高校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 高校? 大學生? 紅色文化教育? 教育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5-0042-02
一、紅色文化的基本內涵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積淀、創造、整合形成起來的一種特定的文化類型,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紅色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蘊,諸多專家站在管理學、區域特點等諸多層面對其展開了深入的研究,無論從哪個層面開展的研究,最終得到的結論都是一致的:紅色文化為中國千千萬萬的革命志士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后,為了能夠讓老百姓過上幸福、民主的新生活,他們不懈努力,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寶貴生命,在這一過程中產生的文化,這種文化包括了物質與精神兩個層面。此文化為中華民族專屬文化,是千千萬萬革命志士用青春、用生命創造的精神財富,在大學生的成長歷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大學生得以長足發展與文化沉淀的重要基石。
紅色文化包含著濃厚的革命情懷與歷史文化底蘊,隸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之范疇。把紅色文化同高校的思政教育有機融合,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能夠讓他們更好地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不但是紅色文化傳承的核心內容,更是新時代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
二、高校開展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要實踐價值
在新時代下,將紅色文化合理地融入到高校教育體系當中,引導高校學生傳承先進文化、學習革命精神,對高校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具有重要的價值,集中體現在:
第一,紅色文化教育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從而沿著正確的軌跡成長和發展。黨和國家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文化建設,而紅色文化建設是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目前,高校大學生受來自網絡、國外思潮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有不同程度的變化。為確保高校大學生能夠健康地成長,為祖國培育一批德才兼備、理想堅定、三觀正確的優秀接班人,必須要高度重視加強對大學生的紅色文化教育,實現紅色文化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緊密結合,并貫穿在大學生專業教育的各個環節,形成對大學生三觀的正向影響,引領他們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第二,紅色文化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充分的理論支持和真實案例。紅色文化是經過長期的革命積累和沉淀下來的精神財富,其中包含著許多鮮活的真實案例。這些案例最能夠觸動大學生的心靈,有助于其對紅色文化的深入了解。例如,通過學習革命烈士的英勇壯舉,可以為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提供豐富的素材。同時通過對紅色文化相關的理論思想的學習,可以堅定大學生的思想信念。
三、新時代下高校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路徑
在新時代下,高校肩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過程中,高校應當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優勢,實現紅色文化教育與高校教育之間的深度結合,引導大學生發揚紅色文化,將紅色基因傳承好。具體而言,應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深度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內涵,拓展高校紅色文化教育內容
紅色文化資源蘊含豐富的教育素材和理論養分。同時紅色資源是黨在革命實踐中留下來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其所展現的是黨的優良傳統和崇高的價值追求。在新時代下立足更大的格局和視野,必須要深刻地認識到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不斷地從紅色資源中汲取精神養分。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全國各地留下了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因此高校在開展紅色文化教育之前,必須對區域內的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深入的調研梳理,充分地結合區域內的紅色文化資源,開展高校大學生的紅色文化教育活動。紅色文化資源為高校推進紅色文化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是紅色文化教學順利推進的奠基石。在新時代下,高校應當對區域紅色文化素材進行科學整合,探尋彼此間的相通之處,通過創新性地整合,改變已有的分散性格局、豐富學校的紅色文化教育資源。
在此基礎上,高校應當在充分的整合基礎之上,精準定位教材內容,提取紅色文化的精髓,把優質紅色文化教學素材納入到教材中,提升教材的實用性,強化紅色文化教學素材的理論性,為學生的深度理解提供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從而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同時,在編寫紅色文化教育教材時,應在凸顯區域性特征的基礎上提升區域性和普適性的契合度,要充分發揮課堂、實地的育人功能,幫助學生了解紅色文化的來歷,繼承紅色精神,要把區域特色與時代要求緊密結合,凸顯政治、價值引領功能。
(二)營造紅色文化教育氛圍,讓紅色文化環繞在學生周圍
新時代下,高校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工作中,應當加強營造紅色文化教育氛圍,具體而言:
第一,建立起有效的紅色文化宣傳機制。高校可以充分發揮校內網站等媒介的作用,強化宣傳功能,在全校營造學習紅色文化的濃厚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其學習紅色文化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同時,高校要為紅色文化宣傳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和便利條件,為大學生的參觀學習提供便利條件,使大學生可以感受到紅色文化的無窮魅力,深入了解紅色文化之深刻內涵。第二,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合適文化教育系列活動。要想切實提升大學生的紅色文化素養,必須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二是要借助課后紅色文化素材的學習來對學生進行熏陶。首先,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講座活動,通過鮮活的實例,激發大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知識的熱情。其次,充分調動黨團、社團等組織的積極能動性,開展各種類型的競賽活動,調動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其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更多的紅色文化知識。第三,將校園文化建設與紅色文化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提升紅色文化元素同校園文化的契合度,讓學生在溫馨的校園環境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比如在校園里設立毛主席等英雄偉人的雕像,打造紅色文化長廊,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紅色文化的教育,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
(三)創新紅色文化教育教育方式,提升高校紅色文化教育實效性
目前,高校對大學生進行紅色文化教育,主要路徑是課堂教學。為了有效地提升高校紅色文化教育的實效性,應當對紅色文化教育形式予以創新。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參觀革命紀念館、博物館、展覽館、遺址、遺跡等等。同時也可以組織和開展各種形式的游學實踐活動:
第一,開展紅色文化游學實踐活動。高校可以積極與相關部門進行合作,為學生提供文字文化游學,實踐機會,同時也可以共同建設一批高質量的紅色教育示范基地。通過定期組織學生參加紅色教育社會實踐的游學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在研學旅游的過程中睹紅色文物,感受革命歷史,或沿著紅色足跡,追尋紅色記憶,在游學體驗實踐中完成紅色基因的薪火相傳。第二,通過引入高科技技術“再現”革命時期的歷史事件。比如創建紅色文化VR體驗場所,學生通過體驗能夠更好地感受英雄們的愛國情懷,從而觸動自己的內心。各高校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摸索探尋更多實用的教育模式,賦予紅色文化教育更多的靈動性。同時,也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新穎的軍事拓展體驗,讓學生感受到革命事業的簡單,當今和平的來之不易。
(四)建設紅色文化教育網絡平臺,充分發揮網絡的傳播優勢
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大學生的工作生活學習與網絡息息相關。在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工作中,應加快建設高校紅色文化教育網絡平臺,充分發揮網絡的傳播優勢,提升紅色文化教育的實效性。具體如下:
第一,建立紅色文化教育專題網站。高校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推進紅色文化教育網站建設,并安排專門的人員進行管理和維護。在紅色文化教育專題網站上,應當及時地向大學生公布紅色文化最新的動態,分享優質的講座信息,更好地發揮網絡的優勢,促進紅色文化的傳播,形成對大學生的積極影響。第二,綜合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增強紅色文化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在紅色文化教育工作中,可以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形式,實現線上紅色教育與線下紅色教育的深度結合,有效地提升高校紅色教育的實效性。以微信公眾號為例,可以通過視頻音頻圖文等多種形式展示紅色文化案例,不僅可以有效地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更可以有效地提升紅色文化的傳播效果,達到對大學生進行紅色文化教育的目的。
四、結語
總之,高校一定要充分挖掘紅色資源之優勢,更好地繼承紅色傳統文化,使紅色旗幟能夠代代相傳。要借助紅色文化的學習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激發其愛國熱情,提升民族自豪感。同時,高校必須要勇于創新,對傳統的紅色教育模式進行大膽改革,充分發揮紅色文化之引領功能,創新紅色文化教育思路,為高校紅色文化教育工作的有序推進掃清道路,進一步開啟高校紅色文化教育新征程。
參考文獻:
[1]樊青美.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路徑探索[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21,37(4):93-96.
[2]王薇.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的培育機制研究[J].文化產業,2021(5):56-57.
作者簡介:
杜俏俏(1981年10月26日-),女,漢族,浙江東陽人,本科學歷,副教授,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研究方向:藝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