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麗平 鄭毅 吳復宇


【摘要】色彩學是汽車車身維修技術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該文深入挖掘色彩學中所蘊含的色母調和之變化美、色卡比對之和諧美、車身色彩設計之創新美、世賽汽車噴繪之競技美、汽車油漆色彩研發之科研美等美育元素,通過課上課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將傳授色彩學知識和美育緊密結合。通過教學實踐發現,這種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認識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提高課程體驗度和學習幸福指數。
【關鍵詞】色彩學? 美育? 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5-0021-02
色彩學是汽車修補涂裝流程中調色項目的理論基礎,是應用色彩理論實現汽車油漆調色的課程,主要包括光與色、顏色的基本性質、色光加色法、色料減色法等內容。但由于色彩學知識點復雜抽象、不易理解,大部分學生隨著學習的深入積極性大打折扣,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色彩學的熱情是提高色彩學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近年來,我們深入挖掘色彩學中的美育元素,以變化美吸引學生、以和諧美和創新美打動學生、以競技美和科研美教育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并進一步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創新能力[1]。
1.色母調和之變化美
一成不變的生活是無趣的、單調枯燥的,要想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就要求變,從而在變中體會生活的樂趣。結合色母調和的知識點,讓學生切身感受色母按不同比例調和之后的顏色變化,每兩名同學一個小組,使用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水性漆,根據指定比例每組調配出9種顏色,學生親身驗證減色法顏色變化規律。色母調和時間結束,先抽簽來確定每組要展出的顏色,然后將顏色涂抹在樣板上,并將其展示在展臺上,每組對其余小組的顏色進行調配比例投票,此過程不僅可以再次檢驗學生對色彩變化的敏感度,還能看出展示組調色水平的高低,學生在顏色的變化中鞏固了知識,提高了課程體驗度。
教師引導學生感知美是基礎,學生能夠將其活學活用才是能力的體現,借助第二課堂平臺,以北京文化元素“京劇臉譜”為主題,采用線上學習并考核京劇臉譜文化、線下比賽京劇臉譜制作的方式,學習色母調和,感受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每名學生作為獨立參賽選手,通過抽簽來選擇京劇臉譜圖案,以減色法顏色變化規律為理論指導,學生經過物料選擇、顏色分析、方案制定、水性漆配色等流程,使用水性漆調配出臉譜中所有的顏色,選用合適的畫筆將水性漆涂抹到臉譜底稿上,圖1為學生作品展示。
2.色卡比對之和諧美
汽車修補涂裝中,色卡比對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和色彩學課程息息相關。色卡比對需要從顏色的三個屬性鑒別汽車色漆之差異,為后續逐步縮小顏色差異直至肉眼不可見指明方向,進而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學生兩人一組/工位,每個工位上兩套色卡,依據比色要領,在待修車輛的同色色卡以及差異色卡中找差異,從顏色的三個屬性(色調、明度、彩度)進行比對,并將鑒別結果記錄在實訓報告中。色漆中含有顏料,顏料和染料都屬于色料,混合原理是色料減色法。進行色卡比對之后,為了拓寬學生對色料減色法的體驗領域,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絲綢面料”為主題,讓學生進一步從顏色的三個屬性出發,鑒別面料間的顏色差異,并體會不同顏色面料給人們帶來的美學感受。
在第二課堂里,進一步在日常搭配中鞏固和提高色彩搭配能力。鑒于汽車修補涂裝行業從業人員男性居多,從男性色彩搭配角度看顏色入手加以訓練,涉及色相(冷暖關系)、色調分析、重新認識人體色、膚色分析、視覺平衡原理、人體色特征傾向的診斷方法及步驟、個人色彩咨詢專用色彩規律分析圖、各類型人的色彩屬性分類、標準型人的劃分及用色規律分析、各類型人的服飾色彩對比、服飾色彩搭配規律的基本原則、標準型人的服飾色彩搭配規律等方面[2]。除此之外,還學習了從女性色彩搭配角度看顏色,從冷淺變色、冷深變色、暖淺變色、暖艷變色、暖深變色、冷暖全色變色等角度[3],以“幫身邊女性搭配彩色服飾”為活動主題,進一步拓寬色彩應用范疇,學生在活動中不僅能將色彩比對和色彩搭配等理論知識活學活用,還切實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與互動。
3.車身色彩設計之創新美
色彩運用不但要鍛煉學生的基本功,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汽車車身色彩設計以通勤車、公交車、房車為例,每三名同學一個小組,完成三種車型的車身色彩設計和展示。學生根據車型特點,以“家鄉特色文化”為主題,依次完成圖案構思、用色設計、水性漆上色、展示解說等環節。在整個活動實施過程中,學生挖掘出很多優秀傳統文化元素,例如東巴文字、東巴法器等東巴文化,通過色彩設計表達出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對于汽車車身維修技術專業學生而言,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多少有些欠缺,這就需要在第二課堂中積極參加各類藝術活動,例如北京汽車博物館舉辦的“汽車回收再利用創意設計大賽作品展”和“首屆汽車之家汽車創意設計大賽”,從變廢為寶,汽車造型設計,汽車廣告設計、汽車改裝設計等多角度開拓學生的思路。經過反復調研和修改,“汽車創意坊”社團成員共同設計完成了“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汽車車身工程系志愿服務隊”志愿服裝的圖案及整體配色。對汽車有濃厚興趣的同學,積極利用業余時間到斯途加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汽車公司進行兼職工作,主要從事汽車車身設計、汽車色彩設計、汽車輪轂等配件改裝等業務,讓自身所學及時接受市場的檢驗,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工學交替”的培養模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中,不僅要持續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熱情,還要增強學生盡己所能服務社會的責任感。
4.世賽汽車噴繪之競技美
對接世界技能大賽中“在汽車工件上噴繪圖案的技能”模塊比賽要求,課外組織汽車彩繪興趣班,全程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比賽模式進行。先在第二課堂帶領學生線上學習“龍神學院”微信公眾號中的系列課程《汽車車身彩繪》,讓學生先認識彩繪的工具、設備、知識和技能,然后線下對彩繪練習中如何把握物體各部分的色彩關系進行專項訓練、讓學生理解并掌握物體的色彩冷暖變化規則[4],最后按照汽車彩繪的標準工藝流程[5]完成作品制作,部分作品展示如圖2,不僅提升了學習體驗度和生活幸福感,而且對汽車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知。
5.汽車油漆色彩研發之科研美
2020年10月,我院與上海龐貝捷漆油貿易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龐貝捷(PPG)汽車涂裝工程師學院”,作為第二批北京市職業院校特色高水平實訓基地進行建設。自工程師學院成立以來,PPG公司的部分新產品測試會在我院的涂裝車間進行,例如測評全套水性漆輔料性能,學生觀摩企業專家對油漆的噴涂性、流平性、表干性、光澤度、復合層附著力、整體外觀進行測試,使書本上抽象的理論頓時了然于心。學生在公眾號“PPG專業汽車漆”中會隨時關注企業動態,了解PPG年度流行色,并對色彩流行趨勢提出一些色彩創意與專家探討,在頭腦風暴中,學生將油漆色彩能更深入的與生活和工作聯系起來。例如,2019年“汽車藍”備受青睞,體現了消費者回歸簡約、逃離科技的訴求;2020年度最佳顏色——“中式青花瓷色(PPG1160-6)”是對藍色風暴的解讀,表達了人們對寧靜、希望以及安穩睡眠的渴求;而2022年度的流行色為橄欖綠,寓意著人們希望在勞累的工作生活當中放松身心。
6.結語
以美育元素為主線,以創新為手段,依據色彩學課程特色,借助校內美育資源和校外汽車企業資源,線上線下、課上課下對學生進行美育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認識美、鑒賞美、創造美的同時,增強學生文化自信,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學習體驗度和生活幸福感,進而更好地實現對色彩學課程的成果轉化和模式傳承。
參考文獻:
[1]陳文波.發育生物學課程之美育元素挖掘與實踐[J].生命的化學,2021,41(8):1886.
[2]西蔓色研中心.中國人形象規律教程男性色彩與風格分冊(第2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10-56.
[3]王靜.選對色彩穿對衣(珍藏版)[M].北京:漓江出版社,2018:73-118.
[4]湯東柏.汽車彩繪烤漆技術詳解(第2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20:30-31.
[5]賴斌,程玉光.汽車彩繪入門教程[M].上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2021: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