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銀燕
【摘要】隨著時間的推移,新冠肺炎疫情已在我國得到了控制,但是各國之間的經濟往來依然存在,所以會出現“零星爆發”的情況,但只要做好防護、及時應對,依然可以讓國民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中生活。當然,這一重大公共危機事件既是全人類面臨的挑戰,也可以作為一種真實的素材融入到幼兒園教育活動中,以便引導幼兒關注自然、關注生命、關注健康,為其良性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對此,本文基于生活化教育理念,著重分析了疫情后開展幼兒園主題活動的相關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生活化理念? 幼兒園? 主題活動? 實踐策略
【課題項目】本文系大田縣教師進修學校立項課題《疫情后幼兒園開展“敬畏自然? 保護地球”主題活動的實踐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TKTY-2012)。
【中圖分類號】G613.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0-0138-02
幼兒園主題活動是引導幼兒學習文化知識、生活技能、溝通技巧的主要途徑,也是培養幼兒親社會行為、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措施。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幼兒教師應當抓住疫情這一“活教材”,結合生活化教學理念設計更加多元的主題活動,讓幼兒在參與中了解“病毒”、掌握更多健康生活的知識,同時引導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并讓幼兒對大自然產生敬畏之心、愛護之心,主動去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愛護動物,從而不斷強化幼兒的綜合素養,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一、在幼兒園開展生活化主題活動的意義
(一)能夠豐富活動內容和形式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此時將其作為素材融入到幼兒園主題活動中,可以改變單一的教學內容和形式,為幼兒提供更加具有趣味的學習資源,并基于生活素材的來源給予幼兒針對性教育,使之以靈活的方式學習人生道理、文化知識、生活技能等,從而推動其健康成長[1]。
(二)能夠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
對幼兒來說,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可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給他們帶來愉悅的體驗,因此教師注重在主題活動中融入生活化理念,就意味著在活動過程中給幼兒展現其感興趣的素材,有助于觸發其參與動機,使之通過完成活動任務獲得更多啟發,輔助增強他們的綜合素質。
(三)能夠感染和教化幼兒
開展生活化主題活動,還可以讓幼兒結合實際的生活案例學習社會規則、道德準則,或是了解更多與人相處的方法,明確文明禮貌的重要性等,同時使之學會判斷是非,潛移默化地感染和教化他們,繼而提高活動的有效性。
二、疫情后開展幼兒園生活化主題活動的現狀
(一)成人化痕跡明顯,不適宜幼兒學習
疫情發生之后,很多幼兒教師都在構思全新的主題活動內容和形式,旨在設計更多與生命健康教育、自然教育有關的內容,讓幼兒在實踐中不斷成長。但是,幼兒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過于高深、復雜的主題很難被他們所理解,可部分教師設計的主題活動成人化痕跡明顯,童真性不足,所以幼兒無法從自己的視角出發進行理解和分析,導致最終的活動只有娛樂價值,而無育人價值。
(二)強調科學知識,脫離幼兒生活實際
新冠肺炎疫情牽扯到的知識點比較多,所以據此設計主題活動時,幼兒教師要善于從不同角度挖掘,提取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和易于理解的內容引導他們進行實踐探究,且要保證貼近幼兒實際,讓其在參與中有所收獲。然而,部分幼兒教師在設計關于疫情的主題活動時,比較傾向于強調科學知識,想要讓幼兒了解病毒的結構、危害以及傳播渠道,但卻沒有充分考慮幼兒的認知能力,以致于活動的價值無法發揮。
(三)側重于集體教學,未開發園本課程
由于各地的情況存在差異,每個幼兒也都存在差異,所以開展的主題活動需立足實際,既包括集體教育,也要有個性化教育,讓幼兒自主選擇和參與,且可以涵蓋線上與線下,還要開發園本課程,為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設計適合他們的活動方案,從而保證活動的有效性。但是,部分幼兒園教師設計的主題活動都是集體性的,活動開展場所也多局限于幼兒園之內,而且沒有設計園本課程,所以很多幼兒在參與活動時不能發展自身的個性,也無法展現創造力,這對于主題活動質量的提升十分不利。
三、基于疫情后的生活化理念視角下幼兒園主題活動開展策略
(一)以健康的生活習慣為主題設計活動
在設計主題活動時,教師可以從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入手擬定方案,從而使之結合疫情學到更多健康生活的知識,同時保持一定的交際禮儀,進而推動幼兒健康成長。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以“養成良好習慣,疫情下健康成長”為主題的活動方案,且可以將該項活動分成“正確洗手—咳嗽、噴嚏講禮儀—不隨地吐痰”三個板塊,其中第一個板塊的活動需要由教師和家長共同配合來完成,且涉及到線上和線下,即教師在幼兒園內通過播放動畫片和親身示范的方式教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同時要強調洗手的時間,如吃飯前、上廁所后以及在外面玩耍回家之后等,然后幼兒要在家長的幫助下錄制洗手的視頻,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而且每天早上、中午、放學前教師都要及時檢查幼兒的雙手,督促其堅持洗手的習慣,第二、三個板塊則可以通過情境模擬的方式來開展,由教師演示在不同場合想要咳嗽或者打噴嚏時應該怎么做,以此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通過主題活動,能夠讓幼兒在疫情這一特殊時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其身體健康成長。
(二)以疫情防控活動為素材設計活動
在疫情防控過程中,醫護人員往往十分辛苦,所以幼兒教師可以以此為依據設計主題活動,讓幼兒進行感知和體驗,以便使之在參與中了解醫護人員的工作、感受醫護人員的辛苦,能夠推己及人,尊重其他人的工作。為此,教師可以讓幼兒進行角色扮演,模擬醫護人員給群眾做核酸檢測的場景,同時要教幼兒相應的方法,讓他們在布娃娃身上進行實驗,同時可以渲染場景,即“炎熱的夏天,醫護人員都在太陽下給排隊的人做核酸檢測,他們還穿著厚厚的衣服,小朋友想一想他們熱不熱呀?如果讓你一直捂在防護服里,你會有什么感受?想一想你夏天在太陽底下有多熱,體會一下醫護人員的辛苦”,由此,可讓幼兒在活動中對疫情產生更多了解,同時理解疫情防護的不易、感恩醫護人員的付出,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感恩意識、自我防護意識。
(三)以保護大自然為主題設計活動
結合新冠疫情,幼兒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關注自然,以此培養其關注環境、關注周圍的意識,并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更多啟發。例如,幼兒教師可以設計“敬畏自然 保護地球”的主題活動,并將該活動分成三個階段開展。
第一個階段為“主題認知活動——認識自然”,且可以分成三個小主題進行:(1)“大自然媽媽”,借助繪本、動畫片、風景圖等引導幼兒認識大海、土地、雨林,使之感受自然的神奇與美麗;(2)“大自然的生物”,借助豐富的素材讓幼兒了解各種動物、植物、微生物,使之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神奇;(3)“自然界的奇妙”,帶幼兒到操場上感受風、雨,并在雷電天氣指導他們觀察,使之了解更多自然現象。之后,教師可以開展《同住地球一個家》《大自然真美》《大樹與小草》《野生動物》《動物的行動方式》《病毒小怪獸》《空氣在哪里》《臺風來了》《夏天的雷雨》《自然界的奇妙》等集中教育活動,通過視頻、繪本、圖片、故事等形式引導幼兒認識大自然,促使他們進一步了解大自然。第二個階段為“主題探索活動——親近自然”,此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開展春游、秋游活動,也可以與家長聯系,讓他們利用節假日帶幼兒外出旅游,使之呼吸新鮮空氣、感受明媚的陽光,同時在藍天下自由活動、快樂游戲,從而使其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到自然之美,另外,教師可以在幼兒園開辟“自然角”,種植一些蔬菜、養殖一些小動物,并要求幼兒參與到除草、松土、澆水以及為動物喂食、清理糞便等活動中,以此使之觸摸到自然,在探索中與自然拉近距離。第三個階段為“主題實踐活動——保護地球”,在這一階段,可以開展兩項活動,第一讓幼兒閱讀繪本,了解地球的近況,并開展《地球“病”了》《地球“臟”了》《地球“渴”了》《地球“怒”了》《地球“化”了》這一系列活動,以便激發幼兒“敬畏自然 保護地球”的強烈欲望,第二個活動則可以深入到“環保”層面,即可以根據相關的節日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引導幼兒明確保護和改善地球環境的重要性,增強其環保意識,并能在生活中身體力行地實踐,爭做環保小衛士,同時可以調動家長的力量,通過“小手牽大手”的形式,線上、線下相結合,呼吁更多的人參與到保護地球的活動當中來。通過開展這一活動,能夠強化幼兒的生命意識,培養其對于自然的熱愛與敬畏之情,同時可以引導其身體力行,在生活中保護自然、保護環境,從而提高主題活動的教育成效,實現生活化教育目標[2]。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幼兒園主題活動中融入生活化理念,可以豐富活動內容、優化活動形式,以幼兒熟悉的事物引導其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并不斷完善其認知能力,而在此過程中融入與新冠疫情有關的素材,則可以讓幼兒基于個人實際,更加深入地體會與感知,并在活動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此,幼兒教師要充分挖掘新冠疫情這一事件中蘊含的教學素材,然后聯系幼兒實際組織主題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信息,對自然、生命、健康產生初步認知,同時從小事做起,不斷規范自身的言行,以此推動其健全發展,凸顯生活化教育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莫穎萍.由疫情引發的家園線上互動方式探索
——以我園“云游幼兒園”活動為例[J].幼兒教育,2020(31):19-21.
[2]叢蓉.同心防疫 共待花開——幼兒園春季開學疫情防控應急演練活動[J].好家長,2020(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