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巖
【摘要】教育游戲作為一種寓教于樂的教學形式,一直是小學各課程教學中經常采用的手段。這不但符合小學生的天性,也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把課堂內容的設計融入教育游戲,既能實現課堂教學目的,也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升華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育游戲? 問題? 必要性? 融合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0-0194-03
小學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對學生而言也有一定的挑戰性。作為小學教師,如何把數學知識內容通過一些手段、方法有效傳授給學生,一直是教師研究的問題,也是課堂教學不斷探索的目的。教育游戲與小學數學的融合,對于小學數學課堂來說,是一種改變、創造。它區別于單純的游戲,具有嚴肅性、針對性、科學性,能讓教師很好地把教學內容融入游戲中,吸引學生,增強代入感,達到更好學習效果的同時,還能在教學過程中把教育目的融入其中,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
一、教育游戲與小學數學融合存在的不足與問題
教育游戲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介入,本來是為了促進教學,使教學內容更生動,更直觀,讓枯燥的數學知識以游戲的、娛樂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更好理解、接受、吸收。同時,啟發學生智力,開闊學生的學習思維與渠道,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其學習的體驗感。從而使學生對數學學習不但不會逆反,還會產生強烈的 興趣,讓學生渴望學習數學,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提升數學能力的同時,也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但是在具體的游戲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主觀上的問題,運用上的問題,不但使教育游戲的客觀問題——“玩的價值”,充分暴露了出來,也突顯了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一)教師運用游戲教學的意識不強
任何學科教學要出新,教出成績,而且學生喜歡、不反感,且愛學習,也愛代課教師,那么,教師的教學一定要花一番心思的,不但在方法上,資源運用上,課程內容的設計與呈現方式上,都要付出常人所不及的精力、時間。可以說,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面對一群活潑好動的小學生來說,要把如何吸引學生,讓學生喜歡數學課堂,幫助學生理解等這些意識放在生活中,工作中的每分每秒,而不只是在課堂上。可惜筆者在調查中發現,雖然相應的游戲,不但對于學生有教育意義,也助于更好地學習,但有些教師運用游戲的意識依然不強,甚至有些忽視。他們在任何時候,教學都是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沒有過多的鋪陳、導入,也沒有拓展性的引入、穿插、融合等,使教學出現了另一種“簡單”“直接”,但是內容枯燥,過程沉悶,使學生在課堂上昏昏欲睡。究其原因:
第一,教師沒有認識到游戲在教學中的作用。有些教師受自己曾受教育的影響,他們與父輩或者與曾經一門心思把精力放在教材上的教師一樣,以為“游戲”就會影響學習,影響學生的成長。他們自己沒有參與過游戲與課程融合的學習經歷,對于游戲的教學作用也缺少研究,在潛意識里排斥游戲進入課堂,并不相信它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起來,能達到教學目標。比如,游戲對于學生智力的開發,對于課堂氣氛的改變,學生學習渠道的拓展,學生興趣的養成等,他們都忽視不見,甚至壓根兒不相信游戲能實現這些教育目的。所以,他們在教學中一般不會選用游戲,或者讓游戲融入教學。據調查,對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認識不到,即使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了游戲,也由于對于游戲的不了解,設計、運用都非常死板,缺少靈活性、知識性,而使游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不出它應有的價值,倒成了課堂教學的累贅,而不是利器。有一句話說,廢物用對地方都是寶貝。顯然,不是游戲不好、沒用,而是教師對于游戲的運用缺少認識,設計不科學,缺少適用性。
第二,教學時間緊,教學任務重,不想花費時間。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的教學任務重、壓力大。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沒有鋪墊,也不采用方法,更不在教學中融入一些有利于教學的輔助工具,如信息技術、教育游戲等,以為這樣節省時間。其實,教學沒有新花樣,只用教材內容來填充,不但知識點密集,增加學生理解難度,還造成欲速則不達的結果。因為學生不理解,沒學透,教師教學速度再快,教的內容越多,反而對于學生的壓力更大,造成惡性循環。由于小學生年齡關系,他們接受能力有限,一堂課的內容不但不能太多,而且還要把內容融入在游戲中、情景中,讓內容自己說話、表達,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學好數學,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
第三,教師本來缺少探索性、研究性,采用順其自然、按部就班的教學習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調查發現,有些教師不喜歡在課堂引入游戲的心理與不運用教學話本劇是一樣的,就是懶于思考、研究,想踩著前面的腳步,亦步亦趨,順其自然地走,不想走出舒適區。在任何事物都快速變化的時代里,求穩從某一方面來說本身就是一種失敗。把游戲這種適合學生智力發展,能調動學生參與的教學模式排斥在外,拒絕發現其教育教學的價值,對于教師發展還是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都是不利的。
(二)學校對于游戲在教學中的運用缺少評價
教育游戲與小學數教學整合,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模式,是教師在教學中的探索與嘗試。可是要想游戲這種模式在教學中發揮它的價值,真正促進教學,不但要一線的教師有自覺的創新、改革意識,有結合自己的課程去嘗試的勇氣。如,小學數學中教師會根據自己的教學運用數獨游戲、闖關游戲、倍數游戲、搭火柴等,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數學教學,學校也要做一些激勵機會,如評價、選優等,肯定教師在教學中引入游戲,給教師鼓勵,讓他們樂于發現、研究游戲在各科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推動教學發展。這樣不但有利于校本教育教學模式的研究發展,也有利于各科教學水平的提升,真正實現教學相長,共同發展的目的。可惜學校對于教師采用什么模式,融入什么資源教學漠不關心,導致教師的積極性也不高,影響教育游戲在教學中的運用。
二、教育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對于小學數學來說,生動、有活力、充滿趣味的課堂是他們感興趣的,也能讓他們快速融入其中,體驗獲得感。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改變傳統課堂嚴肅有余,活力不足的氣氛,要結合一些手段為學生打造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教育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創造性、趣味性、游戲性,符合學生心理成長需求,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一)改善學習氛圍,調節課堂氣氛
傳統的、嚴肅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一般課堂應有的氣氛,也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教學。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營造課堂氣氛,選擇教學方法,怎么設計教學內容等,都要先考慮到他們的成長需要。為了實現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學中采用教育游戲,是符合小學生成長需要,也能滿足他們好動、貪玩的天性,能讓他們在游戲娛樂中輕松地學習,獲得新知。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面對數學這樣一門抽象、枯燥的學科,把教育游戲融入教學,發揮其趣味性、娛樂性,有利于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把小學生愛玩的天性,自然、科學地融入在教學中,轉化到學習中,使課堂教學達到預期的目的。
(二)拓寬學生的學習領域,豐富學習形式
小學數學是基礎性的內容,它的內容涉及的都是一些直觀的東西,如“認識位置”“認識人民幣”“認認圖形”“加減乘除法計算”等等,這很容易讓學生有局限感,使他們對學習失去想象,學習缺乏空間感,影響學生對數學本質的認識與理解,導致他們對數學失去興趣。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認識到小學數學的局限性,巧妙融入教育游戲,拓展學生學習數學的領域、邊界,豐富學生的學習形式,這樣才有利于培養學生數學的空間感,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比如,在“認識圖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教育游戲,讓學生制作或者繪畫不同輪子的自行車,如正方形、三角形、多邊形、圓形,讓學生觀察,并結合生活進行合理想象,看哪一種輪子運行速度最快、最穩。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并引導學生把這幾個不同圖形的輪子特性總結出來。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索能力,使學生所學的知識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還能強化學生對圖形的認識,達到教學目的。
(三)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增強其學習信心
小學是學生系統接觸數學、學習數學的開始。在小學階段就開始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不但能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學習能力,還能增強他們信心。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擺脫傳統的講授+練習的單一模式,要融入一些教育游戲,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學習有活力、活生生的數學。比如,數獨游戲、闖關游戲、倍數游戲、搭火柴等等,這些游戲既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又脫離課本,能給學生空間感,讓學生不受局限地想象、思考、完成任務,有利于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同時還能增強其學習數學,學好數學的信心,為課堂有效教學做好鋪墊。游戲的特殊性,它有無限的可能性,游戲融入教學,再與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結合起來,對啟迪學生智慧,改變學生學習方式與思維很關鍵。
三、教育游戲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途徑
(一)借助多媒體導入,融入教育游戲
如何讓學生自然地進入學習狀態,有準備、有期待地學習新課內容,這就是導入環節要解決的問題。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了解小學生的心理,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游戲,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有效地接受新知識。比如,在“數學廣角——推理”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目標,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通過觀察進行推理,了解推理過程與邏輯,掌握推理的概念,獲得簡單的推理經驗;借助一定的信息,按方法進行推理;培養學生觀察、分析,還有按順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能力與意識等等,為學生設計與之相關的動手游戲。比如,在講授前,教師先用幾句引入,如:“今天我們學的內容很有趣,它叫推理。你們看過偵探小說、漫畫,聽過偵探故事,那里面酷酷的偵探長用的就是推理這個方法。現在我們也來學習一下推理,讓我們結合推理知識,也變成生活中觀察、推理、分析的高手,驚艷所有人。”接著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給學生一張學生的照片,這張照片中的人是學生曾熟悉的,只是她蒙著頭,背對著大家,讓大家看著似是而非。這時教師讓同學們猜猜她是誰?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通過她的身高、體形、衣服、微動作等進行推理,說出她的名字。然后教師結合學生的討論以及答案,給學生總結一下他們搜集到的信息線索,然后告訴學生推理的步驟“線索→分析→結論”,把學生自然引入新課內容,讓學生對新課有所期待。顯然,這樣的教育游戲,既能為學生課堂有效學習創造條件,做好準備,也能從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生活能力,判斷能力,對于學生的成長非常有利,從而使教育游戲真正發揮作用,助力學生的學習與成長。
(二)融入競技游戲,促進課堂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理解知識內容,想法設法,想讓教學內容生動一些、直觀一些,易于學生理解,讓學生對數學課堂產生興趣,不反感數學學習,保證學生數學成績的穩步提升。教育游戲與情境教學、開放式教學相似,也是教師為了滿足小學生的成長規律,學習需要采用的一種方法。它活潑、生動、有趣味,除了能成為課堂教學內容的生動載體之外,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學生,讓學生在學好數學,提高成績的同時,思想道德、人格魅力、學習品質還有生活能力等都能得到不斷提升與完善。比如,在“位置與方向”的教學中,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就可以給學生設計室外游戲,讓學生走出教室,學習位置與方向。如,“尋寶游戲”,教師事先把一些小物品藏在校園不同的位置,然后給學生給出方向與位置的坐標,讓學生分組“尋寶”,哪一組尋到“寶”最多,哪一組獲勝。然后再結合學生游戲過程的感悟、體驗,給學生總結相關知識,強化學生對東、南、西、北的方位辨識能力,培養學生空間感,增強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體驗,讓學生在保證完成課堂學習任務的同時,也能增強其生活的能力,提升學生數學素養與思維,促進數學有效教學。
(三)把益智類游戲融入教學,開發學生智力
對于正在成長與發展中的小學生來說,益智類游戲既能鍛煉他們耐心、推理能力、動手能力,也能開發學生智力,增強學生的空間感,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培養。在小學數學運用教育游戲時,教師一定要結合教學內容,或者在動手練習中引入、融合一些益智類游戲,鍛煉學生的觀察與邏輯。比如,教師為了活躍課堂氣氛,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消除學生的學習壓力。可以在課前幾分鐘,組織學生玩一些益智游戲,如魔方、七連環、五子棋等,這樣不但能培養學生數學思維,還能營造融洽的氣氛,激活學生對數學的親和感。再比如,教師也可以借助學生喜歡玩手機這一特點,在課前幾分鐘讓他們比賽玩消消樂、連連看等,這些既能鍛煉學生觀察能力,還能提高學生敏感度,為學生學好數學創造條件。
除了我們上面提到的這些非常典型的益智類游戲,可以根據需要或者在課前幾分鐘組織學生動手游戲,調節氣氛,打開學生思維。還有一種學生從幼兒園就開始玩的積木游戲,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把它運用在課堂上,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增加學生空間感等。比如,在“觀察物體(二)”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用幾塊一樣大小的長方形或正方形進行擺圖,擺出不同形狀的圖形,讓學生在不同位置進行觀察,看學生能看到什么樣的圖形?最后教師為了檢驗學生觀察能力,可以為學生出一道題,給學生相應的幾張圖,讓學生看看這些圖,說說剛才觀察它們時是從什么位置看到的?這樣既能喚醒學生觀察的意識,讓他們重視學習中、生活中對物體、事物的觀察,也能促進學生學習,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結束語
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既要把數學當成一門嚴肅的學科進行深入研究,挖掘數學的本質,又要在教學中把它當成有趣的游戲,帶領學生一道道闖關,靠近知識本質。教育游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幫助教師,完成小學數學教學的游戲化,給嚴肅的數學課堂注入活力,給學生空間,拓展學生的數學學習領域,讓學生有創造性地學習,從而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提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孫海燕.游戲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8(97):68-68.
[2]馬斌.幼兒教學中游戲教育的應用研究[J].科學咨詢,2018(33):156-156.
[3]黃寶華.教育游戲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J].新一代:理論版,2018(14):185-185.
[4]徐倩.試分析小學數學游戲性教學策略的設計與應用[J].中華少年,2019(27):284-284.
[5]高偉.教育游戲與小學數學融合探析[J].中華少年,2019(12):248-248.
[6]張曉文,鄭新,張靖.文字冒險類教育游戲應用設計與研究——以小學三年級數學“位置與方向”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