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摘要】中國是禮儀之邦,從夏商到西周再到如今的社會,禮儀是經過幾百年、幾千年的文化傳承刻到人們骨子里的文化基因。禮儀體現了一個人的的待人待物的態度,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精神風貌和文化素養。因此許多國家將禮儀培養列為重要的教育內容。特別是對于一些高職院校酒店管理的學生來說,需要對從事酒店管理相關職業的人員,進行專門的禮儀教育,提升相關人員的服務意識和禮儀文化素養。
【關鍵詞】高職酒店管理專業? 禮儀? 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F719.2-4;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0-0001-03
伴隨人類社會的發展,特別是到了21世紀的今天,禮儀在人與人的交往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顯示了一個人的文明素養和一個國家的文明風貌。中國作為一個禮儀之邦,禮儀教育在孩子的懵懂時刻就開始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影響無不體現對于孩子的禮儀教育。因而作為傳統的禮儀之邦,特別是在酒店管理這種服務性的公眾職業,進行職業訓練時,需要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
一、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禮儀文化教育的意義
(一)禮儀文化教育是強化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禮儀包括文明語言、恰當的舉止、優雅的外觀、規范的服務。在高等職業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及相關的學生中開展禮儀文化教育,除了接受正確的禮儀服務專業知識外,還能獲得更多的職業禮儀人文素養,促使學生用更好的精神狀態和健康穩定的外在形象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得到認可。酒店管理專業禮儀相關知識的學習主要包括要求學生學習“以人為本、顧客至上”的服務理念,樹立對社會的責任和對顧客的關心,培養酒店的管理意識、服務態度、合作意識等。因此,禮儀文化教育對于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禮儀文化的培養是提升職業素養的有效手段。
(二)禮儀教育是提高學生溝通能力的有效方法
良好的溝通能力對于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能。在從事酒店服務管理的過程中,酒店面對最多的是各行各業的客人。在“顧客即是上帝”的服務理念下,語言是酒店管理者和客人溝通的最直接的工具和紐帶。這就要求學生在服務客人過程,一定要保證標準語的發音標準、聲音優美、親切,在招待客人的時候,一定要很好地使用敬語,尊重客人。所以培養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服務禮儀教育是提高學生與客人溝通更順暢的有效方式。
二、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禮儀文化教育面臨的問題
(一)傳統禮儀被弱化
中華傳統禮儀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沉淀,以深厚的文化淵源、獨特的魅力在世界上存在。比如說,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禮儀小姐的中國傳統禮儀受到了世界的贊賞,充分展現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的魅力。由于近代史對中華文化的破壞,崇洋媚外的思想愈演愈烈,穿著西服的西洋料理和西洋式婚禮等西洋文化正在腐蝕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是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材中普遍教授西方禮儀,忽視傳統禮儀文化的教學與繼承。在學生的思想中只知道公平獨立,卻忽視了傳統禮儀中的尊師、重道、謙卑等的文化元素,沒有理解和學習到中華傳統文化精神內涵。
(二)禮儀訓練的功利性問題
酒店是服務業,具備飲食和住宿的功能,對酒店員工的禮儀規范有比較高的要求。大學的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師大多側重儀容的教學。例如,為了提高酒店管理專業的就業率,教師在就業指導課中的禮儀部分,過多強調儀容,應對就業市場的學生進行儀容審查,而忽視了就業后的職業道德、職業操守等訓練很少。
(三)酒店管理專業禮儀培訓不足
酒店管理專業禮儀培訓課程不完善,大多數的院校中酒店管理課程主要以就業指導為主,對于禮儀的學習沒有足夠的重視。酒店管理專業禮儀教師在課堂上大部分以傳授學問為主,學生的學習和實踐比較少,邀請學生對禮儀訓練理論的學問效果甚微。個別學校追加了禮儀訓練,比如站姿、坐法、蹲姿等。這種禮儀培訓不滿足學生對就業的理解。對于酒店,學生沒有正確的了解,對工作環境缺乏了解,對工作內容沒有正確的職業規劃。
三、提升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禮儀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徑
禮儀文化教育的改善對于提高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理論+實踐”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很重要,對于當前學校的酒店服務禮儀教育狀況,提出以下改善措施。
(一)改善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禮儀文化的教育方法
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禮儀文化教學時,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式,在實踐中才能提高對課堂理論的理解和消化。教師需要從兩個方面開展教學:第一,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和網絡資源。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通過立體直觀的多媒體教育,在介紹與學生相關的禮儀文化知識點的同時,具有邏輯性和直觀性。由此,加強教育知識點的視聽性、印象性和活躍性,擴大教育信息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禮儀文化知識。在酒店管理專業的禮儀文化教育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擇經典、健康、積極的信息。同時最大限度地利用網絡教育,充分了解當下最新的時尚信息和禮法知識,及時補充和改善教學內容。第二,在課外開展實踐活動,提高教育質量。理論知識如果沒有在實踐中得到驗證,就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根之樹。不能使學生對禮儀教學有深刻的理解。所以,禮儀文化教育一定要讓學生參與實踐。具體來說,要求學生在上課前檢查學生的服裝,將適合自己的職業化妝和服裝組合起來,在學生之間就各自的服裝進行說明和評論,讓學生認識哪個是規范且適合自己的。
(二)提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能力
中國的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本身就是一種禮儀文化,《詩》《書》《禮》《易》《春秋》是中國傳統的“五經”的必修科目,可見禮儀教學在古代就引起了人們的重視。正如著名意大利傳教士利馬·里奇在比較中西文化時指出的那樣,“中國這個舊帝國以普遍重視溫文、彬彬有禮著稱,這是他們最重視的五大美德之一。(五德指仁、義、禮、智、信)中國人在與人交往方面,在衣食住行方面,也包含著對他人的尊重、理解、包容力。因此,中國傳統的禮儀文化“卑屈尊”的思想深入人心,社會各階層的人都有意識地規范自己的言行。因此,當今高職院校在開展酒店管理專業的禮儀文化教育時,加強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學習,積極吸收中華傳統禮儀文化中的精華,并一直沿用至今。并培養不斷改善自己修養的人文精神。歷史上每個時期,在每個民族發展的過程中,都伴隨著優秀的文化理念和傳承,所以這個禮儀是民族文化的標志。加強中華傳統文化訓練,增加儒家文化思想重點解說。孔子創造的儒家思想,是一種高效的禮儀訓練,通過歷史幾千年來,使中國整體保持著美麗的風格和君子禮儀。儒家思想的風格和禮儀不限于上流社會。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自己不喜歡的不要強加給別人,這是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禮儀文化,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禮儀元素。利用這個思想培養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在服務時重視品質,應該從內心出發學習理解禮儀文化,不要產生敷衍、抱怨的心情,培養學生內心具備禮儀修養,為以后就業選擇正確方向。儒家思想就蘊含凝結了許多具有中國智慧的禮儀文化,可以應用到酒店禮儀教學之中。通過結合古典文化和事例,向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傳遞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三)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吻合性
對于學生的培養,是一個長期連續的過程,需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發揮作用。特別是作為服務業的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后從事的是實踐性強、操作性強的職業。家庭教育要和學校教育相結合,雙方協調一致,才能共同進步。這其中,父母首先要明確禮儀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明確禮儀教育對學生品德素質的積極影響,以及對學生未來職業道路的影響。其次,父母也要積極掌握相應的禮儀文化教育方法,當學生在家時,父母能用良好的禮儀去對待學生。只有讓學生把在學校學到的禮儀知識在家庭中良好運用并言傳身教給家里的其他人,學生才能在不知不覺中提高禮儀文化修養和職業道德素養。
(四)舉辦文明禮儀學講座
邀請禮儀講師和酒店禮儀管理人員等酒店禮儀專家定期舉辦禮儀講座。使學生從理論上深入了解酒店管理禮儀方面的知識,以及對禮儀文化敬仰,由心而發學習禮儀知識。利用講座的趣味性和專業酒店禮儀講師的新穎性,改變學生的酒店禮儀學習興趣。在講座上,禮儀講師會具體說明學生的站姿和坐法。例如,站姿端正合規,表情大方自然;走路的時候不能自由散漫;撿東西的時候,不應該直著腳,應上半身直立蹲著撿。另外,為了加強學生對酒店禮儀的重視,可以邀請畢業生來學校和學生交流,讓學生了解禮儀的重要性。
(五)明確禮儀訓練的價值觀
(1)明確禮儀訓練的社會價值。現階段,客人對酒店員工的禮儀規范有著較高的要求。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禮儀培訓與社會價值、經濟、禮儀、多元文化等相結合,使其內容多樣化。教師要求就業率,然而卻忽視禮儀禮法的訓練。這顯然不太合理。結合社會因素,綜合開拓酒店禮儀的理論知識,不能本末倒置。酒店禮儀的社會因素和訓練理念發生沖突時,應該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禮儀觀念。(2)了解禮儀訓練的科學資本價值。酒店禮儀是理論與實踐兼備的應用型學科,具有操作性、實用性等特點。高職酒店禮儀值兼具社會價值和資本價值,其資本價值包括經濟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本、象征資本。經濟資本是基于大學開放教育的經濟投入。例如,在課堂、教育設施等酒店管理專業的禮儀教育上奠定了基礎。社會資本是人文文化禮儀積累的資源總和,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的禮儀進行指導。文化資本是指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應該學習酒店的禮儀。象征資本是象征性的資本形態,象征行為、信仰等,激發學生的禮儀潛力,促進禮儀訓練的發展。
(六)建立完善的禮儀訓練體系
完善的訓練體系需要建立與實踐相結合的訓練模式。酒店的禮儀教育應與實踐相結合,提高酒店管理的專業禮儀教育效果。加強意境教育,使學生在自主的禮儀行為中,體會禮儀的價值和本質。強調酒店禮儀的操作性和實踐性,利用酒店實際的情況創立訓練體系,增加對酒店管理的理解。增加學校和酒店的合作機會,在酒店客人少的時候,帶學生去酒店參觀,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在專業的酒店管理知識的講解,促進學生對酒店禮儀的理解。通過酒店在當地參觀學習,增加學生對酒店禮儀的領悟。回到教室,讓學生對它加以分析,并且進行模擬和改善。禮儀教室利用實景建立,調動學生的禮儀學習興趣。在同學之間競爭和模擬,互相學習,可以彌補自己的禮儀不足,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也可以增強同學間相互協作的團隊凝聚力。
(七)增加禮儀審查的內容
酒店禮儀學習是體現酒店綜合服務的重要因素。進入酒店后,如果沒有接待員,服務臺的工作會特別忙,會給人一種服務延遲的不快感。這樣下去會影響酒店業務的正常開展。因此,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禮儀教育,應協助進行禮儀審查,實現學生對酒店禮儀的自身升華,提高學生酒店禮儀的應用力。首先,酒店禮儀的理論知識將以論文或論文的形式進行審查。通過酒店禮儀理論知識的審查,了解酒店禮儀的理解和定位。其次,日常禮儀考核,考核學生的日常禮儀習慣。日常考核以學校內的監查模式為主,以教師教室發現為輔助,是否存在學生習慣行為不當、是否有禮儀理念等。通過日常生活習慣鑒定,培養學生自覺的行動習慣,將良好的禮儀習慣應用于生活,培養真正有禮貌的優秀學生。最后,職業禮儀水平的審查。考查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社交禮儀規范,比如握手、鞠躬、接送禮儀、職場服務禮儀等。通過禮儀法技能考試綜合得分,通過酒店禮儀法的全面審查,加強酒店的禮儀意識,培養酒店禮儀習慣,實現“以禮育人”的培育目標。
(八)開展形式多樣的禮儀活動
(1)開展軍事化禮儀活動。進行軍事化禮儀培訓是為了促進學生思想的正能量發展,避免個別酒店行業的不正之風,對學生身心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軍事訓練包括行為和體力。軍事訓練的主要目的是增強學生的意志力和身體素質,增強學生對日后就業的抗壓能力和耐受力。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的禮儀訓練增加了軍事化的因素。另一方面,由于酒店行業服務競爭激烈,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抵抗力。另一方面,酒店的工作與房地產、餐飲等工作有關,需要加強學生通過對酒店管理專業學生進行軍事化禮儀培訓,綜合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切實提高就業能力。(2)舉辦校內禮儀大賽。學校的團委、學生會需要定期組織。以“繼承禮儀”為主題,召開校內禮儀大會,讓酒店專業學生積極參加,體現酒店專業的禮儀風采。在競爭中,結合傳統文化理念,漢服、旗裝、京劇服、隈取、毛筆字、水墨畫等表現環節,讓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禮儀學問的問答環節中,比較學生對文明禮儀的掌握程度。作為情景模擬的一環,考查學生對禮儀知識的實際情況發揮力量,增強學生的禮儀技能。作為禮儀體操表演的一環,用于表現各專業學生的禮儀風貌和趣味。通過學校內的禮儀競賽,提高學生禮儀學習的樂觀性,增強學生的禮儀技能,展現出高職院校獨特的風貌。
(九)通過學校和企業的合作加強禮儀教育
酒店管理專業本身實踐性較強,因此,高職院校在開展該專業禮儀培訓教學活動時,可以通過學校企業的合作方式加強禮儀教育。學生對禮儀禮法的訓練有了基本的了解后,通過校企的合作進行培訓。例如,某高職院校和當地的酒店合作,學生接受一年的禮儀教育后,自己去酒店工作,做實踐訓練。該學院聘請了酒店內的專業管理人員,為學生進行了操作說明,為學生提供就業方面的指導。校企合作增強學生對實際酒店管理工作的相應經驗體會,了解酒店管理的整個工作過程,不僅大大促進學生參與禮儀教育項目的積極性,還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經過長期實踐,這種學校企業的合作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禮儀技能,并且在學校企業合作過程中,相關學院還與企業進行溝通,結合企業管理工作崗位的實際需求對課程進行全面創新的設計,保證學生對禮儀訓練形成更深刻的了解。真正提高禮儀學問的綜合應用性和課程的有用性,為學生的將來職業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并且更是以良好的狀態進入企業。此外,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后,企業會要求學生體驗不同的崗位,完成實習后,根據學生在不同崗位中的態度進行判定,從根本上加強學生的禮儀修養和禮儀能力。最重要的是,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需要根據企業內部制定的職位視察制度進行實習,以此提升自身的禮儀素養。在實習中積累大量的社會經驗,對酒店管理、禮儀印象形成新的認識。
四、總結
酒店管理是一門服務管理的職業,在高職院校中其應用性很強。因此,在高職院校的禮儀培養中,要注意訓練是實踐相結合,對學生展開教學。禮儀的學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長期學習內化的過程,因而在學習禮儀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學校的參與,同時需要家庭的配合,在社會中獲得實踐,不斷提升自身的禮儀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張云.高職院校酒店管理課程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基于職業素養視角[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23).
[2]胡娟.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禮儀教育的實施策略探析[J].旅游縱覽(下半月),2020(1).
[3]高云勝.加強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禮儀教育的實施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文摘版),2016(3).
[4]李蕊霞.關于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