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當下,高校教育模式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顛覆變革,課堂教學模式從傳統的講授模式過渡到信息技術為主要手段的多元拓展。《現代支付基礎》作為專業基礎課,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中勇于嘗試,圍繞教學大綱修訂、授課方式拓展、課程資源建設、師資能力提升、考核方式改革等諸多方面進行探索與實踐,提升了教學質量及教學效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做出了一定的成效。
【關鍵詞】《現代支付基礎》?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教育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2020年度上海高校市級重點課程(《現代支付基礎》線上線下混合課程),項目編號:A0-11-2013-01211;2021年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高地大子項目(面向新財經人才培養的計算機教學綜合改革與實踐),項目編號:A0-11-2013-01404。
【中圖分類號】F830-4;G642.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0-0168-02
一、《現代支付基礎》混合式教學改革背景
《現代支付基礎》是電子商務(支付清算方向)的學科基礎課。2015年,課程首次面向2014級學生講授;2016年,《現代支付基礎》獲校級重點課程立項并于2018年6月順利結項;2019—2020年,課程教學團隊在后續教學過程中對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深入拓展及實踐。2020年,該課程的教學案例《基于‘1+N’模式的在線教學改革的反思》榮獲2020年新商科應用型人才培養長三角論壇優秀案例獎,2020年10月《現代支付基礎》獲得2020年度上海市教委重點課程立項。
二、《現代支付基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一)《現代支付基礎》教學現狀分析
《現代支付基礎》在近兩年教學過程中,逐步完善了課程網站及授課資料,并在疫情中完成了一學期的純線上教學任務?;謴途€下授課之后,教學團隊對純線上教學經驗進行了總結并在此基礎上正式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整個過程中發現該課程現有課程建設成果還有很大改進的空間。
《現代支付基礎》在第4學期開設,周學時3,教學周15周,共計45學時。教學內容涉及九大章節,理論課時36,實驗課時9。目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已覆蓋全程教學。隨著信息技術在支付領域的逐步滲透,很多實務實踐環節并不需要完全依賴學校實驗環境,需要老師更熟悉實操的實驗環境為學生設計更多開放的實驗實踐項目,讓學生在更真實的環境中實現知識點的認知;對一些復雜的知識點要概念性的講解,做到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課堂互動除了在超星平臺的討論區部署以外,在視頻播放部分也可以適當加入“選擇題”讓學生邊學習邊思考邊完成作答,增強知識點的學習印象。
(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理念
《現代支付基礎》不僅僅是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科基礎課,還是專業特色課程,在知識體系上貫穿了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的重要功能、支付體系與中央銀行之間的關系、各類支付系統的核心功能及業務流程、以及電子商務支付系統、網上支付、第三方支付系統應用案例,要求學生能夠全面熟悉、掌握現代支付體系架構、現代支付系統分類、系統結構及協調運作關系。
1.修訂教學大綱,合理優化知識點學習方法
教學大綱要體現理論與實踐、知識與能力、素質與拓展等多維度的整合,還要兼顧課程與先后課程體系之間的主次關系、層次關系及相互之間的關聯,明確教學重點、難點,并為之設計合理的教學及學習方式,從頂層做好課程教學設計。
2.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讓課程網站更好地協同課堂教學
進一步完善課程網站,將知識點進行切割分布在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等教學環節;及時更新教學資料,課外資源形式豐富對課內知識點進行補充。
3.教學案例的積累及教學運用
課程及時補充國內外大量的實際應用案例,案例注重其時代性、社會性、市場性、實用性、理論性、典型性與操作性。案例教學可以實現教學相長,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及獨立思考能力,生動具體、直觀易學,雙向交流,變注重知識為注重能力等教學效果。
4.考核方法多元化,督促學生學習自主性
考核體系的設計充分利用課程網站平臺提供的課堂問答、討論、視頻瀏覽、課內外作業完成情況、小組討論等設計考核指標,并將案例分析、實驗實踐納入到成績考核評定中。
三、《現代支付基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階段實踐檢驗
1.修訂教學大綱,細化教學環節
教學大綱包括教學內容設計、授課方案設計、學習指導設計及課程綜合考核設計?!冬F代支付基礎》在教學內容上針對每章教學內容,對已有教學大綱進行細化,進一步明確課前預習、課堂講授、重點及難點、課堂討論、課內作業、課外作業、實驗實踐及拓展自學內容。重點難點部分通過視頻展示、案例講解進行深入講解,師生互動研討、學習指導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規劃,課前預習、課內研討、課后拓展學習增強學習自由度,使得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有機結合。
2.持續完善教學資源,課程網站協同課程教學
《現代支付基礎》已有基于超星平臺的網絡教學平臺,并投入使用兩年。課程網站上不僅包括常規的教學大綱、授課計劃,還有教學視頻、教學課件、課外拓展閱讀等資源。
課前增加了“學習指南”,讓學生在學習前通過該指南了解本學期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考核要求及各類資料的獲取途徑,讓學生進入一種學習狀態。
教學資源部分為學生提供了每章相關知識點的拓展資料或學習鏈接、慕課平臺的教學資源鏈接等,讓學生能夠獲取與本課程知識點有關的、豐富的學習資料及參考資料。
3.靈活運用案例教學,在案例研討中實現教學相長
《現代支付基礎》課程內容覆蓋了信息技術、電子商務、金融學、法學、會計學等多個學科知識,教學中引入行業實際案例輔助教學,通過討論、思考、研討、小組交流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將抽象的理論具象化,增強直觀認識,從而不斷地完善現代支付的知識體系。
4.善于利用課程教學平臺功能,增強課堂互動
超星教學平臺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活動”功能,包括簽到、搶答、主題討論、隨堂練習、問卷、分組任務等,老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內容靈活選擇其中的一項或多項與學生進行互動。并可通過“統計”功能直接查看課程發布的任務點、班級學生線上學習進度、訪問量等,進行學習效果跟蹤及學情統計。
5.考核方式多元化,全面考查學生學習效果
常規的教學考核內容較為單一,引入線上教學平臺以后,學生的學習環節任務更多,同時信息技術也非常便利老師對學生學習效果的量化統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合理設計多元化的考核體系,做到公平公正、積極有效地教學效果考評。
《現代支付基礎》有面向本專業的基礎必修課也有面向全校非本專業的選修課,因此考核方式略有差異,專業必修課定位為“考試課”,平時成績占40%,期末60%;選修課定位為“考查課”,平時成績占50%,期末50%。其中,課堂表現包括綜合評估學生的課前預習、課堂討論、課堂問答等學習參與過程,課前預習可以在網絡教學平臺設置視頻知識點預習、課前問題回答等,便于通過課程平臺的“統計”功能看到學生的具體表現,然后給出綜合得分;課外作業、課程論文/案例、課程實驗均可以在網絡教學平臺部署,便于學生可以根據作業要求提交不同風格的作業,如文檔、圖片、視頻等,讓學生有更大的自由度、用更開放的方法去完成知識點考核,而不僅僅是傳統的文本文檔。
四、《現代支付基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成效
《現代支付基礎》自授課以來,教學效果良好,2016評價分數:93.41,2017評教分數:97.80。2019—2020(2)教學過程中,首先是利用超星平臺進行課程網站的完善,所有課程內容均進行提前講解錄播并上傳課程平臺,課前發布課程學習指南,每周課前都會進行本周學習任務通知、簽到,上課時通過提問、討論、案例分析、資料閱讀等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溝通,以便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并建立了微信群進行實時溝通和課程學習內容答疑,整體學習過程效果較好。2020—2021(2)恢復線下授課后,授課中仍然充分利用超星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前預習、簽到、課堂討論、課堂問答及作業,包括案例分析、期末知識點考核等都與線下授課交叉進行,讓學生能夠通過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系統化地完成課程學習,一學期下來也有非常好的效果,學生與老師的溝通更加緊密,對課程內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五、《現代支付基礎》混合式教學改革的反思與總結
本文將《現代支付基礎》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過程的改革與實踐進行了歸納與總結,未來將會進一步按照高?!半p一流”建設中建設一流本科、做強一流專業、培養一流人才的目標進行“金課”的建設,這對課程的維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從課程資源及教學手段方面要更有深度與廣度,課程建設不再是局限在單一學校單一專業之中建設,而是可以融合在如MIT的OpenCourseWare為代表的開放課程和中國大學MOOC平臺之中進行校際共建,進行課程建設資源利用最大化。最后,隨著“立德樹人”“協同育人”等理念在教育中的日益強化,課程思政將是高校教育教學中的一大改革,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也逐漸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合進來,打造更為全面立體的課程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D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苗秋華,管志光,閆勇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PLC技術及應用”課程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與創新,2021(16)
作者簡介:
劉嵐,女,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電子商務理論及應用/現代支付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