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0-0175-02
一、“雙境結合、工學交融”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媒體行業的發展和專業調研情況,本專業探索出“雙境結合、工學交融”人才培養模式,打造學習與工作的雙環境,將學習任務與工作任務融合、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融合、專業教師與媒體導師融合,全面培養學生掌握較強的新媒體策劃與創意能力、傳媒軟件應用能力和活動策劃與執行能力。不斷完善以新媒體運營崗位職業能力為導向的模塊化課程體系,緊扣最新的發展需求,及時調整與更新各核心項目模塊的設計,以適應新媒體行業的發展。
“雙境結合、工學交融”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一)學習環境與工作環境結合
圍繞專業對接核心崗位群的知識技能和素質培養需求,建立了繞梁音影視制作中心、梨視頻工作室、同享新媒體工作室、光影傳媒工作室、時光映像工作室等一系列工作室,充分利用這些校內工作室,提供工學交融的“雙環境”,既是教學環境,同時也是工作環境,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市場化、生產性的實訓條件,既能完成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又能得到實際工作能力的鍛煉。
(二)學習任務與工作任務交融
由校內專業教師與行業企業專家、主流新媒體的“媒體精英”根據每年人才需求相對較大、表現形式最為新穎、傳播手段最為典型的新媒體發展趨勢,將近年來最為典型的報刊策劃編輯、新媒體營銷策劃、商務活動策劃執行三個方面的工作任務轉換為報刊策劃編輯實訓、新媒體策劃與推廣實訓、商務活動策劃實訓三大學習任務,確定為第二至四學期的核心項目模塊。每個核心項目模塊都是基于基礎模塊的學習和實踐后的綜合性的實訓,所涉及的課程內容都為該方向的崗位需求服務,學習任務與工作任務緊密聯系,完成工作任務的同時完成學習任務。
(三)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交融
通過雙環境的雙重屬性,將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課程內容與崗位任職要求緊密“交融”在一起,學習的過程就是工作,工作的同時完成學習過程,使學習與工作融為一體,讓學生在校期間就具備作為媒體從業人員的工作經驗、熟練的專業技能和基層管理的能力。
(四)專業教師與媒體導師交融
無論是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的制定,還是三大課程模塊的設計,均由校內專業教師與媒體導師共同完成,尤其是在工作室的業務完成過程中,專業教師與媒體導師一起指導學生完成業務,保證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
人才培養質量較之傳統的培養模式有很大的提高,學生在校期間具備了作為新媒體從業人員的基本工作經驗、熟練的專業技能和基層管理的能力,得到了師生、學校、企業的一致認可,完全符合本專業的人才培養要求。
二、完善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媒體行業發展快、媒體產品的表現形式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更新也是日新月異,高職教學中對傳播與策劃專業學生的培養必須適應傳媒行業的發展速度,形成對接緊密、特色鮮明、動態調整的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劃分出三大模塊:基礎模塊、核心項目模塊和拓展模塊。
(一)優化了基礎模塊,培養扎實的崗位基礎能力
根據學生的學習規律及媒體運營崗位的人才需求,傳統的專業基礎課,如《傳播學》《應用文寫作》等不適應基礎較差的學生,為保證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優化了學生必修的基礎模塊課程,確定為《專業基礎寫作》《媒介素質養成》《創意與表現》《新媒體策劃實務》等基礎模塊,對應媒體崗位的基本能力,為后續的核心項目模塊奠定必需的知識基礎與技能支撐。
(二)調整了核心項目模塊,適應傳媒行業的最新發展
在深入了解傳媒行業人才需求的過程中,不斷分析傳媒從業人員現狀,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使核心項目模塊的設置與傳媒行業發展保持一致。近兩年媒體行業基本都完成了新媒體轉型,在企業宣傳、新媒體運營等方面存在較大的人才缺口。高職學生畢業后能夠在媒體行業從事的核心崗位包括企業宣傳人員、新媒體策劃人員、新媒體編輯人員、活動策劃及執行人員等,需要學生具備報刊策劃與編輯、新媒體策劃與制作、活動策劃與執行等能力,因此在最新的課程體系中,將核心項目模塊設置為報刊策劃編輯實訓、新媒體策劃與推廣實訓和商務活動策劃實訓。
(三)凝煉了拓展模塊,保障學生的職業遷移能力
根據企業調研、畢業生跟蹤調查,媒體行業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需要廣泛地涉獵各類知識,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能在活動執行的現場進行活動主持,將《網站設計與制作》《消費者行為分析》《網站主題與欄目策劃》《平面廣告策劃》《媒介心理學》《信息檢索》等拓展模塊課程根據崗位的實際需求,確定為《活動主持》《口語表達訓練》《網站主題與欄目策劃》《網站設計與制作》,培養學生具備向活動主持、網站策劃編輯等崗位遷移的能力。
三、加強校企溝通,創造最佳的“雙環境”
(一)加強制度建設,保障了工作室按照企業模式運行管理
(1)完善《傳播與策劃專業校內工作室設備管理制度》,分別對學院設備和企業投入設備進行規范的資產管理,所有設備完成了資產清查與入庫登記。(2)在原有《傳播與策劃專業校內工作室財務管理制度》的基礎上,新增《傳播與策劃專業校內工作室工資管理制度》,參考媒體企業對員工的工資評價指標,將學生工資結構分為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兩個部分。其中,基本工資為校內常規日常工作,比如定期的微信策劃與排版,微博發布與營銷;績效工資為校企合作收入,將一部分收入發放給學生鼓勵創作。(3)優化《傳播與策劃專業校內工作室人事管理制度》,將工作考勤制度與學生日常考勤制度掛鉤,進一步確定工作室績效指標,考核學生的工作績效從“量”和“質”兩個方面綜合考慮,并把工作創新程度作為“質”的重要考核指標之一。在考勤方面,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比如遲到、請假、開會表現等;在工作量方面,進行“量化”評分,每月規定達標任務數;“質”方面通過集體評分評出每月優秀作品,如最佳創意、最佳排版、最佳流量等,給與學生一定獎勵。(4)新增《傳播與策劃專業校內工作室獎懲制度》,為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團隊意識,核心項目模塊的課程考核與工作室績效考核掛鉤,定期對工作室所有“員工”進行工作考核,對優秀工作團隊給與一定的獎勵經費,同時對工作效率不高、團隊合作不積極的員工給與一定的懲罰。其中獎勵機制形式豐富,比如通報表揚、獎勵經費、推薦實習、免實訓項目等;懲罰辦法也主要是教育為主,比如口頭批評、檢討錯誤、扣分等。工作室以獎勵為主,懲罰為輔,進一步督促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及提高工作效率。
(二)尋求優質的合作企業,提升了工作室的規模與行業影響力
近年來,本專業的工作室一直積極尋找在新媒體行業更具代表性的媒體企業建立相應的工作室,如上海梨視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百度百捷股份有限公司、武漢斗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將校內工作室的規模、水平提高,打造最優的“雙環境”,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更符合行業需求。
(三)強化了校企合作,充分保障項目教學的外部環境
為充分保障項目教學的外部環境,積極探索與校外實訓基地的合作,目前已在騰訊大楚網、荊楚網、長江日報報業集團、百度百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梨視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建立了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四)引入了企業文化,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專業素養提供保障
根據不同工作室的合作企業,定期安排了企業中高層領導來學院對學生進行企業文化、品牌內涵的宣講,讓校企雙方以及學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校內工作室是校外合作企業的“子系統”;組織學生分階段到對應企業參觀、見習,與企業本部的工作人員一起交流、座談,增強學生對企業的真實感受;校企共同策劃和組織學生定期進行素質拓展活動,與企業員工共同感受企業精神文化建設,同時增強團隊協作意識。
(五)整合資源,提檔升級,逐步形成了“傳媒創意文化園”的雛形
經過近兩年的重點建設,不斷加強課程聯動、專業聯動,通過跨界融合的專業群共建,目前已基本實現了從“工作室”到“傳媒創意文化園”的發展。“傳媒創意文化園”整合了已有的網絡編輯工作室、商務策劃工作室等,新增了現代影像中心、演播廳、非編機房等實訓室,能完成從節目策劃、活動策劃—各類文案寫作—現場執行—拍攝、采寫、制作各類新媒體平臺產品—線上線下推廣等等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
作者簡介:
代媛媛(1982年-),女,湖北宜昌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