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瑤
【摘要】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一號文件中對英語教學進行了明確規定,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該適當融入國際理解教育,從而促進學生對其他國家及其文化的認識和理解。而閱讀又是初中階段英語教學的核心內容,既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升語言能力,而且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塑造等方面也產生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伴隨著新課改以及全球化不斷推進,初中英語教學應該從全球化角度出發,并以培養更多國際型語言人才為主要導向,將跨文化教育貫穿于英語課堂教學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
【關鍵詞】跨文化理解? 初中英語?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3-0077-02
英語是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有著獨特的文化背景,文化不同則會對人們語言理解產生不同影響,不僅如此,語言還反作用于文化當中,有助于人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同類型的文化。在英語閱讀過程中,只有對文本進行全面解讀,才能真正掌握其蘊藏的內涵與意義,除了要掌握詞匯、語法以及閱讀技巧以外,還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這也是初中階段英語教學的核心及重點。以跨文化為基礎的初中英語閱讀才能有效推動學生深入了解文本內容,進而提升他們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然而現階段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通過跨文化理解全面強化教學效率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1.跨文化
跨文化一般指對于和本國家以及民族存在的文化以及風俗差異或者沖突等有全面且正確的理解和認識,并以包容的態度接受和適應這種現象。跨文化概念主要運用于外語學習當中,語言和文化是相輔相成的,倘若離開文化學語言是無法真正理解和運用這門語言的,和其他對象的交際能力也就得不到有效提升,相反,在全面認識文化的基礎上來學習這門語言,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現階段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跨文化理解教育現狀分析
2.1側重于知識講授,忽略了文化語境的創造
應試教育根深蒂固導致我國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活動注重語言知識的講授以及閱讀技能的提升,忽略了將文化語境融入其中,學生在進行跨文化交際的時候往往習慣性使用中式語言來理解和翻譯對方的語言,不能準確判斷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還導致交流和理解障礙重重。出現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學生有著豐富的英語詞匯,發音準確,并且掌握句型和語法,然而缺少的是在特定文化語境下的正確理解,有些學生根本不能理解詞匯所蘊含的社會文化內涵。例如“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句話,英語說法是“Study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day!”這是非常正式的說法,一般運用于書面或者公共場合,而并非是“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倘若學生不能真正理解詞匯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極易被人誤解,甚至對跨文化交際的正常進行產生阻礙作用。
2.2注重語言結構形式,忽視文化交際帶來的體驗
現階段,大部分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注重語言結構形式方面的教學,卻忽略了教學為學生帶來的文化交際體驗,學生在學習英語時不單單要學習文化知識,還應該加深對文化知識的理解,獲得更多體驗。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發展,國際往來越來越多,社會對英語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針對某些文化教師僅僅講解表面現象,而不去引導學生體驗文化,那么要想培養學生的國際理解能力難度會非常大,尤其是在面對這些文化現象時學生會產生很多疑惑,不能真正理解其內容。
2.3注重西方文化介紹,未對中西方文化進行比較
就當前情況而言,部分教師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會對西方文化進行簡單概述,但是沒有對中西方文化進行全面對比,通常中國與西方國家文化差異主要表現在語言表達、思維習慣方面。例如,我們在見面打招呼時一般會說:吃了嗎?或者干嘛去?這些都是熟人見面打招呼的主要方式,但是如果在西方國家這樣問則會讓他們認為是在打聽隱私,國外打招呼比較簡單就是Hello或者Hi,How do you do!等問候語,并且有著很強的時間觀念,我們串門就是串門,隨時去都可以,但是國外不行,需要預約,所以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如果教師沒有對中西方文化方面的差異進行對比,就會很不適應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在接受他們交際方法的時候存在一定困難。
3.跨文化理解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具體措施
3.1在閱讀前做好準備工作,充分了解外國文化
英語閱讀材料通常情況下都與其國家文化背景有著一定聯系,之前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時,大多數教師在課前會讓學生熟悉詞匯、短語或者了解文章大概,但是幾乎不會讓學生去了解其背后文化,為此在教學過程中一旦與外國文化有關時,學生則會十分茫然無從下手,就拿簡單的姓名來說,中國人名字姓在前,而外國恰好相反。再比如詢問年齡或婚姻的問題,語法及句型完全正確,然而對于外國人就不同,他們認為年齡及婚姻狀況是隱私,如果在交流中直接問出來是沒有禮貌,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冒犯。由此可見,教師帶領學生共同了解外國文化十分重要,以免在交際過程中被取笑或者出現錯誤。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要想讓學生真正熟悉和理解別的國家特有的文化差異,課前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做好充分的資料準備,為學生閱讀學習做好鋪墊。例如,在教授《Whos your hero》這一單元的時候,該單元內容都是圍繞英雄進行的,與國外英雄文化息息相關,其中也蘊含著很多文化信息,在閱讀之前應該帶領學生了解英國人們熟知的人物以及在他們身上發生哪些英雄事件,隨后結合閱讀主題為學生提供相關網絡資料,比如Julia Roberts主演的電影Erin Brockovich片段,最后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英國的英雄觀及傳統文化。
3.2增加學生實踐體驗,提升學生情感認知
所謂跨文化意識,是在社會交際過程中將語言作為重要媒介所展現出來的文化差異而自覺做出的反映和知曉狀態的一種思想意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基本原則應該是以學生為本,學生才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依據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的訴求下意識地融入文化知識,同時結合教材內容開展一系列教學活動,例如情境模擬、實踐演習等,使更多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生帶來更多實踐體驗,豐富學生的情感,更好地感知英語中蘊藏的諸多文化知識。
例如,在學習《Food for life》這一節內容的時候,中西方國家的食物存在一定差異,并且風俗習慣也不同,我們國家春節時吃餃子,而美國則是吃鯡魚,象征著可以出人頭地,而英國則是吃肉喝酒,寓意未來生活美滿。另外在學習How much以及How many用法和句型以后,可以組織學生模擬購物情境,由學生扮演商超導購員及收銀員,教師模仿西方國家如何進行購物,讓學生切身體會西方國家文化。通過角色扮演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積累更多經驗,并在此基礎上強化對西方文化的理解。
3.3通過比較聯系,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
通常情況下,文化扎根于知識當中,并且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日常課堂教學中不斷積累,同時還應該以閱讀主題為導向,帶領學生分析、總結和歸納,進一步充實學生的文化認知,將其靈活運用于英語閱讀當中,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新課標中明確提出,學科核心素養是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以及學習能力,而在英語學科中文化意識是該學科核心的關鍵構成,所謂文化意識是對國內外優秀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更是全球化視域下學生學習并靈活運用英語的價值取向,并且在學習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文化意識、行為取向、人文修養以及情感態度等。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可以幫助學生強化國家認同感及愛國主義情懷,鑒定自身文化自信,建樹命運共同體意識,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做事,逐步發展為有較高文化素養及社會責任感的人。因此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中國與西方文化的共存點及差異進行對比分析,以便深入挖掘漢語、英語兩種語言之間結構、文化上存在的相同點和差異,進一步提升學生文化方面的敏感性。
例如,在教學《Having fun》這一部分的時候,首先通過多媒體、圖片、實物以及簡筆畫等各種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與動物和時間相關的單詞,隨后營造相應情境,為學生講解我國與西方國家在時間觀念上有哪些差異,我們在看時間的時候是年、月、日,而西方則是日、月、年或者月、日、年,可見不同國家看問題的角度是不同的,另外中國人時間概念比較模糊,在說時間的時候往往代表一個時間范圍,而西方則不同,時間相對精準,幾點幾分到就是這個時間點,最后根據教學內容分析中西方日常活動有哪些差異,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文化認知水平,建樹正確的文化意識。
目前,社會各界對英語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已十分迫切。教師應該用前瞻性眼光看待跨文化理解,采用多樣化手段引導學生從根本上理解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異,強化學生在中西方文化差異上的感知和鑒別能力,同時指導學生建立正確的跨文化理解意識,鍛煉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另外教師應該清楚,跨文化理解教學有著較強階段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應該結合學生不同年齡段的心理特點、語言基礎以及認知水平,分層次展開不同內容的教學。
參考文獻:
[1]熊文琴.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必要性及策略[J].考試周刊,2018(52):105.
[2]左欣.用文化來浸潤語言——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J].教育界,2018(1):66-67.
[3]李學軍.跨文化交際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J].當代家庭教育,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