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立穎
(吉林化工學院 圖書館,吉林 吉林 132022)
全民閱讀多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社會各界積極響應號召,除政府、公共圖書館、各級圖書館學會等組織積極參與。大多數高校圖書館也能夠主動推出符合本館實際情況的閱讀推廣活動,但活動效果參差不齊;雖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并未真正摸索出適合大范圍推廣的模式,沒有讓大學生這個群體在閱讀推廣活動中發揮明顯作用。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是高校圖書館能夠專門承擔閱讀推廣活動工作的教師隊伍人員較少,大多數都是身兼數職;另一方面是設計的活動存在脫離當代大學生真實現狀的問題,導致受益人群不廣。如果能夠在大學生里面選拔、培養合格的閱讀推廣人,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制度與程序,就可以很好地彌補只有教師作為閱讀推廣人的不足。
第一,關于高校圖書館在閱讀推廣方面專業性的體現,范并思教授明確指出:“為維護讀者的知識自由,閱讀推廣的專業性表現在間接性,即圖書館員不宜直接從事閱讀推廣,而應該扮演供給者、管理者和中間人的角色[1]”。在這種前提下,最適合做依托于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人應該是大學生。
第二,從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角度而言,學生之間存在群體效應、朋輩效應、從眾心理等天然的相互作用力,高校圖書館可以利用學生間這種天然作用力來擴大閱讀推廣的影響力和輻射面[2]。有了大學生閱讀推廣人的參與,不僅改善了傳統“館員—學生”這種推廣路徑,形成“學生—學生”這樣新的模式,而且可以使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設計更接近學生實際情況,容易被接受,效果會更加突出。
第三,大學生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有利于開展數字閱讀推廣[3]。相較于傳統的紙質信息資源,數字化的信息資源在大學生群體中普及率已經非常高。年輕人易于接受新鮮事物,對數字資源閱讀平臺及終端的使用和迭代更新適應較快,能夠較好地完成數字信息資源的獲取、處理及推廣,大大提升閱讀推廣的效率。
第四,對大學生來說,他的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取決于他的深層閱讀能力。在大學期間自主學習主要的方法是通過閱讀,所以掌握閱讀方法就顯得非常重要[4]。通過閱讀推廣活動及大學生閱讀推廣人的影響力去帶動學生閱讀,是增加學生綜合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之一。當大學生畢業步入社會,將在學校期間養成的閱讀習慣和掌握的閱讀方法帶到工作和家庭生活中去,影響更多的人學會閱讀,是對全民閱讀的重要補充。
第五,為了對大學生個人基本情況及閱讀現狀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和掌握,并能夠順利開展針對性較強的閱讀推廣人培養計劃,對部分學生進行了線上問卷調查。考慮到不同年級的學生對于閱讀會產生不同的心理和行為,大三學生基本上已經對專業課程都有了全面的了解,平時在專業活動課外閱讀都應該會有所選擇和側重,所以,此次調查對象為500名大三學生。經過篩查,共計收回有效問卷474份,有效率為94.8%。
1.學生基本情況
(1)性別:男生298人,女生176人,共計474人。
(2)專業類別:文科2人,理科149人,工科323人,共計474人。
2.學生閱讀現狀
對調查中的一些基本閱讀情況進行了歸納:
經常讀書的學生占總人數的18.14%;比較受歡迎的圖書類型是文藝類、娛樂型和科普類;有25%的學生讀書是為了打發時間,超過50%的學生讀書是為了提升自己、增加就業競爭力;20.88%的學生選擇閱讀紙質書;有89.17%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有進行閱讀的必要性。
調查還有一些問題的答案能夠看出目前大學生閱讀過程中比較突出、亟待解決的共性問題,進行了剖析:
(1)你有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嗎?
能夠制定計劃,并且可以順利進行的只有49人(10%),有285人(60%)沒有閱讀計劃。
(2)你每月至少讀幾本書?
能夠閱讀3本以上的人數占總人數7.59%,有24.05%的人一個月沒有閱讀量。
(3)你的閱讀費占學生生活費平均比例是多少?
68.35%的學生每個月生活費中能夠投入到閱讀的比例只有不到5%,如果按照每個月生活費是1 800元計算,每個月投入到閱讀方面的數額不到90元(不排除利用電子設備閱讀的學生占大多數)。
(4)你周圍的閱讀氛圍如何?
有54.43%的學生表示,周圍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5)你在閱讀方面遇到的主要問題
有50.42%的學生表示平時學業忙,沒有時間進行個人的閱讀;有23%的學生表示不知道該閱讀哪些書籍;17.72%的學生覺得想讀的書圖書館里沒有資源,個人購買負擔較重;有8.86%的學生表示沒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閱讀不得要領。
綜合看來,調查反映出學生身邊閱讀氛圍較差,這個現象很應該引起學校和社會的深思,究竟是學生不會閱讀,還是沒有提供一個比較好的閱讀環境。學生在閱讀時面臨的主要問題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由于學業繁忙,留給閱讀的時間不夠,二是不知道應該讀哪些書,這是一個影響學生閱讀習慣養成的重要因素。調查還反映導致學生不讀書的原因基本是沒時間、沒錢、懶、不會讀以及缺乏閱讀氛圍,其中不會讀和缺乏閱讀氛圍正是高校圖書館需要重視的方面,正是大學生閱讀推廣人能夠有針對性改善的方面。
綜上所述,依托高校圖書館培養大學生閱讀推廣人既必要,又可行。
范并思教授在對圖書館閱讀推廣方面潛心研究后提出“研究對于閱讀推廣的重要”,研究可以提高效率,前面做的調查問卷,只是研究過程中的一小步,隨著調查結果的分析、歸納總結,更具針對性的、具體可操作的閱讀推廣培養方法才是更加重要的部分。在理論的指導下,實踐過程中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問題,需要閱讀推廣人運用現代的圖書館管理理念指導閱讀推廣。比如在閱讀推廣過程中,推廣人必定會對讀者的閱讀進行不同程度的干預和影響,要想保持中立的服務觀,推廣的過程應該是為了幫助讀者形成閱讀意愿和閱讀能力。只有為那些沒有閱讀意愿和閱讀能力的人提供閱讀推廣服務,他們才有可能不會被排除在圖書館的服務范圍之外,才有可能獲得與其他普通讀者相同的權利來享受圖書館的服務[5]。
優秀的閱讀推廣人至少應該具備三方面的素質:一是工作的主動性。二是創新能力。三是具有調動社會資源的能力[6]。閱讀推廣活動所需要的外部資源很多,除了各種類型的信息資源、場地、設備,還要盡可能地調動和吸收身邊的同學接觸閱讀推廣,能夠在閱讀推廣活動中有所受益。對于大學生閱讀推廣人來說,日常接觸最多,能夠調動的資源就是人力資源——身邊的同學。如果能夠有效運用朋輩效應,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身邊同學的積極性。
所謂朋輩教育,是具有相同背景或具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在一起分享經驗、觀念或行為技能,借以見賢思齊、激發上進、實現優勢互補、互相促進、共同成長的教育方式[7]。閱讀推廣各項工作的推進、活動的策劃與組織實施以及成員之間的交流、協作,甚至面對突發情況的處理等方面都能體現一個閱讀推廣團體的水平與實力。大學生閱讀推廣人在朋輩互助中共同閱讀、策劃、總結和反思,既能夠提升個人的文化信息素養,更好地勝任閱讀推廣,又能夠提升團隊整體的執行力,吸引更多有志向的學生加入閱讀推廣團隊。
高校圖書館成立閱讀推廣部是實現培育閱讀推廣人的組織保障[8]。目前,許多普通高校圖書館并沒有專門設置閱讀推廣部,閱讀推廣活動往往由不同部門館員根據需要臨時組成團體,活動結束團體就被打散到各個部門,而且人員更替較為頻繁,這就導致閱讀推廣的延續性較差。
在圖書館內設置閱讀推廣部,并且將大學生閱讀推廣人作為部門主體,只配備少數專職館員,完成物力、財力、人力等資源的管理及活動大方向的把握,具體閱讀活動的策劃、實施,甚至回測都應該交給學生完成。并且學生要完成閱讀推廣人的專門培訓獲得結業證書(比如中國圖書館學會每年都會有專門的閱讀推廣人培訓計劃),部門內部也要分工明確、協同合作,制定正式的規范或守則。要讓學生從內心感受到大學生閱讀推廣人是一個專業的“職業”,并從行動上體現出大學生閱讀推廣的專業性,如此才可以形成良性循環,將大學生閱讀推廣越做越好。
對圖書館閱讀推廣進行管理,一個重要的任務是在閱讀推廣活動結束后,對活動進行總結與測評。這既是不斷優化活動、提升服務效率的必要措施,也是對于閱讀推廣項目進行宣傳的需要。閱讀推廣作為一項新型服務,其評估方法尚不成熟。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管理研究需要研究現有圖書館評估理論與方法,分析評估、測評對于發展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目的和意義,討論圖書館閱讀推廣評估中存在的各類問題[9]。
除了學生積極參與閱讀推廣的內在需求——主要指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包括在閱讀推廣過程中掌握的閱讀方法、團隊意識、合作能力等,還應該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的其他需求。比如圖書館在設置嚴格的閱讀推廣人培養計劃及檢驗方式的基礎上,應該積極爭取學校其他部門,如教務處、學工部等多個部門的支持,對大學生閱讀推廣人實行學分制,保障學生的實際利益,充分調動大學生閱讀推廣人的積極性,保證閱讀推廣的持續性。
高校圖書館為了持續、有效地開展閱讀推廣工作,培養一批大學生閱讀推廣人是一項有利舉措。優秀的大學生閱讀推廣群體為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注入了新鮮血液,可以優勢互補,與圖書館館員一同保障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高校圖書館培育大學生閱讀推廣人,順應了新的發展需求,是高校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有力支撐。各大高校應該制定完善的科學系統,不斷地培育優秀的閱讀推廣人,充實高效閱讀推廣隊伍,積極開展有效的培育計劃和管理辦法,才能為全民閱讀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有效的保障[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