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凈,劉 虹,劉 輝,王澤恒,胡文強
(吉林化工學院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吉林 吉林132022)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關于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規模的部署和要求,各行業都迫切地需要職業化、專業化的安全人才[1]。通過高校畢業生反饋信息發現,許多學生在工作2~3年后選擇離職或轉崗,學生難以適應崗位角色的轉換以及專業課程內容與就業方向不一致,導致難以學以致用,造成了在工作中的困境[2]。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高校傳統的工程教育模式亟需改變。新工科建設作為我國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戰略,強調培養工程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可有效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高素質復合應用型人才[3-5]。為使新工科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企業需求相契合,應充分發揮工程教育認證及職業資格注冊制度的準繩作用,通過兩者的有效銜接實現教育與實踐的有機結合[6-7]。
本文基于新工科人才培養目標,以工程教育認證為主體框架,充分考慮社會及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重點分析認證標準、職業資格制度與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關聯性,從安全專業人才知識、素質及能力提升方面明確新工科人才培養的新策略。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實現了工程教育與工程師資格的國際互認[8]。安全類專業工程認證秉承“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導向”的理念,參考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通用標準與專業補充標準的具體要求,概括出安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基本能力及工程素養等并凝練成畢業要求。以課程體系為支撐,通過畢業要求衡量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度[9]。現列舉補充標準中的課程體系要求并進行編碼,為后續關聯圖繪制提供依據,如表1所示[10]。
表1 補充標準中的課程體系要求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以下簡稱《大典》)企業對安全專業人員的職業崗位設置主要為兩類,安全工程技術崗位及安全生產管理崗位[11]。具體職業編碼和工作內容如表2所示。
表2 安全專業人員職業類別
雖然《大典》中有關安全專業人員職業分類的編碼及名稱不同,但基本工作內容具有交叉性,而且在企業實際生產過程中的職責趨于一致,沒有明顯界限。企業通常實施職業資格準入制度,以是否獲得相應職業資格來判定其崗位勝任力。
安全生產領域的職業資格主要涉及注冊安全工程師職業資格。注冊安全工程師是通過職業資格考試并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安全工程師職業資格證書,經注冊后從事安全生產管理、安全工程技術工作或提供安全生產專業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12]。我國從2002年開始實施注冊安全工程師制度,2018-2019年注冊安全工程師注冊人數達105 640人。隨著安全生產形勢的變化及相關法律政策的修訂與更新,對于注冊安全工程師職業資格的獲取又提出了新的要求[13]。注冊安全工程師職業資格發展與變化如圖1所示。
圖1 注冊安全工程師職業資格制度發展主要事件
1.社會、企業對安全專業人才的需求
筆者團隊曾以11個行業的60家企業為調研范圍,系統分析了企業對安全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企業需要專業知識全面豐富,懂技術會管理且安全業務素質高的復合型管理人才,這與新工科人才培養理念相一致。
2.法規政策對安全專業人才配備的要求
法規政策的要求是社會需求的體現。《安全生產法》及《注冊安全工程師分類管理辦法》對企業中安全專業人員的配備及具體職責做出了明確要求,如表3所示。企業需要具有一定專業知識、能力和素質的人勝任安全管理崗位,尤其在特定行業領域安全人員的配備實行職業資格準入制度,未取得注冊安全工程師職業資格的人員限制其從事安全管理崗位相關工作內容,只有在一定期限內考取職業資格方能上崗作業。
表3 各行業領域對安全機構及人員的配備要求
高校遵循工程教育認證標準開展專業建設,努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企業為保證安全生產,提高整體安全績效,對安全管理人員實施職業準入制度。雙重標準保證了安全專業人員在工作實踐過程中應具備的知識、素質和能力。為實現專業教育與職業實踐的協調統一,明確人才培養及工程實踐各支撐環節的契合點,構建了工程教育認證與注冊制度的關聯框架,如圖2所示。框架中突出的“免試”是指新的注冊安全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實施辦法中明確提出的“本科畢業時所學安全工程專業經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人員,可免試《安全生產技術基礎》科目”。免試是對安全專業教育及認證制度的認可,同時可激勵各高校提升人才培養水平,穩步加快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步伐,為安全專業人才提供更優質、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
圖2 工程教育認證與注冊制度的關聯框架
分析認證標準中對安全工程專業人才知識和能力的培養目標、專業課程設置與注冊安全工程師考核要點(以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考試大綱要求為例)之間的關聯關系,如圖3所示。
圖3 工程認證課程體系標準與注冊安全工程師考核要點關聯
高校安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對認證標準中安全工程專業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目標具有較強的支撐作用,形成交叉對應關系。注冊安全工程師考試中的安全管理科目涉及的考核內容較廣,基本涵蓋了企業生產過程中涉及的所有管理事項,而高校安全工程專業必修課程中與安全管理相關的課程并不多,這就導致了安全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處于管理崗位但缺少系統的管理知識,崗位適應性較差的狀況。因此,在高校安全工程專業的限選課或選修課中應適當增加管理理念和方法類課程,以彌補學生管理知識的缺欠。
多數高校安全工程專業設置的工程技術類課程較多,突出了對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在注冊安全工程師考核要點中安全生產技術基礎主要涉及通用技術課程,每門課程包含知識點較多且具有一定深度。由此,高校的工程技術類課程應設有配套的實踐教學環節,以加深學生對工程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同時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與教研項目,培養學生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復雜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14-17]。此外,安全生產專業實務中也會涉及特定行業技術知識,從業人員可根據所從事行業特色選擇報考方向。高校也可以根據各自學科建設的特色發展方向增設相應技術領域課程,提升安全專業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
高校課程體系還需持續優化,課程設置應遵循“精、簡、準”的原則,精選開課課程,避免課程內容的重復并簡化繁瑣的教學環節,準確抓住核心知識及能力培養關鍵點,保證課程類型及內容的銜接與遞進,重點衡量理論與實踐環節的緊密度。課程體系的不斷優化使安全工程本科專業認證標準與注冊安全工程師職業資格要求有機結合,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升。
(1)安全專業人員作為企業安全生產最有力的參與者和保衛者,應具備先進的安全理念和思想,堅實的專業技術及管理能力,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品行。通過“雙標”制度框架的建立及課程體系標準與注冊安全工程師考核要點的關聯分析,明確了兩者的相關性和調整要點,為提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促進未來職業發展提供了有效參考。
(2)高校專業教育與職業資格準入制度的良好銜接可以使專業人才的素質得到有效提升,同時滿足企業對工程實踐人才的需求。專業教育與職業資格的緊密關聯有利于安全專業人員的職業發展。在此教育背景下,安全專業人員可以更快速地融入企業安全管理實踐中,成為優秀的管理者及先進思想的傳播者和繼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