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侃

谷曉麗在上海市先進工作者表彰會現場
作為基層辦案檢察官,谷曉麗辦理刑事案件210件,其中大部分為職務犯罪、詐騙及食品安全犯罪的疑難復雜案件。其先后辦理的某國企高管和某鎮長受賄案,作為示范庭開庭審理。庭審中,她在被告人零口供的情況下予以有理有力地指控,全程脫稿發表公訴意見,獲得前來參加旁聽的區干部們充分肯定。在帶頭辦理食品犯罪案件中,她針對區內發生的大批油炸面食違規添加含鋁明礬案件,認真研究相關法律法規,對此類案件辦理的法律適用、證據規格進行梳理引導,規范了案件的偵查取證工作。
從檢十數載,對于一名優秀的檢察官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谷曉麗有著自己的看法:“首先必須是正直的,要有是非善惡之心,只有正直的檢察官才能真正讓別人信任;其次是專業的,近年來各種新類型的復雜案件逐漸增多,對檢察官的專業性要求也越來越高;第三就是客觀的,不帶有任何先入為主的偏見來辦理案件才能保證公正性。”最后,一名優秀的檢察官也是有情懷的,“一起刑事案件的發生,并不是一個人或者多個人犯了罪這么簡單的定性。其行為的發生,背后可能隱藏著許許多多錯綜復雜的原因,對于每一名檢察官來說都需要反思犯罪的原因。”
從2019年7月開始,公益訴訟工作正式在全國開展。谷曉麗也因工作的需要離開奮斗了12年的公訴崗位,被調至民事行政檢察公益訴訟崗位。怎樣在無現成經驗可尋的“無人區”蹚出一條新路、做好公益訴訟成了必須克服的困難。
谷曉麗坦言,在最初的日子里也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剛開始的時候會很焦慮,以前只要考慮辦好案件就行,如今在民事行政檢察部門,關注點不能再僅僅局限于個案的辦理。”不過相比于在法庭上的辯論,民事檢察工作也有其獨特的魅力。用谷曉麗的話來說,檢察工作就像是一輛四輪驅動的車,除了刑事檢察以外,其他三個“輪子”都與民事行政檢察有關,“民事和行政訴訟審判的案件都需要監督,公益訴訟作為檢察機關的一項新的職能則更不必多說。因此想要不斷前進、不斷推進檢察工作,四個輪子需要同時轉動,民事行政檢察就決不能只起輔助作用。”

檢察官谷曉麗
在不斷的摸索中,谷曉麗在全國首創了“公益訴訟觀察員制度”,率先在全市辦理了首個違法占用耕地公益訴訟案、食品犯罪黑名單公益訴訟案,入選2018年上海市檢察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她有效借助檢媒合作模式,通過《法制特勤組》《新聞坊》等電視節目,出鏡開展公益訴訟法制宣傳。兩年多來,她親自參與辦理公益訴訟案件48件,入選市檢察公益訴訟核心團隊成員,并受邀多次為外省市檢察機關干部講授公益訴訟辦案經驗。
在公訴崗位時,作為公訴副科長的她認真分管全科業務培訓,首創了實務案例匯集與崗位素能培訓,創新了公訴團隊實戰出庭實訓模式。在全面負責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期間,她同樣滿懷熱忱投入科室管理,使所在科室2018年度考核位列全市第二,集體榮獲2017年至2018年度市嘉獎,2019年亦取得了公益訴訟考核位列全市第二、民事檢察第三、行政檢察第四的佳績。
談及未來,谷曉麗認為自己還有許多可以提升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更加開闊視野,思路也要更活躍,此外還需要更多的勇氣。”同時,谷曉麗也坦言,畢竟從刑事領域轉到民事領域是一個看似輕松但實際上要付出諸多努力去填補專業方面的欠缺才能實現“華麗轉身”的過程,“盡管有些知識以前曾經學習過,但是在實際運用中還是會有所不同,況且公益訴訟是一項全新的職能,還是需要繼續不斷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