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侃

陳荔(中)和虹口檢察信息技術創新實驗室團隊成員
虹口檢察信息技術創新實驗室團隊深挖數據價值構建下的基層檢察院可視化管理模式。以綜合數字平臺匯聚辦案數據,重要辦案指標全院全員公開,助力區院掛圖作戰,助推業務管理、部門績效、檢察官評價的可視化;以公開判決為基準分析量刑要素,讓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認罪認罰“從寬”看得到,讓檢察監督“專業化”“可視化”。團隊成員曾獲上海檢察機關優秀審查逮捕常見罪名可視化分析比賽第一名等榮譽。
團隊的負責人陳荔,是上海市檢察機關聲像資料專業化辦案團隊核心成員,也是首屆全國檢察機關電子數據取證業務標兵。作為檢察系統的“科技達人”,陳荔還入選了首批全國檢察技術信息人才庫、上海市經信委專項資金評審專家庫。在他的帶領下,團隊成員以科學技術還原案件真相,虹口區首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上海市首例食藥品領域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等案件背后都有他們的身影。團隊參與案件入選上海市檢察機關優秀自行補充偵查案(事)例、被最高檢評為技術專家視角下全國檢察技術十佳文書第一名。團隊成員2020年又獲“美亞杯”第六屆中國電子取證大賽團體一等獎。
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等檢察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作為虹口區人民檢察院技術保障部門的負責人,陳荔在搭建技術與業務的融合平臺方面,投注大量心血。
2019年,虹口區人民檢察院在全市檢察機關基層院首創“信息技術創新實驗室”,對接上海市人民檢察院“融合創新實驗室”“司法鑒定中心”,在技術證據的檢驗鑒定、公益訴訟的快速檢測、信息化的融合創新等三個方面,打通技術壁壘,加強各部門聯動,增進信息互聯共享,為智慧檢務提供有力支撐。
2020年初,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暴發。在戰疫的特殊時期,為保障訴訟參與人員、見證人的身體健康,有效防范潛在的交叉感染風險,實驗室對接云辦公系統,人民監督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特約檢察員等通過遠程視頻的方式,全程監督見證辦案過程,保障了“辦案、防疫”兩不誤。在實驗室提供的科技支撐下,虹口區人民檢察院還增設了遠程訊問室,使辦案人員每個工作日均可以通過遠程視頻的方式訊問犯罪嫌疑人,保障了犯罪嫌疑人權益,防范了潛在的交叉感染風險。
十余年來,陳荔一直活躍在技術保障第一線,多次作為電子數據方面主要鑒定人負責案件證據鑒定,為一系列疑難案件的辦理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在虹口檢察院提起的全市首例食藥品領域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中,陳荔利用技術手段,在線提取犯罪嫌疑人淘寶店鋪相關證據,將店鋪“掌柜”賬戶名、在售產品、交易數量、產品詳情中展示的“產品檢測報告”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查詢結果”等證據進行遠程收集固定,明確犯罪事實,避免電子數據滅失。
在一起利用電腦合成艷照敲詐勒索案件中,陳荔帶領團隊攻克種種技術難點,通過電子數據鑒定還原案件真相,為承辦檢察官厘清證據脈絡、制定訴訟策略、確定涉案數額起到重要作用,指控金額從30余萬元增到3500余萬元,追加近130節事實,有力地打擊了犯罪。出具的鑒定文書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評為全國檢察技術十佳文書第一名。
2018年1月,“加強智慧檢務建設,助推檢察工作創新發展”作為重點工作,被寫入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2018年7月,最高檢發布《全國檢察機關智慧檢務行動指南》,提出構建新時代智慧檢務生態。
陳荔帶領團隊整合辦案實際需求,創新試點符合檢察業務需求的信息化應用,開發律師免預約自助閱卷系統,實現智能化閱卷。開發部署虹口區檢察院遠程提審系統,在提審、聽證、訊問、接訪等檢察活動中得到廣泛應用。以此組織的“檢察辦案中遠程視頻技術應用研究”課題,從全國檢察機關115個申報課題中脫穎而出,作為當年度上海檢察機關信息化唯一入選課題,獲最高人民檢察院立項并通過驗收。
為更好地擴大科技服務檢察工作效果,陳荔還站上了最高人民檢察院、四川省人民檢察院、貴州遵義市人民檢察院培訓班的講臺,將多年經驗傾囊相授,展現了現代科技支撐下的上海檢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