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偉

近年來,證券期貨犯罪數據顯示,內幕交易罪占比居高不下
近年來,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將手中的余錢投入股市成了很多人的選擇。可是在股票市場上,中小股民與專業投資者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尤為突出,這也是他們屢屢被“割韭菜”的原因。不過,投資股票就得有一定的風險意識和承擔風險的心理預期,切不可通過不法手段刺探股票內幕信息并以此獲利。
江蘇某時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時裝公司”)于2014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2016年5月,江蘇時裝公司管理團隊人員召開會議,討論并確定參與收購香港某時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時裝公司”)及關聯方擁有的某品牌相關資產業務競標。
2016年6月,江蘇時裝公司向招行南京分行江寧科學園支行(以下簡稱“科學園支行”)提出為上述并購項目提供融資的需求,并與招行南京分行簽訂保密協議。同年7月,招行南京分行為江蘇時裝公司制作了并購融資方案。8月,招商銀行總行審批通過了該融資方案,江蘇時裝公司停牌,并發布了緊急停牌的提示性公告。9月1日,江蘇時裝公司與香港時裝公司簽訂《資產與業務轉讓協議》。9月2日,江蘇時裝公司提交并披露了重大資產重組的相關公告,公司股票繼續停牌。
江蘇時裝公司收購上述品牌和資產相關事項在公布披露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規定的內幕信息,內幕信息敏感期為2016年5月7日至9月3日。時任科學園支行行長助理陸志平、時任招行南京分行小企業客戶七部副總主管許松年均多次參與江蘇時裝公司融資方案討論、制作、修改、上報,系內幕信息知情人。
1974年出生的于鴻瑞很有經濟頭腦,他是一家投資公司和一家新能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除了創業,于鴻瑞還開了個股票賬戶炒股,因此對股票相關信息相對比較敏感。據查,在上述內幕信息敏感期內,于鴻瑞與陸志平、許松年多次接觸、聯絡,數次主動向兩名內幕信息知情人非法獲取江蘇時裝公司擬收購重大資產、招行南京分行為該項目提供融資服務的內幕信息——
2016年8月15日至8月26日,于鴻瑞使用其個人名下中信建投證券賬戶,共計買入江蘇時裝公司股票46.63萬股,成交金額為人民幣1448萬余元。
據于鴻瑞歸案后辯解,其于2016年起開始關注江蘇時裝公司股票,當年六七月份聽說江蘇時裝公司在市場上尋求銀行金融機構并購融資。其間,于鴻瑞與內幕信息知情人許松年單獨在一起談公司事務時,無意間聽到許松年接電話時談到江蘇時裝公司有融資意向。此外,當年七八月,在于鴻瑞購買江蘇時裝公司股票之前,內幕信息知情人陸志平、許松年約其一起到新街口附近吃火鍋。開吃前,許松年接到同事的電話,隱約談的是江蘇時裝公司收購某品牌的事情。許松年接完電話后,于鴻瑞便問許松年和陸志平,招行是不是在為江蘇時裝公司尋覓收購資金?兩人回答說,他們是在做這個項目,但是被收購方體量大,這個項目融資成功率比較低。
2016年8月12日,江蘇時裝公司發布內幕知情人公告制度。在這之后的兩三天,于鴻瑞買入了江蘇時裝公司股票,第一次投入了四五百萬元。在第二次加倉前,于鴻瑞去了趟科學園支行,在陸志平辦公室里與陸志平、許松年聊天時,主動聊起自己買了點江蘇時裝公司股票。許松年聽后非常激動,緊緊抓住其右手,陸志平也在一邊笑。于鴻瑞詢問兩人項目有沒有什么新的進展,陸志平說買了就買了,就把話題岔開了。雖然兩人回避了這個話題,并沒有給予正面回答,但敏銳的于鴻瑞此時感覺事情應該有進展了。
猜測歸猜測,于鴻瑞當時心里其實還沒底。離開陸志平辦公室返回的路上,于鴻瑞給陸志平發了微信,想最后確認該項目是否真的有了進展,但陸志平沒有回復。盡管如此,于鴻瑞還是覺得這里面有機會,于是回去后決定加倉。2016年8月23日至26日,于鴻瑞又陸續買了900多萬股江蘇時裝公司股票。事實上,為了賭上這只股票,他甚至用股票質押的方式獲得了300萬元左右資金,決策果斷,交易行為與以往交易習慣相比明顯異常。
2019年10月14日,于鴻瑞在其住處被公安機關抓獲歸案。11月15日,于鴻瑞被刑事拘留,12月20日被逮捕。2020年5月29日,江蘇省南京市人民檢察院指控于鴻瑞犯內幕交易罪,向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20年8月21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
法院審理過程中,控辯雙方圍繞于鴻瑞是否構成內幕交易犯罪、是否構成犯罪未遂、是否屬于自首等展開了激烈的辯論。針對控辯雙方的辯論意見,法院結合案發過程中的相關情節一一予以釋法析理。
關于于鴻瑞及其辯護人提出的“于鴻瑞是被動接受內幕信息,未刺探內幕信息,不構成內幕交易罪的意見”,經查,于鴻瑞在偵查階段的供述證明,在內幕信息敏感期內,其有三次接觸內幕信息的情形:
第一次,是2016年六七月份,其與許松年單獨談事情時,聽到許松年在與他人電話聊天中談到江蘇時裝公司準備融資。
第二次,是在2016年七八月的一天,其與陸志平、許松年一起吃飯時,許松年接到電話,并在電話中談到江蘇時裝公司收購某品牌的事情。其在許松年接完電話后主動談到這個話題,詢問許松年、陸志平招行是否在為江蘇時裝公司找收購資金,許松年、陸志平確認二人在做這個項目。
第三次,是在于鴻瑞第一次買完股票之后到第二次加倉之前,其去陸志平辦公室主動談起了自己已買入江蘇時裝公司股票,試探許松年、陸志平二人的反應,并詢問項目有無新的進展。根據二人的反應,其感覺應該有進展了。之后,又陸續購買900多萬股江蘇時裝公司股票。
在上述三次接觸內幕消息過程中,除第一次系被動接受外,第二、第三次均為其主動刺探,并通過主動刺探確知江蘇時裝公司收購某品牌的內幕信息。此外,于鴻瑞與內幕信息知情人許松年、陸志平關系密切,在內幕信息敏感期內與兩人多次聯絡接觸,并在敏感期內采取股票質押回購等方式籌集巨額資金購買同一公司股票,決策果斷,交易行為與以往交易習慣相比明顯異常,且無正當理由。據此,應認定為非法獲取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相關辯護意見與事實、證據不符,法院不予采納。
關于于鴻瑞系自首的辯護意見,經查,于鴻瑞在證監會調查期間并未承認其內幕交易犯罪,在刑事案件立案后系被抓獲歸案,且庭審中亦否認通過刺探手段違法獲取內幕信息的事實,依法不能認定為自首。
關于于鴻瑞的辯護人提出其構成犯罪未遂的辯護意見,內幕交易犯罪應以違法獲取內幕信息的人員在內幕信息敏感期內是否完成交易作為既未遂的標準。經查,本案中,于鴻瑞違法獲取內幕信息后,在內幕信息敏感期內進行了股票交易,故應認定為犯罪既遂。其主動刺探行為是否獲取超過被動獲取的內幕信息范圍以外的其他信息,以及利用內幕信息進行股票交易后是否獲利均不影響對犯罪形態的認定。故相關辯護意見不能成立,法院不予采納。
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于鴻瑞非法獲取證券交易內幕信息,在涉及對證券交易價格有重大影響的信息尚未公開之前買入案涉證券,情節特別嚴重,其行為已構成內幕交易罪。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犯內幕交易罪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罪名成立,法院予以支持。
2020年9月25日,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本案作出一審判決:被告人于鴻瑞犯內幕交易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6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100萬元。
(本文除被告人外,其余人名均為化名)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