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新華

盜墓團伙的抓獲對文物起到積極的保護作用(圖/視覺中國)
7名文物大盜流竄遼寧、吉林、河北三省瘋狂盜掘遼金時期及元代古文化遺址,最終難逃法網。2020年10月15日,遼寧省阜新市中級人民法院做出判決,以姚廣財為首的被告人犯盜掘古文化遺址罪、倒賣文物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及緩刑等刑罰,并各處罰金。7名被告人均表示認罪認罰,不上訴。
“元青花,沒錯,是元青花!哈哈……我們發財了!”2019年6月的一個夜晚,遼寧省阜新市一間出租屋里,昏暗的燈光下,幾個形如鬼魅的人發出了陣陣獰笑。
為首的人叫姚廣財,48歲,中等身材。姚廣財從小就聰明、機靈,雖然只有小學文化程度,但很喜歡看“風水”“易經”之類的書籍,天文、地理都很精通。姚廣財小時候“師從”一個遠房親戚,開始接觸盜墓這個行當。隨著年齡的增長,姚廣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逐漸成為盜墓團伙的領軍人物。團伙核心成員李興盛案發后交代說:“他(姚廣財)在確定古墓葬遺址位置方面確實厲害,他能夠脫離羅盤的輔助,直接根據山脈河流走勢和日月星辰位置,用肉眼就可以進行墓葬大體定位。”團伙成員毛洪舉也對姚廣財佩服得五體投地,他說:“姚廣財懂得在哪兒能找到‘活土,他能根據星象、地形和地圖,準確地找到古墓墓室的位置。經他踏看踩點后,我們基本上每次都能成功挖到東西。”
姚廣財平日注重“學習”,他特別喜歡看央視《鑒寶》節目,幾乎一集不落。姚廣財還愛“實地考察”。遼寧省博物館、吉林省博物館、河北省博物館、沈陽魯園古玩市場、北京潘家園文物市場,都留下過姚廣財的足跡。姚廣財經常隨身攜帶小電筒、放大鏡,隔一段時間就到商場、古玩城“看貨”,有時一看就是一天。
多年的盜墓生涯,姚廣財還養成了一個愛爬山的習慣,沒事就到住處附近的一些山上轉悠,有時在山上一待就是一天。就在落網的前一天,姚廣財還去山上看了一次,盜墓圈內管這叫“踩點兒”“點穴”。
吉林省梨樹縣在遼金時期隸屬韓州,歷史悠久,有著十分豐富的文化遺產,姚廣財盜墓團伙把罪惡的黑手伸向了這里。2019年5月,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姚廣財、李興盛、毛洪舉等人在吉林省梨樹縣一處田地里接連盜出古墓中的古代錢幣800余斤,隨后出售給吉林省榆樹市個體業主于某,通過現金和銀行卡轉賬等方式獲得贓款24萬余元。
姚廣財到案后交代,盜墓時間一般選擇在半夜,一是有黑夜作掩護,不容易被發現;二是盜墓行當有“說法”,古墓里的東西陰氣比較重,出土時不能見光。
作案的時節一般選擇在夏、秋兩季,莊稼和樹木都長起來了,有農作物方便掩護隱蔽。姚廣財等人的反偵查意識很強,作案后,通常都進行回填,甚至挖一些草皮掩埋在上面,想盡辦法將盜掘現場掩蓋起來。姚廣財經驗豐富,他每次作案前都要看天氣預報,很多作案的時間專門選擇在下雨前,第一天盜完墓,第二天的一場大雨就沖洗了作案現場。
姚廣財盜墓有著一股子韌勁。只要是他認準的地方,一定要挖到東西才肯罷手。一次沒挖到,下一次再來挖,他常常會對同一個地兒多次挖掘,“賊不走空”。雖然在吉林省梨樹縣戰果還不錯,但是姚廣財并不滿足,他希望干一票大的,一夜暴富。
2019年6月初,姚廣財團伙又在大連市普蘭店區盜掘出土一個土罐子,將罐子里裝的古錢幣80余斤變賣后,獲得贓款2.66萬元,又掙了一筆。但姚廣財還不滿足,隨后與李興盛、毛洪舉等人共同商議通過尋找古代遺址盜掘文物掙錢。姚廣財專門購買了一本書《中國文物地圖集—河北省中冊》,發現河北省沽源縣古代文化遺址很多,于是開車到該地多次踩點觀察。姚廣財發現沽源縣某村一處農地上有很多古代瓷片后,在當晚用金屬探測器進行勘察,驚喜地發現有鐵器回聲,于是挖掘1米多深,赫然發現了1個青花瓷大罐,足有40厘米高,圓圓的,里面還有6個小瓷件,再加上1個青花束蓮紋碗,共計8件精美的瓷器。
一般的盜墓賊,到地方后連古墓的位置都找不到,但姚廣財不僅能準確定位,還能夠成功挖到東西,而且不完全依賴高科技工具,這種“神乎其神”的本領一度受到盜墓圈內多名成員的膜拜和仰慕。其實,相比于其他盜墓賊的“金屬探測儀”“三維立體成像儀”等高科技產品,姚廣財的盜墓工具簡單而又實用——“釬子”。
憑借多年的經驗,姚廣財斷定這件青花瓷大罐絕對不一般,幾個人連夜開車返回遼寧省阜新市。姚廣財早早就把喜訊告訴了兒子姚小超,姚小超提前在高速路口接應。一伙人在姚廣財的兒子姚小超的出租屋里藏匿。姚廣財父子連夜上網查閱研究,確認這件青花瓷大罐是元代青花瓷,價值連城。姚小超雖然只有25歲,但對網絡信息了解很多,他通過文物地下交易暗網發出消息,標價5000萬元售賣這件青花瓷大罐。元青花引來眾多買家前來看貨,但因為價格過高而未能成交。姚廣財父子擔心元青花被盜,文物還多次被轉移,放置在不同的地點。
2019年9月10日,元青花又引來了3名買家。結果,經知情人舉報,姚廣財父子在準備將文物出售時被阜新市公安機關當場人贓俱獲。
經辦案機關委托遼寧省博物館鑒定:吉林省梨樹縣被盜掘地點為受國家保護的遼金時期古遺址,大連市普蘭店區被盜掘地點為古代錢幣窖藏遺址,河北省沽源縣被盜掘地點為受國家保護的元代古遺址,均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盜掘行為對上述遺址的原始風貌造成嚴重破壞,相關歷史文化信息丟失。查扣的8件出土瓷器經鑒定,多為一級、二級文物。特別是最為珍貴的青花纏織牡丹紋蓋罐為元代的一級文物,比故宮博物院館藏的類似青花纏織牡丹紋罐(無蓋)的器形還要大,其價值不可估量。
2019年10月10日,阜新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向阜新市人民檢察院提請批準逮捕姚廣財、李興盛、毛洪舉等人。
姚廣財等人的年齡都在45歲至50歲之間,文化程度只有小學和初中,法律意識淡薄。平日他們是老實巴交的農民,農忙過后偶爾外出打工賺點外快。暗地里,他們卻游走在夜色下,成了“文物大盜”。辦案檢察官在提審姚廣財等人時注重釋法說理,所有犯罪嫌疑人都表示認罪認罰。檢察機關就認定的犯罪事實、定罪、量刑及相關法律規定進行充分解釋和答疑解惑,姚廣財等人都對自己的行為追悔莫及。
2020年10月19日,案件因疫情影響通過視頻網絡開庭并進行了庭審直播。審判庭內一片肅靜,接受審判的7名被告神情沮喪,低頭坐在被告席上。
公訴人在發表公訴意見時,深刻闡述了古文化遺址及文物在中華文明歷史傳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揭示了盜掘古文化遺址和倒賣文物的社會危害性,使現場及觀看庭審直播的旁聽人員上了一堂生動的法制教育課。
“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大多分布于人們不注意的荒山野嶺,保護工作任重道遠。姚廣財犯罪團伙的成功抓獲必將對珍貴文物起到積極的保護作用。”一位觀看庭審直播的文物局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法庭上,7名被告人均表示認罪悔罪。姚廣財在最后陳述時說:“想致富要靠自己辛勤的勞動,更要遵紀守法,絕對不能搞歪門邪道。我夢想不勞而獲,一夜暴富,可是最終我的青花夢破滅了……我要好好勞動,認真改造,爭取早日回歸社會。”
姚廣財、李興盛被法院以盜掘古文化遺址、倒賣文物罪,判處有期徒刑11年,并處罰金6萬元。毛洪舉被判處有期徒刑8年4個月,并處罰金5萬元。其他人被判處有期徒刑緩刑不等的刑罰,并各處罰金。7名被告人均表示認罪認罰,不上訴。
至此,這些在遼寧、吉林、河北等地瘋狂盜掘古文化遺址,上演了一場場現實版“盜墓筆記”的文物大盜們,終于受到了法律的嚴厲制裁。
(本文嚴禁轉載,除被告人外,其余人物均為化名)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