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軒
對于普通韓國人來說,財閥已經發展成猶如空氣般的存在。以至于《華盛頓郵報》把韓國稱為“三星共和國”,意指韓國人一生無法避免三樣東西:死亡、稅收和三星。眾所周知的例子就是,2019年三星集團的年營業收入超過韓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0%。
金融乃百業之母,對一個國家影響深遠。此種背景下,韓國民眾始終對財閥過度染指金融業有所擔憂。由此而來,文在寅計劃修訂著名的公正經濟三法案,即“商法、公正交易法、金控監督法”,試圖完成經濟公平與反壟斷的法制閉環,最后出臺的《金控集團監督法》則是整個金控監督法律體系比較關鍵的環節。
作為市場經濟發展較成熟的國家,韓國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系列龐大的集團。金融作為百業之母,其重要價值也往往為大集團所青睞,由此而來的監管問題逐漸成為困擾韓國社會已久的難題。
此前,韓國已經出臺了《金融控股公司法》,該法主要規制持牌金融公司,對其本身進行監督。該法出臺后,廣受韓國社會批評,因為持牌金融公司的控股方仍然是監管盲點,這集中表現在同屬于統一集團實際控制下的多個金融類公司仍有較多的套利機會。
對此,韓國于2018年7月2日頒布了《金融集團監管標準》,專門規制了金融集團的監管,并采取了更為有效的監管措施??上淙匀话驯O管的外延限定在持牌金融公司或持牌金融集團內,缺乏對控股方也就是金控集團(多個金融公司或金融集團的最終控股集團)的有效監管。
此后,為完成監管閉環,2020年6月5日,韓國正式推進《金控集團監督法》的立法,該法案于2020年10月15日正式獲得通過,并將于半年后生效。
公正經濟三法案修正案的陸續出臺完善意味著文在寅總統任內,公平與反壟斷立法體系的最終建立。首先,僅《商法》修改案就建構了多重當事人訴訟制度,大幅擴大了小股東的救濟途徑。其次,《公正交易法》修改案廢除了公平交易委員會的專屬告發制度,擴大了私力救濟的途徑。再次,《金控集團監督法》側重制度上、體制上的監管,確保政府可以對非金融控股型企業集團依法開展監督,并保障其財務穩健性,防止道德風險,以維護金融穩定。
《商法》修正案的核心在于:建構了多重代表訴訟制度和監事分離選任制度。其一,多重代表訴訟制度針對這樣一種情況,即“集團企業中有可能存在旗下某一特定子公司是由集團實際控制人予以支配的情形,而如果這類子公司因董事會怠于履行應盡職責,或集團實際控制人利用其地位和該子公司的法人名義謀取私利,將會嚴重侵害其他小股東的利益。單個小股東由于持股比例過小,按照原《商法》是無法通過股東訴訟來獲得司法救濟的”。為此,“多重代表訴訟制度”應運而生,允許各小股東予以聯合,只要聯合起來的股份比率達到一定標準,就可以提起股東代表人訴訟。《商法》修正案規定的行使權利比率門檻較低:非上市公司股東持有股份發行總額之1%;上市公司股東持有股份發行總額之0.01%并持有6個月以上,均可發起多重代表訴訟。其二,監事分離選任制度則從完善法人治理上更進一步。按照現行《商法》,公司要先選任董事,之后在選任后的董事中再選任監事。選任董事時大股東擁有較大的控制權,因此即便是監事,也很難保持獨立性。如果能把選任監事和選任董事的程序加以分離,且在選任監事時限制大股東的表決權,那么就有望解決上述問題?!渡谭ā沸拚钢械谋O事改革,就是從這兩個角度出發的:資產總額2萬億韓元以上的上市公司以及資產總額1000億韓元以上的設置了監事委員會的非上市公司,表決權股份占比3%以上的最大股東在計算有表決權股份占比時,要合并計算其特殊關系人的占比。

韓國《金控集團監督法》已于2020年10月15日正式獲得通過(圖/視覺中國)
《公正交易法》修訂主要在于加強對不當競爭和壟斷行為的規制,可整理為四點:第一,廢除公正委專屬告發制——此前,不當競爭行為先是由系行政機關的韓國公正交易委員會進行調查,之后被認為觸犯刑法的,再向檢方告發,這種方式被認為不利于及時救濟因不當競爭行為遭受損失的主體,也不利于有效打擊不當競爭型刑事犯罪,因此政府認為有必要廢除公正委的專屬告發制,允許私人直接通過司法程序進行救濟,以及檢方直接開展刑事調查。第二,構建個人請求禁止制度,即因不公正競爭行為受到侵害的私主體可以直接向法院提出禁止、限制相應不正當行為的請求。該制度的實施以廢除此前的公正委專屬告發制為前提,保障了面對不當競爭行為的私力救濟。第三,責令提交文書制度。該制度是指:針對共謀等不正當交易行為提起的損害賠償訴訟中,法院為了查明具體的受損金額,可以基于被害人的申請,要求被告方提出相應資料和文書。第四,將針對不公正競爭行為的行政罰款額度提升了兩倍。
上述兩法案在年內的施行,為治理財閥、消除壟斷提供了諸多創新的程序抓手,實際上也為《金控集團監督法》立法鋪平了道路。
《金控集團監督法》的內容并未明顯偏離現有的標準,但其新的意義在于它以具有約束力的法律形式制定了金融集團的監管規定。
《金控集團監管法》的核心在于:
第一,規制了金融集團監管法調整對象的定義,總資產超過5萬億韓元的金融集團,將成為《金控集團監管法》的規制對象,即若屬于同一個集團企業的金融公司從事兩個以上金融業務,如貸款、保險、風險投資,且相應金融公司的資產總額超過5萬億韓元的,則可以將該企業集團列為金控集團,并由金融委員會依法對其進行監管。與此同時,金融委員會在考慮資產和公司治理等方面,應選擇其體系內影響最大的金融機構作為金控集團的代表公司予以監督規制。
第二,規定金控集團應建構危險應急管理系統,制定應急管理內部政策。為了提高金控集團內部控制水平和管理金控集團系統性風險,金控集團必須建立風控標準以實現良好的內部控制,并且有義務為集團層面制定風險管理政策和風險管理標準。這些風控標準與體系,由各個關聯金融公司之間進行討論,并經代表公司(金控集團中影響力最大的金融機構)董事會的審議和決議予以確認。
第三,強化金控集團資本充足率的檢查評估。屬于金控集團的金融公司應定期檢查和評估資本充足率,同時應關注內部交易或金融公司之間因風險集中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此外,如果金融機構的大股東打算通過分支機構或第三方賬戶與金融公司進行關聯交易,則必須有董事會超過三分之二的成員通過,且應當對外披露交易的主要細節。
第四,完善金控集團信息披露義務、加強金融監管。金融委員會對金控集團旗下各金融機構的資本穩健性進行監督,主要監督是否存在內部交易行為以及危險集中行為,并通過要求金控集團在其官網主頁對重大事項進行披露。這些披露事項包括:金控集團的資本充足率、風險管理評估結果、財務狀況等。此外,金融委員會可以命令金控集團提交集團級別的管理改進計劃。
第五,明確了監管罰則。金控集團的高管和員工違反了《金控集團監督法》規定的義務,則金融委員會可以對單位下發糾違令、停職令、警告、1億韓元以下罰款等處罰,也可以對個人實施停職、更換法定代表人、警告等措施。此外,如果金控集團的員工或大股東將本單位非公開信息用于工作以外的目的,或者造成內幕信息外泄,則可能會被判處10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億韓元以下的罰款。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