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 廖景峰 楊海軍 韓娜 宋勝仁



【摘要】目的:探討為了不斷提高醫學教育水平,診斷學實驗教學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了相應的教學改革舉措,以及其教學改革應用的成效。方法:將2020年4月至7月進入臨床技能中心進行診斷學實驗課的我校100名2017級臨床醫學、麻醉學、兒科學本科生作為教學對象,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50人。傳統教學模式,將應用于對照組;而基于同伴互助學習的PBL+CBL教學模式,將應用于實驗組。最后,通過考試成績以及滿意度問卷調查這兩種評價形式,對兩個教學組的教學成效進行具體的評價。結果:對照組學員的成績明顯均低于實驗組;實驗組學員對本組所應用的教學模式的滿意度比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結論:將基于同伴互助學習的PBL+CBL教學模式,應用于診斷學實驗教學中,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踐兩者有效相結合,這樣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也能夠有效提升診斷學實驗教學的教學成效。
【關鍵詞】診斷學實驗教學? PBL+CBL? 教改? 應用? 分析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760141;黔科合基礎[2016]1122;貴州醫科大學學術新苗項目19NSP053;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院內博士啟動基金項目BSH-Q-2020-09。
【中圖分類號】G4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1-0187-03
在診斷學實驗教學活動,仍舊普遍采用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主要以理論授課為主,反而針對實踐相關內容的課時安排較少[1]。長此以往,將致使學生無法對知識產生直觀的印象與深入的理解,普遍缺乏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及實踐動手能力,也就無法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做到學以致用。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已經與臨床嚴重脫節,也無法滿足培養現代醫學人才的需要[2]。如何完善教學模式,優化教學質量,讓學生學習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本文將基于同伴互助學習的PBL+CBL教學模式,應用于診斷學實驗教學中,以此來有效提升該學科的教學質量及成效。
1.研究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將2020年4月至7月進入臨床技能中心進行診斷學實驗課的我校100名2017級臨床醫學、麻醉學、兒科學在年齡、性別方面,均無明顯差異性的本科生作為教學對象規培學員作為教學對象,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50人。并分別接受傳統教學模式和基于同伴互助學習的PBL+CBL教學模式[3]。納入標準:對照組與實驗組學員均未接受過該學科相關理論知識,及臨床見習的任何教育培訓。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傳統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主要以授課老師結合知識點講解PPT課件及示范為主,再讓學生觀看教學錄像、典型病例幻燈片等,最后再針對該課程所講的知識點進行問題的設置、總結、歸納[4]。實驗組,則接受基于同伴互助學習的PBL+CBL教學模式。授課老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會結合教學課程的內容,讓學生自行分組,并將我院以往典型的病例相關資料,及制作好的教案PPT、教學視頻等發送給各小組組長[5-9]。再由組長組織小組成員觀看教學視頻,結合教案及病例學習資料進行重難點討論,適時進行發問,再自主完成章節理論知識的學習。當教師在開展教學課程時,就可以讓每組學生分派代表上臺發言,并針對典型病例進行完整敘述后,各小組仔細討論分析該案例所涉及的知識點,組內同學分別進行討論補充,最后由老師糾正點評后進行歸納、總結。
1.3教學評估指標
1.3.1通過統一試卷答題考試的方式,來考核兩組學生在該學科所學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試卷分數滿分為100分,卷面分為四個分數段,分別為<60分、60~69分、70~79分、>80分。而>80分的,將作為優良成績段,以此來評估該組學生診斷學實驗成績的優良率。
1.3.2通過實踐技能考試的方式,實踐技能考試分為病史采集、體格檢查兩個部分,兩部分考試分數分別為100分。
病史采集會隨機給考生一句主訴,如“腹痛1小時”等,要求考生圍繞這一主訴寫出自己的問診內容(現病史及相關病史)。這個環節是每位臨床醫生接診的第一步,主要考查學生的問診策略。
體格檢查考試內容包括從一般檢查、頭頸部檢查、胸部檢查、腹部檢查、直腸及肛門檢查、脊柱與四肢檢查、神經系統檢查七大部分。這個環節是每位臨床醫生接診的第二步,主要考查學生的臨床醫學知識構建和思維能力。由于很多學生會操作,但不知道檢查的目的,也不知道相關病癥對應的疾病,所以這個環節要求考生不僅會做還要會說,檢查的同時口述檢查名稱、操作要點、檢查順序和檢查目的,并解釋可能出現的陽性體征及臨床意義
1.3.3通過設計滿意度問卷調查的方式,來評估接受完兩組教學法的對照組、實驗組學生,在提升學習興趣、知識講解接受程度、章節問題解決情況等方面的情況,分別劃分為>90分(滿意)、85~89分(較滿意)、80~84分(一般)、<80分(不滿意)等四個評價等級,問卷實際發放100份,回收反饋100份,調查有效率為100%。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數據以(x±s)表示,采用兩組獨立樣本的t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該學科的考試成績分布情況對比
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考試成績的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很多;且主要分布在70~79這一分數段,而對照組學生的考試成績,則主要分布在60~69分這一分數段,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2.2兩組學生在實踐技能考試中的成績分布情況對比
結果顯示,對照組學生在實踐技能考試中,不論是病史采集,還是體格檢查的考試成績優良率均比實驗組學生低。那么,從病史采集以及體格檢查這兩項考試成績的主要分布人數來看,對照組集中分布在60~69分這一分數段,而實驗組則是集中分布在70~79分這一分數段,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2.3兩組學生對其教學模式的滿意度對比
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相較于對照組學生而言,在對其教學模式的滿意度上,明顯要高出很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3.討論
3.1傳統診斷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由于目前大多數診斷學實驗教學,仍是以教師講授和示范為主,學生參與度不高,教學效果不佳。同時,在體表檢查教學中,也多數是讓學生先看教學視頻,再由老師進行模擬仿真演示[10-12]。最后,再讓學生自行進行練習。可是,這種模擬教學,并不能真正代替臨床實踐。然而,普遍臨床診斷學實驗教學,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實用性。又加之,現今緊張的醫患關系,學生就更加難以得到足夠的動手實踐操作機會,進而就放棄了臨床鍛煉。長此以往,將不利于學生快速掌握臨床診斷學實踐技能。其次,普遍醫學院的診斷學教學老師都是附屬醫院臨床科室抽調的醫生,職稱從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到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檢驗醫師等均有。但是,他們往往來自不同的學校,在學習和工作期間接受的培訓不同,有的教學經驗比較豐富,有的則相對匱乏。為此,他們無法對規培生進行全面、專業化的教學培訓,也無法精準考量每個學生對于該學科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再加上,很多教師由于工作的側重點不一,自然就對教學的投入度不高,也就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3.2診斷學實驗的教改應用策略分析
通過上述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在診斷學實驗教學中,應用基于同伴互助學習的PBL+CBL教學法,將有利于大幅度提升診斷學實驗教學水平。首先,其教學內容主要是,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設置問題情境,并給學生在課前提供相關的學習資料、課件、典型病例等,再讓學生以自行分組討論,互幫互助的自主學習方式,來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其次,在安排教學老師方面,則實行導師制。主要由不同科室的高年資醫生組成導師組,這樣能夠減少不同導師能力強弱對教學效果的影響。此外,學生也要爭取在導師工作之余,例如夜班期間與導師主動聯系,導師再充分利用臨床資源對學生進行臨床實踐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巧。綜上所述,基于同伴互助學習的PBL+CBL教學模式,不僅可以讓學生以問題為導向,結合診斷學實驗中的典型病例,去自主地學習與思考,從而真正做到合理地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臨床應用相結合。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點的認知與理解。最終,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思維能力、團結協作及語言表達溝通能力。
4.結語
醫學教育必須不斷地改革與創新,這樣才能為醫學領域不斷輸送更多的臨床醫學人才,從而最終為人類的生命安全提供強大的保障基礎。將基于同伴互助學習的PBL+CBL教學模式,應用于診斷學實驗教學中,不僅可以彌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顯著提升其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于慶,董靜,楊雪,陳述.芻議康復醫學選修課教學中PBL和CBL融合模式[J].現代養生,2017(18):176.
[2]利晞,畢肖紅,李沁梅,余林,溫宇,譚理連,陳德基.網絡環境下TBL和PBL聯合模式在影像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6,30(4):442-446.
[3]鄧玲,黃宗海,李頎,張海英.地方醫學院校PBL教學效果評價調查分析及思考[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 8(22):7-9.
[4]李銀濤,秦志強.CBL、PBL與Seminar教學模式在醫用有機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化學教育,2016,37(12):62-66.
[5]于水蓮,陳燁,陶怡,徐米清,葉子冠,黃文輝.PBL結合OBL模式臨床醫學課程整合的實踐與思考——“南山班”風濕免疫教學試點[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14(10):42-45.
[6]靳平.PBL教學模式在中職學生傳染病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8):122-123.
[7]杜朝東,梁斯,潘貴書.教改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以PBL教學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4(S3):279-280.
[8]許杰華,王淵,王唯析,臧偉進.醫學PBL教學改革的內容和目標剖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4):57-58.
[9]文樂兮,魏飛躍,羅成宇,袁振儀.案例式PBL教學模式在方劑學教改中的應用[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3(8):98-100.
[10]馬肖容,張軍,馬延生,于楠.在臨床教學中綜合運用多種教改方法提高醫學生實踐技能的探索和評價[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8):90-91.
[11]高鈺琳,陳佩云.基于PBL的護理倫理學教改試驗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5):1363-1364.
[12]劉燕平,黃岑漢,章瑩,王飛.論《中醫診斷學》PBL教學改革的意義目的及方法[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8(8):1717-1718.
作者簡介:
文靜(1986年11月-),女,漢族,江西人,博士,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