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慧娟
摘要: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是臨床上常見的院內感染,病人一旦發生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會給患者本人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的疾病負擔,如果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可以有效的對其進行預防,所以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的預防及護理對于控制其感染率尤為重要,為此本文就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預防及護理研究新進展展開綜述。
關鍵詞: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預防;護理;進展;
留置尿管是指將導尿管插進膀胱,使尿液經導尿管自膀胱流出,該技術是臨床常見的護理操作之一,尤其適用于外科手術術后患者[1],導尿管的應用目的是解除排尿障礙、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該方法已經被用來診斷、治療各種急、危、重癥病人的必要護理措施。
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是指對于留置導尿管的患者而言,患者在導尿管拔除48小時后發生的泌尿系統感染[2],研究表明,尿路感染占醫院感染的20.8-31.7%,占醫院感染的第二位,僅次于呼吸道感染,且研究發現,75%-80%的患者發病與導尿管的應用有關,在美國其感染率可高達34%[3],病人一旦發生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會給患者本人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的疾病負擔,研究發現,在美國,其年平均消耗4.5億元的治療費[4],研究發現如果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17%-69%是可以預防的,美國醫療保險和補助中心也認為CAUTI是可以預防的,并將其剔除在可以報銷的范圍之內[5],所以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的預防及護理對于控制其感染率尤為重要,為此本文就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預防及護理研究新進展展開綜述。
1.導尿管相關性性尿路感染的途徑
1.1腔內途徑
腔內感染是導尿管相關性性尿路感染的主要途徑,是由于密閉引流系統發生破壞后,引發引流袋污染所引起,大多數的腔內途徑都來自于外部[6],具體包括膀胱沖洗或者社區護士操作不規范所引起,更換引流袋時造成了尿管的污染,居家照顧過程中給與患者持續開放式的放尿以及放尿閥門觸及集尿容器或者尿袋直接接觸地面也可以引起尿路感染[7]。
1.2腔外感染
主要指一些細菌長期寄居于生殖器部位,長此以往會從尿道口通過尿管進入膀胱,最終引發感染,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可能由于社區護士操作沒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消毒過程中沒有徹底消毒,消毒不徹底,將被污染的導尿管重新插入患者膀胱內,也可能與女性生理解剖結構較為特殊有關,因為與男性尿道相比,女性尿道短、直,臨近患者的陰道口與肛門,該部位容易滋生細菌,被細菌所感染,最終經腔外途徑導致導尿管出現相關性尿路感染現象發生[8]。
2.導尿管相關性性尿路感染的預防
2.1嚴格無菌操作,提高患者的洗手依從性
無菌操作是醫院預防感染的重要宗旨,導尿管相關性性尿路感染要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為患者置管時要為患者提供最大的無菌屏障,嚴防尿管腔被細菌所侵襲,進而發生逆襲性感染,醫護人員在接觸患者尿液引流系統前要嚴格執行手衛生無菌原則,嚴格無菌操作,將醫護人員的手部徹底消毒清潔后方可接觸患者的尿液引流系統,研究發現,護理人員接觸患者前的洗手率為4.4%,接觸之后其洗手率上升至68.4%[9],臨床研究發現,有部分醫護人員不注重操作前洗手,只注重操作后洗手,同時洗手過程中還會存在一系列不完善因素,如洗手設施不完善、工作繁忙、皮膚損傷、手衛生認知不足,上述各種因素導致患者洗手依從性不高,醫療機構應為患者提供有效的教育干預措施,為患者合理的配置人力醫療資源,盡量為患者營造良好的洗手環境,減少因為醫護人員手衛生原因所造成的的醫源性感染事件的發生。
2.2規范導尿技術
嚴格按照規范導尿技術為患者插入導尿管,在具體插管過程中,護理人員動作要輕柔,避免因為用力不當(用力過快或者過猛)引起尿道損傷,最終使尿道黏膜損傷而引發感染,盡量保持尿道口處于清潔狀態,李文芳等人研究發現[10],在為患者插入導尿管之前,使用碘伏對患者的導尿管進行護理能夠使導尿管相關性性尿路感染的感染率顯著降低,一般臨床上對碘伏的使用標準定義為0.5%的碘伏進行尿道口消毒,同時使用清潔水對尿道口周圍進行清洗,一般每天2次[11];同時由于男女解剖結構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在為患者插管過程中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患者選擇合適的插管長度,與此同時,在充盈氣囊時,男性和女性注入生理鹽水的數量也存在著明顯的不同,一般男性以10-15ml為宜,女性以15-20ml為宜,注入生來鹽水的量一定要適宜,若生理鹽水注入不足,氣囊容易浮在尿道口產生溢尿的現象,若生理鹽水注入過量,容易造成膀胱三角處壓力過大的現象,一旦其壓力過大,會造成膀胱三角處的黏膜損傷,相應的也會增加導尿管相關性性尿路感染的發生[12]。
2.3保持導尿管裝置的密閉性
預防腔內途徑逆行感染的關鍵內容之一是保持集尿系統的密閉性,降低尿管與尿袋接頭分類的頻率;李敏等通過在研究中發現,膀胱沖洗的次數與導尿管相關性性尿路感染的發生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一般膀胱沖洗2次/周可以有效的降低感染的發生,但是膀胱沖洗過程中會對導尿系統的密閉性造成破壞,反之會增加集尿系統的污染,實際工作中要根據患者病情的需要適時的可以選擇生理性膀胱沖洗,盡量少使用增加污染機會的人工被動沖洗,具體操作為讓患者通過多飲水的方式實現生理性膀胱沖洗,每日飲水量保持在3000ml左右,盡量使患者的日尿量維持在2000ml以上,從而使患者能夠達到自然沖洗的目的,建議患者使用內置抗反流活瓣的一次性抗反流多功能引流尿袋,當膀胱內有尿液時可以瓣膜會向下開放對尿液實現引流的目的,若膀胱空虛或引流袋位置高于膀胱時瓣膜會呈關閉狀態,最終使導尿管裝置提供全封閉的環境,從而有效的防止尿液出現返流現象,進而控制細菌上行[13]。臨床研究表明,術后應用該尿袋,術后7日內患者尿管內尿菌率僅為8.06%,可以很好的預防尿路感染的發生[14]。
2.4 為患者選擇合適型號及材質的導尿管
導尿管的型號及材質與是否發生尿路感染息息相關,臨床過程中要根據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狀態為患者選擇合適的導尿管,其中成年男性一般選擇F12-14,而成年女性一般會選擇F16-18[15],同時導尿管的粗細也會影響感染的發生,其中若導尿管過細則會引起漏尿現象的發生,使尿道口持續處于潮濕狀態,容易滋生細菌,反之,若導尿管過粗,置管過粗中易損傷尿道黏膜,研究表明,導尿管表明的覆蓋物也會影響感染的發生,一般導尿管表明若涂有呋喃西林或銀合金等物質會減少菌尿的發生,但是對導尿管相關性性尿路感染的發生影響較小,所以目前臨床上尚不支持短期內對患者使用含有涂層的尿管,臨床發現部分合金類的導尿管可以降低菌尿的發生如銀合金,同時還能降低患者的不適感及疼痛[16],所以,實際工作中,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導尿管,若患者癥狀較輕則首選無抗菌層的導尿管,若患者癥狀較重則選擇抗菌涂層的導尿管。
2.5縮短留置尿管的時間
細菌在形成過程中會生物膜,一般生物膜早期一般是可逆的,導尿管的時機對于細菌生物膜的形成有一定影響作用,及時盡早的移除尿管可以避免不可逆的生物膜,從而有效的預防導尿管相關性性尿路感染的發生[17],留置導尿管過程中要縮短留置時間研究發現可以給與患者一定的人為干預,包括手工繪表和計算機記錄,以護理人員為主導和信息化為主導盡量減少導尿管在體內的留置時間,以降低尿管相關性性尿路感染的發生[18]。
2.6成立導尿管相關性性尿路感染目標性監測小組
成立目標性監測小組是目前臨床上控制導尿管感染的又一重大措施,該方法的應用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同時予以干預,通過建立導尿管相關性性尿路感染目標性監測小組開展目標性干預和監測,可有效地降低導尿管感染的發生,實施過程總根據導尿管相關性性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制定相應的監測方案和預防措施,醫院內部的管理部門對各個職能科室進行監督并執行,督促其做好監測和上報工作,根據臨床反饋情況,進一步完成強化培訓和考核,完善相關內容的評估和操作[19]。
3.導尿管相關性性尿路感染的護理
3.1尿道口的護理
留置尿管患者極易發生逆行感染,發生逆行感染的細菌主要通過導尿管與尿道連接口進入膀胱,因此做好陰部護理對于防止尿路感染的發生異常重要,周如女等人研究發現,通過在尿道口部位消毒,發現尿道口部位的消毒有助于控制細菌的產生[20];但是采用消毒液對陰道口進行消毒,會破壞皮膚表面的酸堿平衡,導致尿道口正常菌群失調,會降低自身免疫力,嚴重者會出現皮膚過敏的現象,所以國外有學者提出每天用清潔水清洗尿道口,會同樣達到消毒效果,同時還能增加患者的舒適度、不刺激皮膚,且這種觀點逐漸被臨床所推崇[21]。
3.2尿管更換的時間
對于留置導管的患者,為了防止感染的發生,需要定時更換導管,但是關于導管更換頻率的問題,目前大家眾口不一,更換導管的同時不僅會給患者帶來痛苦還會增加尿路感染可能性所以臨床上更換尿管時間被越來越多的臨床工作者所重視,有學者運用循證護理的觀點對國內多項研究分析發現每4周更換1次導尿管較為適宜[22],但是美國感染病學會臨床實踐指南指出不建議長期導尿的患者常規更換導尿管,只有在導尿管發生堵塞的時候才建議更換。
3.3集尿袋更換時間
尿路感染大多數屬于逆行感染,腦尿管內存在的逆行病原菌主要來自集尿袋系統,對于留置導尿管患者而言,如果長期不更換集尿袋,集尿袋內會發生結晶、渾濁、堵塞的現象,上述現象容易導致逆行感染的發生,因此建議集尿袋要定期更換[23]。相關研究發現[24],集尿袋的更換頻次為每周2次時可明顯降低尿路感染的可能性,集尿袋可以分為常規集尿袋、抗迫流集尿袋、抗反流集尿袋,目前臨床上以抗反流集尿袋的應用較為廣泛,學者建議抗反流集尿袋的更換頻次為每周一次[25],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國外發明了一種預先連接好的導尿管,這種封閉的系統可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的發生,但是相對而言,這種導尿管較貴,臨床應用較少。
4.小結
導尿管相關性性尿路感染是醫院內較為常見的一種院內感染,患者一旦發生感染勢必會增加其住院成本,同時還會增加自身痛苦,所以臨床上醫護人員有責任和醫務尋求預防措施進而對其進行有效護理,進而減少尿路感染的發生,目前,相關的預防及護理措施已逐漸成熟、完善,未來在發展過程中希望以循證護理為基礎的護理中,能夠深入查閱和循證,最終發現更適合我國的預防及護理措施。
參考文獻
[1]王文麗,朱政,彭德珍,趙麗萍,王衛星,陳學樊,趙興娥,曾媛媛,譚曉菊.長期留置導尿管患者導管相關性尿路感染預防護理的最佳證據總結[J].護士進修雜志,2019,34(16):1473-1477.
[2]謝朝云,熊蕓,孫靜,等. 泌尿外科導尿管與非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比較[J].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8,28(1):61-66.
[3]LEE KC,CHAO Y F ,WANG Y M ,et al .A nurse ‐ family part ‐nership intervention to increase the self‐efficacy of family care‐givers and reduce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catheterized patients[J] .Int J Nurs Pract ,2015 ,21(6) :771‐779 .
[4]Chen YY,Chi MIVI,Chen YC,et a1.Using a criteria based re—minder to reduce use of indwelling urinary catheters and de—creas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J].American Journal of CriticalCare,2013,22(2):105—114.
[5]ernard M S,Hunter K F,Moore K N.A review of strategies to decrease the duration of indwelling urethral catheters and potential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J].Urol Nurs,2012,32(1):29 37.
[6]左書強.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在泌尿外科留置導尿患者尿路感染中的應用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21,50(2):283-285.
[7]劉敏 ,吳路遙 .留置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預防護理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8,22(8):121‐124 .
[8]胡秀香,梁江云,湯金聚.居家護理在預防腦卒中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8,18(3):378‐381.
[9]崔嬿嬿,賈波.留置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易發因素分析與防控[J].護士進修雜志,2018,33(8):753-755.
[10]李友芳,張亞萍,張麗.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原因分析及預防[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8):120—121.
[11]連佳,萬琴,況紅梅,王丹.Team STEPPS模型在預防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管理中的應用實踐[J].中國醫學創新,2021,18(10):105-109.
[12]牟春英,屈彥,董英.護士主導的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綜合預防策略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8,33(6):534-536.
[13]李敏,姜旭東,李傳剛,等.膀胱沖洗次數的選擇及其與尿路感染相關性的研究[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1,40(9):832-833.
[14]龔秋錦,張玲.氣囊導尿管聯合呼吸回路管及一次性腔鏡套行密閉式腸減壓在急診結腸梗阻術中的應用效果[J].醫療裝備,2021,34(5):113-114.
[15]潘如勝,李琳,周立恒,李阿敏,李惠萍,劉安諾.一種自制密閉型三腔導尿管套裝的應用[J].循證護理,2020,6(7):677-679.
[16]景彥梅.一種新型納米復合材料用于構筑導尿管涂層及其性能研究[D].蘭州大學,2020:.
[17]吳秋梅,鄒麗銀,張靜.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的護理干預效果[J].現代養生(下半月版),2021,21(5):85-88.
[18]ernard M S,Hunter K F,Moore K N.A review of strategies to decrease the duration of indwelling urethral catheters and potential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J].UrolNurs,2012,32(1):29 37.
[19]李發娟,張桂寧,鄧紅菊,韋立志,蘭巧斯,黃麗娟.核查單在預防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9,26(22):57-60.
[20]周如女,羅玲,周嫣,等.改性幾丁質噴霧劑預防留置尿管并發尿路感染的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 (12):45-47.
[21]呂靜玉.集束化護理對神經內科留置導尿管患者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發生率的影響[J].當代護士(下旬刊),2020,27(9):45-47.
[22]陳萍,張君君.基于護理路徑的集束化護理管理對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的防治效果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0,(10):146,封3.
[23]夏瑩,趙艷偉,楊慧,何葉,王穎,李香風,余旻虹.氯己定會陰護理預防高齡ICU患者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效果[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21,31(4):598-601.
[24]劉敏,吳路遙.留置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預防護理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22(8):121-124.
[25]李華菊.集束化護理預防ICU患者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CAUTI)的效果[J].河南外科學雜志,2020,26(3):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