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蕊娟
一個是網絡人氣漫畫家葉紙君,一個是治愈系創意料理師鄧紅雷,相隔千里的兩人相遇后,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葉紙君與鄧紅雷
讀大學時,葉紙君把去泰國旅行的經歷畫成一本手賬,在網上發表后贏得了不少粉絲的喜愛。在倫敦藝術大學讀研期間,她用一年時間將倫敦見聞繪成漫畫書《一定要畫出來才好玩:倫敦》。這本書清新、有趣,獲得很高的評價,葉紙君因此成了高人氣漫畫家,畢業后很自然地走上自由插畫師之路。
葉紙君平時宅在家里專心創作,靠給雜志、書籍做插畫,幫商家設計海報賺錢養活自己。日子雖然還過得去,但一個人總要面對孤獨。
比葉紙君大3歲的鄧紅雷是陜西咸陽人,在北京工作,業余愛好美食。他在豆瓣上看到葉紙君的作品,非常喜愛,希望與她合作。鄧紅雷是美食新媒體創作者,做得一手好菜。葉紙君對他很感興趣,每次語音談事情,鄧紅雷說話不客氣也不生分,讓她感到放松和舒服。他們有時會聊一整晚,在天亮時互道早安。
2018年2月的一天,鄧紅雷對葉紙君說:“來北京吧,我做飯給你吃。”
第一次見面,并沒有想象中的緊張與局促,倒像是認識了很久的朋友。鄧紅雷帶葉紙君參觀了工作室后,又帶她去了很多景點。
在北京的幾天里,鄧紅雷每天變著花樣給葉紙君做飯。離開的前一天,鄧紅雷的侄兒從老家咸陽來北京,帶來一大袋鍋盔。鄧紅雷說:“這是媽媽做的,快試試看喜歡不喜歡吃。”葉紙君發現這種厚厚的西北大餅有股淡淡的麥香味,口感非常好。
鄧紅雷在家排行第四,侄兒叫他四爸。看到葉紙君之后,侄兒便向四爸求教該怎么稱呼。鄧紅雷非常自然地說:“就叫四媽吧!”侄兒憨厚地叫了,葉紙君也應了。
分開一周后,為解異地相思之苦,鄧紅雷去長沙找葉紙君,見了她父母。然后,他帶她去咸陽見家人。此后,他們又回到各自的城市。不久,葉紙君說:“一直想去日本但沒機會。”鄧紅雷馬上說:“那不如我們一起去吧。”
鄧紅雷很快訂好了去日本旅行的機票和酒店。葉紙君從長沙出發,鄧紅雷從天津出發,兩人約在大阪見。在京都,兩人吃拉面、章魚燒等美食,飯后在小巷子里溜達。鄧紅雷拉著葉紙君去超市買菜,然后回到民宿給她做飯,在飯桌上談旅行、美食、漫畫。
旅行結束后,葉紙君很失落。一次,兩人工作后開車回家,鄧紅雷說:“你知道我現在想什么嗎?我現在特別想和你一起去大理。”此刻,車上正放著《去大理》的歌曲,葉紙君聽了非常高興,生活的驚喜總在不經意間發生。
大理湛藍的天空、翠綠的稻田、洱海的風、微甜的空氣……都令葉紙君陶醉。穿著寬松的衣裳,在路邊的田野拍照,葉紙君興奮得像個孩子。來到大理的第四天,原本要給葉紙君和鄧紅雷拍情侶照的攝影師朋友突發奇想:“不如給你們拍一組婚紗照!”“婚紗照?”葉紙君半天才緩過來。她對鄧紅雷說:“拍婚紗照挺貴的,這可是國內知名的攝影師,干嗎不拍呢?”
攝影師知道葉紙君是插畫師,還貼心地拍了很多白色背景的照片。于是,一組手繪版婚紗照誕生了。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婚紗照,他們決定結婚。此時,兩人相識只有兩個多月。
婚后,葉紙君和鄧紅雷搬到了大理,用他們的積蓄在蒼山洱海邊開了一家名叫“美食家&漫畫家的家”的民宿。民宿的三個房間是兩人自己設計的,都帶有露臺,種滿玫瑰。平時,鄧紅雷負責掌勺,葉紙君是老板娘兼服務員。閑暇時,兩人坐在小院子里曬太陽、喝茶,聽天南海北的客人說他們的故事。
鄧紅雷每天變著花樣為葉紙君做飯,就算家常小炒,也會精心準備;一碗面條,也做得色香味俱全。鄧紅雷說:“所謂愛情,不過一飯一蔬。”
葉紙君有一個相冊,用來記錄和鄧紅雷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名字就叫“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每天和你一起吃飯”。一個人表達愛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我想為你做頓飯”無疑是最溫暖的一種。葉紙君圖文并茂地把三餐畫了出來,將自己的食譜做成了“一周早餐”“一周午餐”“一周晚餐”發到社交媒體。
閑暇時,葉紙君和鄧紅雷最大的樂趣就是手拉手一起去逛菜市場,感受人間煙火氣。就連葉紙君的生日蛋糕,都是鄧紅雷親手做的,放了很多她愛吃的草莓。
一年后,兩人關了民宿,到全國各地搜羅水果和當地傳統美食。鄧紅雷除經營美食新媒體外,還做點水果生意。葉紙君以畫漫畫為主,只不過從以前畫獨居生活、畫美食,變成了畫兩個人的生活日常。
相處久了,文藝青年葉紙君和接地氣的鄧紅雷也免不了一番妥協和磨合。除了經常跑果園,兩人大部分時間在家辦公,有時會因設計理念不同吵架。怎么辦?如果鄧紅雷先認錯,葉紙君就會及時給臺階下,迅速和好。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葉紙君住在婆婆家,一家人打牌、聊天、吃美食。貼心的鄧紅雷會在她洗澡前把暖風機打開,婆婆會給她做不重樣的陜西面食。
“愛情不僅僅是一瞬間的悸動,而應該是你覺得你和坐在對面的人可以廝守五十年,不論柴米油鹽、酸甜苦辣,不論病痛死亡,都能泰然地相互扶持。”在看到好友發的朋友圈后,他們幾乎同時把這句話轉發給了對方。彼時,鄧紅雷正在做飯,葉紙君跑進廚房緊緊抱住了他。

葉紙君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