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彪 張慧穎 康甜 高雅軒 張華丹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數據經濟是工業革命和數字革命融合發展形成的一種以數據為核心生產要素的經濟形態,是數字經濟高度發展的結果。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里提到:我們應該加強對大數據等技術的開發力度,使數據經濟不斷強大。傳統財務管理模式大多集中在經濟業務發生后的核算與監督,信息向下傳遞時具有的一定延遲;業務發生與財務記錄的獨立性又常使信息傳遞時出現失真的情況。而數據經濟時代的沖擊使得傳統的財務管理出現了變化,財務管理的側重點從單純的反映與分析數據轉變為價值創造、提供決策等。在數據經濟時代,財務管理專業本科學生如何迎接人才創新、轉型等挑戰,以適應企業轉型是接下來研究的重點。
美國心理學家麥克利蘭1973 年提出“冰山模型”就是將人員個體素質的不同表現表式劃分為“冰山以上部分”和“冰山以下部分”。其在招聘中的應用最為廣泛,本文將對部分知名企業的財務人員招聘要求進行分析,結合冰山模型探討數據經濟時代對財務人員能力和素質的要求。
據圖1 可知,表面的冰山包括知識和技能,是對財務人員的基礎要求;深藏的冰山包括自我意識、個性和動機,是人潛在的、不易受環境影響的部分,但對財務人員的職業發展影響較大,是區分高素質與一般財務人員的關鍵。
分析可得,企業對財務人員“冰山之上”的素質要求有:
(1)經濟、管理、會計、財務、等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2-8 年相關工作經驗或研究生學歷;在知名事務所和一般納稅人企業的財務工作經驗。
(2)具有良好的風險敏感性、邏輯分析判斷能力和財務分析能力,精通國家及當地財稅法律規范,具備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和財會項目分析處理經驗,能夠獨立編制、合并財務報表等。
(3)熟練運用SAP、金蝶、用友財務軟件及各種辦公軟件;具有英語四六級證書或口語成績優秀;具備初級會計資格證、中級會計師資格證、基金從業資格證等相關從業能力資格證書;具備CPA、AICPA、ACCA、CMA 等證書。

圖1 財務人員能力素質—冰山模型
財務人員“冰山之下”的素質要求有:
(1)具有團隊合作、服務精神和大局意識,善于分析解決問題、總結工作經驗。
(2)具備較好的溝通能力、抗壓能力和風險控制等能力,可以較快適應工作環境。
(3)忠于職守、正直敬業、嚴謹自律、積極進取,具有較強的責任感、紀律性、原則性,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及職業道德。
經過上述冰山模型的研究分析,在數據經濟時代下各企業對財務人員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三類:
(1)專業素質。應聘財務管理崗位的人員需要具備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權威認證證書,在上崗前進行培訓,達到企業要求的水準后才能正式上崗。應聘人員應具備財務領域相關學科知識并精通財稅法律規范;自主學習新的會計制度,掌握財務領域知識,主動學習與財務相關的金融和計算機等知識。
(2)綜合能力。首先是職業規劃能力,其次是專業能力,其中包括財務會計核算能力、財務管理基本能力、經營管理基本能力、會計實務處理能力、證券投資分析能力、項目評估分析能力、公司理財能力和金融管理能。
(3)個人素養。企業重在要求財務人員具備職業道德。財務人員在工作中禁止以權謀私、監守自盜。個人素質的前期培養對財務人員以及企業的發展有重大影響,是財務人員素質結構中應重視的部分。
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對財務管理專業本科生的就業形勢造成了一定影響。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諸多崗位開始被替代,且被替代的崗位工作內容復雜性逐漸加強。而財務管理方面,簡單的財務工作也即將或已經處于被財務機器人代替的狀態。財務機器人有信息計算、審核,甚至信息分析、決策和選擇、實施行動的能力,基層財務人員在與財務機器人的競爭中已經很難占據優勢。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中已經有三家推出財務機器人,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在2017 年推出財務機器人“小勤人”能顯著的提高工作效率。然而部分學生仍未真正接觸工作,對未來就業時所需要面臨的挑戰并未施以太多重視。
調研發現,財務行業目前存在高端人才供不應求而稀缺、基礎財務需求飽和的問題。根據《財政部關于印發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 年)的通知》(財會〔2010〕19 號)指出,截至2009 年底,全國會計人員近千萬名,其中初級職稱會計人員占比27%。根據財政部發布的信息可知,截至2019年全國累計通過初級會計資格考試的人數為577 萬人,與我國“十三五”規劃中的500 萬人左右的目標相比已經超出77 萬人。基層財務人才市場已經飽和,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對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要求仍會不斷提高,僅具備簡單的會計核算的財務人員已經不能滿足企業需要。現代企業對財務人員的要求已經轉向集會計、管理、企業戰略規劃等于一身的高端管理人才,而目前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的能力素質與企業的要求還相差甚遠。
通過對比企業要求與學校教學規劃,認為高校課程規劃仍有提升空間。部分高校受長期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對財務管理人才標準變化不敏感。一是我國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與會計學等專業重合度較高,在課程安排上兩者沒有明顯區分。二是隨著大數據、AI 技術的迅速發展,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財管專業信息技術水平。但是在課程設置中,此類課程較少且不夠精深;學生所學涉及大數據、程序設計語言、相關財務應用軟件等相關知識與企業要求不對等,較難達到培養高端財務人才的基準。三是目前大多數財務管理學生所具備的經驗不符合大多數企業的要求。通過對企業招聘信息的收集與分析,65%以上的企業招聘時要求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但從現狀看,高校與企業資源聯合效果較弱,部分高校很難向學生提供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一方面部分學生只有通過實習期才能接觸到財務預算、分析等工作,而學生實習時間有限,實際工作要求簡單且邊緣化,缺乏真正鍛煉財務管理能力的機會;另一方面,企業出于安全性原則一般不會讓實習生參與企業的資金和戰略決策等具有保密性的工作。又因高校的資源、空間等限制,導致學生較少能夠充分開展仿真實戰。
本科專業設置與職業、學科和人的全面發展相關聯,課程結構體系的設計應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以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因此應在課程結構體系方面應作出優化,在現有學科和專業的基礎上開設與AI 相關的課程:一是在專業核心課程方面,可以增添AI 在財務管理方面應用課程;二是在專業方向課程中添加基于項目開發的課程—AI 會計、AI 財務、AI 投資等。學校對人才的培養在于學生能夠在畢業之后迅速融入環境,利用自己所學進行創業、就業。企業在跟隨數據時代不斷發展,財務管理專業課程結構設計同樣應該進行改革。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教師培養的重心偏重于學術理論,但在大數據不斷發展的時代,教師深入企業實踐非常必要。在教學方式上,我國傳統教學方式多以灌輸式教學為主,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熱情。針對傳統教學方式的局限,提出現階段教師可以通過線上與線下教學結合起來,增強師生互動討論,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分析的意識。
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首先要培養自身良好品德,不斷提高個人素質。其次,掌握相關專業知識,盡可能地熟悉智能財務、金融分析及相關的法律等學科的基本知識,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學習財務實戰知識,盡早學習財務軟件,考取證書,以匹配企業的需求。最后,財務管理本科生還應積極培養自身管理、分析等核心能力素質,時時關注經濟信息,使自己在不斷發展的數據經濟時代中擁有更強的競爭能力。
基于數據經濟時代背景下,傳統模式中低效率的會計核算與監督職能易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基本的會計處理已無法適應新的財務管理體制。在會計人員到管理人員的轉變中,財務管理更注重對價值創造、提供決策、資源配置等進行優化,與時俱進要求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校內以提升學生財務數據處理能力和財務分析能力為目標,落實專業知識的教學,校外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實習培訓,學以致用,培養更多符合企業要求的高端財務人才。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