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鈺瑩(天津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天津 300222)
瑞幸咖啡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致力于打造“優質、親民、專業”便捷式咖啡的國內新興咖啡品牌,至今在國內開設的獨立門店已超過四千家。作為主打優質咖啡輕食的餐飲企業,瑞幸咖啡通過大力促銷的商業營銷模式,營造出優質低價的完美形象,一度受到市場的歡迎,成為業績上升速度最快的咖啡品牌之一。2020年4月,瑞幸咖啡被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披露在2019年財務報表中存在主觀故意虛增收入、操縱股價的問題。隨后,瑞幸咖啡主動承認財務造假,股價應聲下跌。2020年7月,瑞幸咖啡公告罷免了多名管理層人員。總的來說,瑞幸咖啡的財務造假動因可以從“壓力”和“急于求成”兩個方向進行分析。
瑞幸咖啡成立之前,我國咖啡門店的售價普遍偏高,并且購買渠道較少,大多服務于中高收入人群。近年來我國消費者對于咖啡的消費需求逐年提升,瑞幸咖啡唱著“好的咖啡,其實不貴”的響亮口號進軍消費市場,試圖在以低價吸引低消費層次人群的同時,以好品質與高端咖啡企業競爭。瑞幸咖啡建立的品牌核心彌補了當前我國咖啡消費市場的短板,因此吸引了大批消費者和投資者的關注。
從表1可以看出,自上市以來,2018年和2019年瑞幸咖啡來自金融市場的融資額超過5億元,企業估值也在穩步提高。由此可見,金融市場和消費市場對于立志做出“低價高質”咖啡的瑞幸咖啡非常看好。但隨之而來的是,瑞幸咖啡面臨著成本收益不能對等的尷尬局面。

表1 瑞幸咖啡融資歷程
一般而言,店面盈利是需要時間的,隨著周期性的資金運轉、品牌價值的建立,店面收益會由虧轉贏。由于傳統咖啡企業較早進入市場搶占了資源,瑞幸咖啡建立初期開設的店面大多處于虧損狀態,這樣的情況下,店面開設得越多,虧損越大。但是為了達到“消費便捷、送貨上門”的目標,在2018年,瑞幸咖啡制定了一個要開設兩千家門店的戰略計劃,并提前完成,直接導致瑞幸咖啡在2018年的虧損超過16億元。顯然,對于金融市場上的投資者而言,品牌創立初期的虧損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此激進的快速擴張導致的巨額虧損不被看好,瑞幸咖啡承擔了很大的壓力。為了保證融資渠道的穩定,瑞幸咖啡急于達到IPO的現金流要求,因此,外界壓力和內部的急于求成可能是瑞幸咖啡財務造假的兩個重要原因。
1.瑞幸咖啡股權結構。如下頁圖1所示(數據來自瑞幸咖啡官網),瑞幸咖啡的第一大股東陸正耀(同時擔任神州優車CEO)和第二大股東錢治亞的合計股份占總股份的比值超過50%(Z指數),而陸正耀單獨持有的股份占Z指數的比值大于三分之二(CR1指數),由此可見陸正耀的持股比例較其他股東而言相對較大,能夠非常直觀地看出其在公司內部治理、市場運作等相關事務上具有較大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并形成了絕對控制。除此之外,如下頁圖2所示(數據來自天眼查),瑞幸咖啡(中國)100%由瑞幸咖啡香港控股,同樣地,在福建、上海、天津等地的瑞幸咖啡皆由瑞幸咖啡(中國)100%控股,由此可以看出,瑞幸咖啡的股權分散度極低。

圖1

圖2
2.關聯分析。
(1)控股股東股權高度集中更傾向于“關系鏈營銷”。瑞幸咖啡高層借鑒了神州優車的營銷方案,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客戶源和交易額,在進行品牌廣告宣傳的同時,在用戶關系網上注入了巨額資本,采取了官方軟件首次消費折扣、好友分享消費折扣、邀請好友消費優惠等多種營銷手段。由此可見,瑞幸咖啡發放給消費者的消費優惠重點放在了補貼“拉好友購買”上,在短時間內利用消費者的社交關系網絡打開了瑞幸咖啡的品牌知名度,同時獲得了大量消費者的社交信息。
從表2可以看出,瑞幸咖啡2018年的廣告營銷支出高達28.9億元人民幣,占當年凈收入的比例超過25%。由此可見,相比于同行,瑞幸咖啡更重視銷售投入,而對咖啡品質及品種的研發方面相對并不看重。在國內咖啡需求增長的大環境下,對于一家新興的咖啡輕食餐飲企業,甚至是以咖啡業務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瑞幸咖啡來說,廣告費和免費消費券的大量投入確實能在短期內迅速提高企業的營業收入,因為重視銷售的風險遠遠小于咖啡品質研究和咖啡品種研發風險。瑞幸咖啡借鑒了神州優車的成功營銷方案,想要迅速打開市場獲得知名度,但忽略了研發道路上的市場風險。營銷費用投入過大不但影響了瑞幸咖啡在品質研發、門店管理等方面的投入,而且大額消費券會導致消費者對瑞幸咖啡品牌的價格更為敏感,降低客戶留存率。因此瑞幸咖啡的營銷策略雖然從短期來看可以增加大量客戶,但從長期來看客戶的流失速度也遠遠高于其他競爭對手,為企業自身的發展埋下了隱患。

表2 2018年瑞幸咖啡營銷費用支出
(2)瑞幸咖啡股權過于集中導致主觀故意操縱收入。瑞幸咖啡是通過電子隨機單號遞增銷售數量的手段從而虛增銷售收入的。在完善的公司治理體系中,要想從公司賬上小額挪用資金都是非常困難的,因此瑞幸咖啡的財務造假與其內部控制的不完善存在非常緊密的關系。由于瑞幸咖啡的股權較為集中,內部監督機制也受制于大股東,才會造成今天的局面。
企業的控制風險評估程序,理論上在制定戰略計劃的同時,應該對企業的管理層人員、關鍵崗位職員做出的計劃和風險偏好進行詳細量化的評估。盡管近年來,我國的咖啡需求量、消費量在逐年提升,但是在瑞幸咖啡制定快速擴張戰略計劃的當年,我國的咖啡消費在全球的占比只有1.93%。在此背景下,瑞幸咖啡推出一年內增加兩千家網絡式布局店面的擴張計劃顯然存在非常大的風險。更深入來看,瑞幸咖啡做出上述計劃的原因還有管理層想要復刻神州系企業的成功,因此,瑞幸咖啡在制定上述計劃之后,還在廣告上投入了高額的費用。顯然,管理層對于廣告營銷帶來的有利效益是偏愛的。但是,從2018年我國咖啡消費數據上來看,瑞幸咖啡的高投入營銷手段并不理性,說明瑞幸咖啡內部的風險評估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瑞幸咖啡為了擴大咖啡的銷售渠道,在銷售模式中采用了APP線上下單快遞上門的銷售手段,但值得注意的是,瑞幸咖啡的銷售單號不是依照數字順序依次遞增的,也就是說,不能從銷售單號上直觀地看出瑞幸咖啡每天的銷售總額。瑞幸咖啡使用了“電子隨機單號”,以此來模糊自己的銷售數量。2020年7月,瑞幸咖啡對外公布公司相關員工卷入了此次財務造假事件。
瑞幸咖啡注重“線上銷售,送貨上門”的便捷零售銷售模式,與傳統零售模式相比,從消費者購買行為的發生到付款、收貨、確認、入賬,每個環節都有相應的電子記錄方便追溯查賬。但瑞幸咖啡仍虛增收入將近22億元而內部會計控制系統居然沒有提出質疑,也沒有做出相應的信息披露。除此之外,偽造交易的行為有高管授意,相關人員操作,又向關聯方借力,說明瑞幸咖啡的內部控制活動存在缺陷,不僅違背了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并且在會計系統控制、資金往來授權審批、項目門店預算等多項控制活動中都存在重大缺陷,從而為瑞幸咖啡的財務造假提供了空間。
Mark Beasley(1996)提出:在存在財務舞弊的公司中,其外部董事的比重普遍低于內部董事;在存在財務舞弊的公司中,其獨立董事的比重普遍低于內部董事;出現財務舞弊問題的公司擁有審計委員會的概率遠遠小于沒有出現財務舞弊的公司。由此可以看出,在內部控制中審計委員會占據著重要地位。
在2020年3月底瑞幸咖啡的執行合伙人劉二海辭去審計委員會職位之前,邵孝恒、Thomas Meier和劉二海是瑞幸咖啡審計委員會的成員。三人中劉二海的持股比重最大,為6.25%。從理論上來看,設立審計委員會的目的應該是在董事會中獨立董事足以對執行董事起到制衡作用的條件下,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而瑞幸咖啡的股權結構過于集中,審計委員會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并沒有足夠的話語權與影響力去制衡甚至改變控股股東的決定。從劉二海在瑞幸咖啡上市前從審計委員會辭職,到公司元老Thomas Meier辭職,再到濮天若上任三個月就從審計委員會辭職的種種情況來看,似乎也暗示著瑞幸咖啡審計委員會的話語權微乎其微。綜上,內審監督機制缺位給瑞幸咖啡挪用公賬款項和報表虛增收入提供了可乘之機。
1.優化企業股權結構。通過前文的分析可知,瑞幸咖啡應進一步優化內部股權結構。因為股東更看重手中股票的增值空間,更重視企業的長遠發展,企業利益的實現會在一定程度上與控股股東的自身利益趨同,可以增強企業的透明度。但是,股權份額過重可能會使控股股東出現自利行為,因此需要股權制衡。從宏觀角度來看,資本市場在不斷完善的同時,相關的法律制度也在逐步優化,股權集中現象會有所改善。此時中小股東的作用更加凸顯,中小股東比例的增加能夠對企業信息的均衡起到關鍵作用,同時,中小股東與控股股東看待企業發展的角度不同,中小股東的增多會使企業更注重相關信息的披露,由此提高企業的信息披露質量。
2.建立有效的內部制衡機制。2020年7月瑞幸咖啡新增Ying Zeng和Jie Yang兩名獨立董事,獨立董事可以更加客觀地對企業的運營和管理提出專業性的建議,增強了董事會的獨立性,以避免控股股東一股獨大帶來的負面效應。可見明確的授權分工、有效的內部制衡機制、崗位授權審批制度對于提升企業管理效率來說非常重要。企業不僅應對員工制定相應的工作制度,對管理層、董事會也應制定嚴格的投票規章和操作流程,明確可能存在的風險,采取合理措施。
1.鼓勵企業主動披露內部信息。瑞幸咖啡通過虛增門店利潤的方式打開市場并且上市融資,美化后的銷售數據受到資本市場上投資者看好,股價飛漲。可見,企業和投資者所掌握的信息并不對稱,給瑞幸咖啡的財務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機,同時誤導了投資者和消費者的判斷,雖然可以在短期內獲得資金支持,但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企業的內部信息與企業股價的關聯度很高,出于對自身與企業利益的考慮,很多企業不愿意主動披露相關信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從政府的角度,可以通過給予主動披露信息的企業一些政策上的優惠等方式加強企業披露內部信息的主動性,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打下基礎。
2.防范新型財務造假,注重商業實質。從社會審計的角度來看,傳統意義上企業往往通過虛增資產、增加利潤的方式來粉飾報表。對于一些流動資產,審計可以通過函證的方式收集審計證據來核實業務的真實性。但是一些特殊類型企業的存貨在審計盤點上有一定的難度和局限性,瑞幸咖啡通過增加集團層面的廣告費用和門店利潤的方式造假銷售數據,渾水公司通過收集大量樣本才出具了做空報告,可見,這種財務造假的審計難度和成本都比較大。
2020年5月底,瑞幸咖啡被華爾街日報爆出通過關聯方交易虛增銷售,關聯方是股東控股公司,雙方在早期就存在高額代金券的交易。從審計的角度來看,關聯方交易本身就是審計師重點關注的部分,容易引起審計師的警覺,即使雙方不是表面上的關聯方關系,也會存在一定的風險。此時,注重“商業實質”就顯得異常重要。因此,交易的本質對于交易雙方來說是否必要,價格是否公允,也應該成為社會審計的重點關注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