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旭
(延安市中醫醫院,陜西 延安,716000)
距腓前韌帶損傷在臨床上常見,該種患者發生損傷后會引起劇烈疼痛,影響患者運動功能,最終導致其生活質量不高。目前,對距腓前韌帶損傷主要采用保守治療,這種治療方法能夠減少患者手術創傷,使其恢復快,并且效果優良。但是,患者采用保守治療后,后期治療效果和采用康復訓練有直接關系,為提高康復訓練效果,可以在訓練過程中使用運動醫學超聲開展監測工作,以此來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基于此,本組研究觀察該種康復訓效果[1],報道如下。
將我科的距腓前韌帶損傷68 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并且分成運動醫學超聲組與常規訓練組。運動醫學超聲組有距腓前韌帶損傷34 例患者,平均年齡47.27±5.13 歲,1 型損傷18例,2 型損傷16 例,男19 例,女15 例。常規訓練組有距腓前韌帶損傷34 例患者,平均年齡46.28±5.73 歲,1 型損傷17例,2 型損傷17 例,男20 例,女14 例。(P>0.05)。
常規訓練組:常規訓練組采用常規康復訓練,該種訓練方法中對患者指導運動功能,使其恢復身體健康。在運動康復訓練時,以患者感覺適宜為訓練強度[2]。運動醫學超聲組:運動醫學超聲組采用常規訓練組常規的康復訓練方法,并且在訓練過程中使用運動醫學超聲監測患者韌帶恢復情況,且根據韌帶恢復情況制定患者訓練強度,以此來幫助患者恢復身體健康[3]。
采用SPSSI18.0軟件,計數資料用t,計量資料用x2,P<0.05表示兩組數據有差異。

表1 兩組康復運動情況

表2 兩組康復質量評分對照
距腓前韌帶損傷在臨床上常見,該種損傷一般由外力作用引起,患者損傷發生后,會引起劇烈疼痛,同時在損傷處發生紅腫,影響患者運動功能的發揮。在臨床上,一般發生距腓前韌帶損傷為1 型和2 型損傷,這兩種損傷類型臨床上采用保守治療,保守治療的優點是減少患者治療損傷,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復身體健康。但是采用保守治療過程中,治療效果和后期采用的康復訓練有直接關系。為了提高患者康復訓練質量,可以對患者采用運動醫學超聲引導下開展康復訓練,這種康復訓練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首先是患者在發生距腓前韌帶損傷后,可以使用運動醫學超聲觀察韌帶損傷情況,以便根據患者損傷情況制定康復訓練計劃,以此來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其次是在患者康復訓練過程中使用運動醫學超聲,可以幫助醫生動態了解患者韌帶恢復情況,以便根據患者實際訓練情況調整訓練強度,使患者康復訓練質量提高。最后是在患者康復訓練時采用運動醫學超聲指導,能夠減少患者康復訓練時間,使其早日恢復身體健康,同時還可以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后期生活質量。
在本組研究過程中,為了獲得距腓前韌帶損傷采用運動醫學超聲引導下開展康復訓練效果,使用兩組對照分析。從運動醫學超聲組和常規訓練組運動適量發生率、運動量少發生率、運動量大發生率對照中分析,運動醫學超聲組分別是94.11%、2.94%、2.94%,常規訓練組分別是55.88%、23.52%、20.58%,(x2=15.842,p=0.000),結果有差異。再從運動醫學超聲組和常規訓練組康復質量評分對照中分析,運動醫學超聲組為94.57±10.48 ( 分), 常 規 訓 練 組 為81.63 ±9.15 ( 分),(t=8.329,p=0.000),結果有差異。
從上述分析獲得,距腓前韌帶損傷患者采用運動醫學超聲指導下的康復訓練效果優良,該方法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