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芬 趙東茜 陳敏
(涼山州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四川 西昌,615000)
相關數據表明,對伴有根管鈣化后牙髓炎患者治療期間,結合患者病情發展情況予以其針對性治療方式,能夠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使得患者咬合功能得以更好的恢復,提升患者滿意度。為此,本研究為探討針對性治療方法在伴有根管鈣化后牙髓炎患者中發揮的臨床效用,以我院接受治療的20 例伴有根管鈣化后牙髓炎患者展開分析研究,具體治療內容回顧如下。
隨機選取我院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伴有根管鈣化后牙髓炎患者20 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本組病例中,男女患者比例為13:17,年齡最小23 歲,年齡最大56 歲,均齡為(37.34±5.28)歲。此間,患者及家屬均同意參與此次研究,此次研究已經取得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針對全部鈣化或者伴有根管上部鈣化后牙牙髓炎患者,如果根管通暢,行根管治療;如果根管不通暢,需進行深齲充填。(1)若根管鈣化層較薄,行X 線檢查,對根管口、牙髓底部詳細觀察,在G 鉆下行下鉆操作,去除鈣化層通暢根管,行常規根管治療。(2)如果患者根管鈣化層較厚,要先清除齲洞髓頂雜物,在鈣化根管口置入干尸糊劑,此間,如果需要根部填充,還需應用磷酸鋅粘固劑覆蓋髓底。(3)如果患者根管處于全部鈣化的情況,要行深齲填充,治療完成后定期復查,如有復發,持續進行對癥治療。
針對伴有根管下部鈣化后牙牙髓炎患者,若根管通暢,行根管治療;根管不通暢,行塑化治療。(1)患者下部若存在根管鈣化,且手術器械能夠進入根尖,要先去除根髓,然后實施根管治療。(2)患者下部存在根管鈣化,但手術器械無法進入根尖,要先行塑化治療,借助10#根管器械,直至最大深度,去除感染根髓,封藥治療,將塑化劑填充到根管位置處,并在根管口放入干髓劑,行墊底填充。
比較患者實施治療后的治療效果、疼痛評分以及滿意度指標。治療效果:從顯效、有效以及無效來實施比較,顯效:患者治療后癥狀消失,咬合功能恢復正常,X 線檢查,牙周膜間隙正常、不存有透射區,硬骨板無缺損情況,且后期并無疼痛現象。有效:患者經治療后,咬合功能恢復正常,X 線檢查,根尖位置存有透射現象,癥狀得到有效的改善,在咀嚼期間,受食物刺激性的影響會伴有輕微疼痛。無效:患者在實施治療后,各項指標均未滿足以上標準。疼痛評分:以VAS 疼痛評分為標準,分值區間在0-10 分,0 分表示無痛,10 分為劇烈疼痛,此間分數越高,疼痛越嚴重。滿意度:滿分為100,在具體評分期間,從整體治療效果來對滿意情況進行評價,從滿意、較滿意以及不滿意進行分析,評分區間依次為80~100 分、60~79 分和60 分以下。
此次研究數據護理質量評分為計量資料,用t 檢驗、平方差表示,護理滿意度為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用(n/%)表示,數據處理時選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20.0,檢驗結果以P 值表示,P<0.05 則表示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數據調查顯示,在這20 例患者當中,在其實施治療后,治療顯效患者12 例60.00%(12/20),治療有效患者7 例35.00%(7/20),治療無效患者1 例5.00%(1/20),患者的總治療有效率為95.00%(19/20),整體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數據表明,相比于治療前,患者在實施治療后的疼痛評分改善效果更佳,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比較患者治療前后疼痛評分[(±s ),分]

表1:比較患者治療前后疼痛評分[(±s ),分]
組別 例數 VAS 評分治療前 20 4.35±1.32治療后 20 1.28±0.31 T-- 10.1256 P-- 0.0000
牙髓炎為臨床常見的口腔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牙髓組織發生炎性病變導致,在病情發展期間,會對患者帶來劇烈的疼痛,影響患者牙周功能的同時,對其生活質量也會的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針對伴有根管鈣化后牙髓炎患者,主要是由于患者病情在持續發展的過程中,牙髓組織受到相應的刺激后,誘發病變,臨床治療難度較大,此間,為進一步保障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就需在治療期間結合患者病情發展的特點來予以其針對性的治療方案[1]。
在伴有根管鈣化后牙髓炎患者治療當中,基于針對性治療方法的應用,結合牙髓炎患者的實際情況,來予以其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借助X 線,對患者病灶發展情況進行明確,分析其是否存有鈣化,再結合鈣化程度發展情況實施治療,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為患者取得更好的預后[2]。
綜上所述,在治療伴有根管鈣化后牙髓炎時,通過針對性治療方案的實施,可提升患者治療效果的同時規避患者在治療后期出現二次復發的情況,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