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高平
(宣城中心醫院,安徽 宣城,242000)
門靜脈高血壓是肝硬化患者常見的并發癥,造成并發癥的主要因素與肝脾腎等功能失調相關,最終會導致患者出現血瘀、氣滯等癥狀,所以在臨床上進行治療也較為復雜。就目前醫學發展現狀來看,盡管治療疾病方法較多,但并無確切的治療手段,比如靜脈給藥操作繁瑣,治療成本較高,而且患者難以長期忍受堅持,外科手術治療存在一定的風險性;中藥治療需要長期服用,但是這樣會增加患者的胃腸道負擔。從目前現狀來看,中醫外治法簡便易行、價格低廉,且通過近年來的相關研究,在治療門靜脈高壓癥方面療效確切、安全性好,患者更易于接受[1]。本次實驗主要選取76 例肝硬化門靜脈高壓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探究針刺在臨床上的使用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于2019 年9 月-2020 年9 月收治的76 例肝硬化門靜脈高壓患者作為實驗對象,采取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實驗對象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38 例。治療組38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1 例,女性患者有17 例,平均年齡(51.28±4.36)歲;對照組38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9 例,女性患者有19 例,平均年齡(51.42±4.51)歲。所有實驗對象及其家屬均已獲悉此次實驗研究的目的,同意并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2]。通過對兩組實驗對象性別比例和平均年齡進行比較,并未發現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實施口服普萘洛爾片,用法用量為每日三次,每次10mg,治療持續時間為8 個月;治療組患者采用針刺經外奇穴,主要包括肋頭、興隆以及命關等,同時配合經穴,包括足三里、內關以及太沖等,每日一次,持續時間同樣為8 個月[3]。

表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變化

表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纖四項變化比較

表3: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對于肝硬化門靜脈高壓患者采取針刺的治療措施,可以通過對患者穴位的刺激,能夠有效幫助患者調節臟腑經絡氣血,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縮小腫大的脾臟,降低門靜脈高壓,從而減少或避免了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破裂所造成的上消化道出血,減少肝性腦病的發生;降低門靜脈高壓可以有效減少腹水,從而減少了肝、腎綜合征和尿毒癥的發生,有效地減少了死亡率,從而使得肝硬化門脈高壓得到有效治療,進而實現治療肝病的目的[4]。這種治療方法不但治療措施簡便、起效快,而且副作用少且價格低廉,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