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潤
(延安市中醫醫院,陜西 延安,716000)
ICU 綜合征是指在ICU 監護過程中出現的以精神障礙為主,且伴有其他表現的一種臨床綜合征。根據相關報道,ICU患者中,發生ICU 綜合征的幾率為30-60%,患者臨床表現存在多樣性,嚴重程度也存在明顯差異,主要以精神障礙為主,同時,可伴隨譫妄、思維障礙、情感障礙、行為動作障礙、智能障礙、其他表現等[1]。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重癥的診斷和治療水平不斷提升,ICU 綜合征也不斷發生,其發生,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康復進程[2]。選擇我院108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ICU 患者護理過程中人文關懷所帶來的影響。
選擇我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期間ICU 病房收治的108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具有清醒的意識,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患者入住ICU 的時間已經超過1d,能夠接受侵入性操作,不存在溝通障礙,既往無精神病史。排除嚴重精神疾病患者,排除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按照隨機對照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4 例,其中對照組男性33 例,女性21 例,年齡分布區間為(18-83)歲,平均年齡為(55.84±10.22)歲,觀察組男性30 例,女性24 例,年齡分布區間為20-85 歲,平均年齡為(55.21±8.2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檢驗無差異(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方法,具體包括病情評估、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遵醫囑給予藥物支持,加強基礎護理,包括皮膚、口腔、翻身、機械通氣、會陰部護理、尿管護理等。對于呼吸機輔助通氣的患者,對呼吸機參數和患者血氣情況進行分析,囑患者進行床上康復訓練,有效預防并發癥的發生。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持續性人文關懷護理,具體包括:在進入ICU 病房后,為患者布置一些塑料花草和風景畫,在床頭放置患者親屬的照片,讓患者避免單一的病房環境,感受家庭般的溫暖。第二,醫護人員在進入ICU 后應該將手機調整為振動模式,而且,在病房內要盡量小聲說話,走路時放輕腳步,開門和關門動作要盡量輕,醫療操作也要輕柔一些,減少對患者帶來的噪音干擾。第三,要將不必要的診療儀器收納起來,并且將診療儀器報警聲音調低,減少對患者的心理干擾。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分別包括ICU 綜合征發生情況、護理滿意度和依從性。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分析,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ICU 綜合征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和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下表1 和表2。

表1 兩組患者ICU 綜合征發生情況對比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和依從性對比
人文關懷主要是提升對患者的服務質量和醫療技術,讓患者在心理、生理方面的痛苦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伴隨著臨床護理技術的不斷發展,臨床護理工作已經不再是一項單獨的技術工作,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具備愛心、關心、耐心、同情心,在具體的護理工作中,運用人文關懷到護理服務中,讓患者感受到相應的關懷,大量研究[3]表明,針對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能夠有效提升護理效果,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有學者針對ICU 患者實施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護理,結果顯示,患者的ICU 綜合征發生率得到顯著下降,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的對照組。而在本次研究中,實施持續性人文關懷的觀察組ICU 綜合征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和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與相關學者的研究報道具有一致性,肯定了人文關懷護理對提升護理滿意度和依從性的應用價值。由此可見,對于ICU 患者,給予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ICU 綜合征的發生幾率,保證護理質量和護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