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 劉艷艷
(延安市中醫醫院,陜西 延安,716000)
群體外傷是指突發事件導致的創傷,群體傷大多都是突然發生,主要的特點是受傷人數多、時間緊、傷情復雜、急救難度高[1]。針對群體傷患者的病情特點,臨床對急救管理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這一要求,急診科的急救模式轉變為急救-急救科-急診手術室、急診重癥監護室、急診觀察病房的一體化急救模式,這樣能夠提高患者的急診效率,為患者爭取更多的救治時間。而且在對患者進行救治的同時,護理管理也非常重要,一體化急救護理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不同護理人員之間的協同力,保障了急診治療各科室的協調能力[2]。本院對一體化急救護理管理在突發群體傷患者的治療起到的作用展開深入研究,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6 月-2020 年12 月我院急診科收治的突發群體傷患者96 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一般資料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按照常規的護理管理方案進行管理,主要是在接診患者后按照常規流程做好相關的診療和護理工作。
觀察組進行一體化急救護理管理模式,主要內容如下:(1)預案。急診可能會同時接診多例患者,分診護士在接到通知的第一時間要向科室主任以及護士長匯報,并向醫務室和護理部匯報,醫務部根據具體的患者數目啟動相對應的急救方案。(2)急救程序規范化。急診科制定一體化急救流程和制度,按照不同級別的預案分別制定不同的急救流程、急救程度。進行院內急救時,護士長要迅速分好急救小組,并且做好分工,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3)醫務人員的定期培訓。醫院要定期對全體醫護人員進行嚴格培訓,并定期對護理人員的急救相關知識進行考核,通過技能考核提高醫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機能。
比較兩組患者的急救相關時間以及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和治療滿意率。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P<0.05 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的急救相關時間

表2 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和治療滿意
以往在對突發群體患者進行治療時,通常使用的是單一的急診救治模式,但是急救效果不佳,非常容易因為各環節的突發原因導致患者死亡,錯過最佳治療時間[3]。伴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急診醫學模式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急診模式逐漸朝著一體化方向發展。一體化護理管理方式的實施,使得創傷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明顯提高,護理人員的素質和護理質量也有了顯著的提升。
本院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通過使用一體化急救護理管理,急救反應時間、檢傷分類時間、按區分流時間都顯著低于對照組,這證實一體化急救護理管理顯著提高了急救工作效率,各環節的急救處理時間也明顯縮短,為患者的治療爭取更多的時間。除此之外,一體化急救護理管理還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專業化程度,一體化急救護理措施要求各科室協調配合、明確分工,從而優化護理流程,提高急救效率。而且經過一體化急救護理管理,急診患者的搶救成功率也顯著提高,這是因為一體化急救護理中的每位工作人員密切配合,各科室做好事先分配好的工作,并及時處理在急救過程中發生的突發事件。搶救成功率的提高促進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提高,這證實,一體化急救護理管理對急救程序進行不斷地優化和整合,確保了人力資源的有效利用,而且醫院定期對醫護人員進行知識技能培訓,保證了患者的急救質量。一體化急救護理管理模式下,整個急救過程進行順利,各科室各環節緊密配合、協調合作,形成了科學、合理、全面的急救護理,大大提高了救治效果。
綜上所述,一體化急救護理管理模式在突發群體傷患者救治中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優化后的管理模式及時、準確、有效的現代化護理為后續的急救治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體化急救護理有效縮短了急救相關時間,為后續的治療提供了更多的時間,提高了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和患者的治療滿意度,可以作為臨床治療突發群體傷患者的首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