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大群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中醫醫院,四川 樂山,614300)
肺氣腫是肺組織末梢部位(包括細支氣管、呼吸性肺泡管、肺泡和肺囊泡)含氣過多,引起肺組織彈性減弱,肺泡間隔破壞,造成肺體積膨大、功能降低的一種比較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具有發病緩慢以及病程較長等特點。而且肺氣腫容易反復發作,嚴重時會危及患者的生命。該病目前尚不能根治,只能通過康復治療和有效的護理減輕癥狀。那么,此類疾病常見的治療方法有哪些?應該如何進行護理呢?下面請大家一起來看一看。

正常人在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后,極易受到呼吸道感染的影響,從而造成自身病情及癥狀加重,在情況嚴重時,患者肺功能甚至將出現降低的現象。因此,患者必須采取相應措施,預防感冒及下呼吸道感染,并積極提高自身抵抗力。針對該點,患者可選擇進行耐寒訓練等。
在患有該種疾病后,因呼吸負荷增加,所以患者能量消耗程度將顯著提高。但是,由于患者存在缺氧、使用藥物等情況,營養攝入無法得到保證,故而患者極易出現營養不良的現象。該點不僅對患者肺功能具有嚴重影響,而且還會降低患者免疫能力。因此,患者應對營養補充給予高度重視,并攝入足量營養素,以此滿足自身營養需求。
此外,患者應在醫師的建議下,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每天堅持適當進行運動。可供患者選擇的運動方式有太極拳、散步、慢跑等。這些運動方式不僅能夠提升肌肉活動度,而且還能對呼吸循環功能進行鍛煉,對患者恢復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肺氣腫極易導致患者出現呼吸效率降低等情況,故而患者應進行呼吸訓練。通過深而緩的腹式呼吸,不僅患者呼吸阻力將顯著降低,而且氣體分布也將更加均勻,并有效改善血液比例失衡的問題。
此外,在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后,患者肺泡的彈性以及回縮力將受到嚴重影響,導致患者小氣道阻力增加。因此,患者在呼氣過程中,小氣道將出現提前閉合的現象,導致氣體無法排出肺部,從而加劇血流比例失調。但是在采取縮唇呼氣法后,患者氣道外口段阻力將顯著提升,促使等壓點朝著中央大氣道移動。以此,患者氣道提前閉合的問題將得到解決。
患者在患有該種疾病后,將出現缺氧等現象,而肺部將過度充氣,并對呼吸肌產生負面影響。若患者肺部發生感染,將導致呼吸負荷增加,從而造成呼吸肌疲勞。該點不僅對患者健康極為不利,而且還有可能引發呼吸衰竭,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威脅。針對該點,患者可選擇進行阻力呼吸鍛煉,以此解決該種情況。
若患者已接受抗感染等治療方法,但緩解期動脈血氧分壓依舊低于7.33kpa(55mmHg),則應及時采取家庭氧療法。該種治療方法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癥狀,并為患者日常活動提供基本保障。在采取該項治療方法的過程中,患者應確保每日能夠連續吸足15 小時的氧氣,以此將治療效果最大化。為避免通氣受到抑制,患者應采取低流量吸氧方式。此外,家庭氧療相關器械目前已得到升級。其中,氧濃縮器能夠將空氣中的氧氣進行壓縮,供給患者使用。液氧貯器能夠在超低溫環境中,以液態的方式儲存氧氣。因此,其不僅重量較輕,而且體積也小,具有極強的便捷性。同步吸氧裝置則能夠有效節約氧氣。
1.應根據醫師建議調整飲食結構,確保患者能夠攝入足夠的蛋白質。有心力衰竭者,則應注意忌鹽。若患者食量較小,且正在使用利尿劑,則患者應多吃香蕉與桔子等含有鉀離子的食物,以此確保其能夠攝入足夠的鉀離子。
2.密切觀察患者飲食、飲水、排尿以及排便情況,并詳細進行記錄。
3.確保患者能夠遠離煙草等一切有害氣體。
4.若患者正處于康復期,可選擇采取腹式呼吸法,其原因主要是患者已無法自主進行氣體交換,必須借助腹部膈肌的功能,以此為自身吸氧量等提供保障。
5.在患有該疾病后,患者極易產生焦慮情緒。若其負面情緒持續發展,患者治療信心將受到嚴重影響。針對該點,醫務人員必須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為其普及疾病相關知識及治療方法,確保其能夠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與治療信心。
通過以上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治療措施及護理要點的介紹,相信大家已經基本掌握了關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要點。日常生活中患者家屬需要時刻注意患者的各項情況,讓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和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延長生存期。要是患上了慢性阻塞性肺氣腫,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采取全面細致的護理,以免病情加重,給疾病的康復帶來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