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華
(佛山市順德區(qū)容桂街道新容奇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303)
乳腺癌是一種臨床中非常多見的女性惡性腫瘤疾病,有著相對較高的異質性。有研究成果表明,乳腺癌的異質性與患者的基因表達模式、分子遺傳學等差異密切相關,即采取不同的分子分型治療手段。自Perou 等研究者提出了分子分類的臨床研究概念之后,關于分子分型的研究逐年遞增,促使分子分類研究逐步完善[1]。就現(xiàn)階段的研究成果來看,乳腺癌的分子分類可以概括為五大類:正常乳腺樣型、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過表達型、基底細胞樣型(BLBC)、正常乳腺樣型、管腔A 型和B 型。該分子分類更為重視對組織表達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以及HER2(C-enbB-2)的狀態(tài)與患者預后、治療的關系,該分類結果顯著優(yōu)于WHO2003 版的分類結果。本研究擬結合我院確診的乳腺癌患者,對其病理資料進行分析,借助組織學分類和分子分類來實現(xiàn)對乳腺癌病理診斷,相關情況總結如下。
我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共接診乳腺癌患者40 例,年齡為22-75 歲,平均時間為(45.22±10.23)歲。所有病患者均有較為完整的病理資料,具體包括了病史資料、根治標本以及活檢標本,同時還有常規(guī)切片和免疫組化學切片等。其中左側乳腺癌15 例,右側乳腺癌25 例。
1.2.1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乳腺癌切除之后,采用10%甲醛固定,結合病理特點進行規(guī)范取材,石蠟包埋切片,并以蘇木精--尹紅(HE)染色,并經由2 位高年資醫(yī)生實施診斷。對患者切片采取相應的基因研究,包括免疫組織化學對ER、PR 以及HER2 等進行標記。首先,運用WHO 組織學分類標準對患者實施相應的組織學分類;隨后對患者實施相應的病理學分級操作,結合運用分子分類方法對患者實施分類處理,最后基于WHO 的組織學分類標準下,對患者的病理學特點和免疫組織化學特點實施觀察。
1.2.2 免疫組織化學方法
對癌組織采取免疫組織化學標記處理,具體包括PR、HER2、ER,克隆號分別為SP2、CB11、1D5,部分還需要實施p53、nm23 以及PTEN 等標記處理,主要通過S-P法來進行標記處理,所有的試劑均來源于福州邁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后續(xù)相關操作均以說明書要求為主,陰性對照主要以磷酸原緩沖溶液來替代一抗,陽性對照組以陽性乳腺癌組織為主。
1.3.1 組織學標準
根據(jù)WHO 組織學分類標準來實施判斷。
1.3.2 病理學標準
根據(jù)參考文獻中腫瘤分級方法,將其劃分為I、II、III 級。
1.3.3 分子分類標準
主要劃分為5 大類:(1)HER2 過表達型:屬于高級別的浸潤性癌,ER-和PR-。(2)管腔A 型:主要屬于低級別的浸潤性癌,PR+和(或)ER+,HER2-。(3)管腔B 型:主要屬于低級別的浸潤癌,PR+和(或)ER+,HER2+。(4)正常乳腺樣型:其免疫表型和正常乳腺非常相似。(5)BLBC 型:是一種高級別的浸潤性癌,ER-和(或)PR-,HER2-,又可稱之為三陰性乳腺癌。本研究已將HER2 免疫組織化學結果不確定的患者和一種激素受體為陽性的病患排除。
1.3.4 免疫組織化學標準
ER 與PR 陽性均屬于細胞核染為棕黃色顆粒,陽性腫瘤細胞數(shù)均控制在10%以內,屬于陰性或弱陽性;>10%為陽性,針對染色結果不滿意的情況可將其視為不確定,不計入到分子分型。HER2 陰陽性的判斷則主要根據(jù)《乳腺癌HER2 檢測指南》中相關標準來分析,結合染色程度和陽性細胞數(shù)量設定為陽性(過表達超過了3+)、不確定和陰性,其中不確定組并未將其列入分子分型。
運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2.0 行數(shù)據(jù)的分析處理,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以t值檢驗;以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檢驗。若P<0.05 即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腫瘤直徑在0.5-15cm 之間,平均直徑為(7.42±3.23)cm。本組40 例患者,經組織學分類,其中33 例為浸潤性導管癌(非特殊性),占82.50%。特殊性癌主要包括:2 例浸潤性微乳頭狀癌,2 例髓樣癌,1 例化生性癌,1 例大汗腺癌,1 例透明細胞癌。病理學分類,其中4 例為I 級,25 例II 級,11 例III 級。
結合免疫組織化學判斷標準,共對33 例,另7 例為不確定病例排除在外,見表1。
根據(jù)本組資料來看,40 例患者中,管腔A 型15 例(37.50%),管腔B 型6 例(15.00%),HER2 過表達型9 例(22.50%),三陰性型8 例(20.00%)。
所有分型主要以浸潤性導管癌為主,但根據(jù)病理學分級結果,其中管腔A 型、管腔B 型主要以I 級、II 級為主,占比均達到了100%。三陰性型與HER2 過表達型均以III 級為主,占據(jù)了75.00%、66.67%。見表2。

表1 免疫表型

表2 分子分類的形態(tài)學觀察結果
在乳腺癌分子病理學的研究發(fā)展期間,乳腺癌的分類方法也隨之發(fā)生了相應的改變。最早是由Perou 等研究者結合基因芯片技術顯示的癌基因表達譜明確了分子分類方法,隨后再經由Nielsen 等來實現(xiàn)修訂完善,并可將乳腺癌大致分為五大類,為此,在對乳腺癌病理診斷的過程中,可通過分子分類不組織學分類聯(lián)用的方式來實現(xiàn)對乳腺癌的病理診斷。
分子分型的結果主要是通過免疫組化試驗結果,為此,針對不同的免疫組化試驗結果,故不同的免疫組化標準,所得的分型結果存在明顯的差異。結合相關文獻報道,不難發(fā)現(xiàn),(1)國外研究報道顯示,HER2 型陽性率為10%-30%[2],而本組資料中則在排除不確定之后23%,而不排除則顯示為31.7%,相較于之前的報道明顯較高,可能是應本組中含有大量中晚期病例而導致的。(2)官腔型(A 型與B 型)的陽性率為50%,其共同特點為ER 與PR 均屬于陽性。進一步可將其劃分為管腔A 型和B 型,而前者的陽性檢出率為47%-50%,而后者的陽性檢出率為3.1%-9.8%。本研究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ER 的陽性為45.00%,其中A 型為6 例,B 型為2 例,不難發(fā)現(xiàn)A 型具有更為明顯的優(yōu)勢。(3)根據(jù)相關報道來看[3],BLBC 的陽性檢出率為10%-17%,而TNBC 組則主要為21.5%-43.5%,本組資料中TNBC 占據(jù)了20.00%。
早有學者明確指出了,組織學分類與分子分型之間存在較大的關聯(lián)性,但卻并不存在絕對的一對一關系。因乳腺癌中,非特殊型浸潤性導管癌占據(jù)了相對較大的比例,為此,在各種分子亞型中有著更為顯著的優(yōu)勢。并有研究報道指出[4],特殊性乳腺癌中浸潤性篩狀癌、小管癌、黏液癌、經典小葉癌等均屬于官腔型,而絕大部分為大汗腺癌和多形性小葉癌則均屬于HER2 過表達型,化生性癌、腺樣囊腺癌等則主要為BLBC 樣型。而結合本研究結果來看,也得出了與之類似的結論,即主要各分子亞型中分布著各種非特殊型浸潤性乳腺癌,且占據(jù)了較高的優(yōu)勢,TNBC 中稍微偏高;TNBC 中則以浸潤性小葉癌明顯減少,只有1.4%;髓樣癌和化生型癌廣泛分布于TNBC 中,粘液癌則主要存在于不同的分子亞型中,浸潤性微乳頭狀癌則主要分布在HER2 陽性管腔B 型,HER2 過表達型;而管腔A 型占據(jù)了巨大部分的特殊型浸潤性乳腺癌,組織學的比例相對來說非常高。
綜上所述,組織學分類、分子分型以及病理學分類之間均存在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但因其各自不同的特性,使得病理診斷中,免疫組織化學與分子分類聯(lián)用具有更高的臨床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