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紅,郭志剛
(1.臨汾市人民醫院,山西 臨汾 041000;2.臨汾市第二人民醫院,山西 臨汾 041000)
腦梗死是發生于老年群體的一種腦血管疾病,近年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壓力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變得越來越大,同時不規律的生活作息以及飲食習慣使得該疾病的發生越來越年輕化[1]。腦梗死根據不同的發病機制與臨床表現可分為多種類型,其中最主要的類型包括: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腔隙性腦梗死。腦梗死的發生主要是由相關致病因素導致的局部腦組織血液供應障礙所致的缺血、缺氧性腦組織損傷、壞死[2-3]。急性發病的腦梗死患者如果未得到及時的治療,隨著病情不斷的進展,會對患者的神經功能及肢體的運動功能造成嚴重的影響,給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不便,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由于多數腦梗死老年患者疾病治療階段的自理能力普遍較差,因此在給予患者積極治療的同時,采用適宜的護理干預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療效,最大限度的降低疾病給患者帶來的繼發性損害[4]。本文主要目的即為探索優質護理服務對老年腦梗死患者的療效及其應用價值。將我院2017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收治的120 例老年腦梗死患者作為此次試驗的研究對象,分析優質護理服務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匯報如下。
選取我院2017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收治的120 例老年腦梗死患者作為此次試驗的研究對象,將所有入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60 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女性患者人數分別為38 例、22 例,年齡區間60 歲-82 歲,平均(69.32±3.87)歲;剩余60 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女性患者人數分別為40 例、20 例,年齡區間61 歲-81 歲,平均(68.51±4.02)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顯示: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入組患者均為年齡≥60 歲的老年患者。(2)入組患者符合腦梗死疾病的相關診斷標準。(3)患者存在神經、運動功能障礙。排除標準:(1)排除由于腦腫瘤、腦外傷及造血系統異常導致的腦梗死。(2)患者同時患有嚴重的肝、腎、心臟系統疾病。(3)依從性差,無法完成本試驗的患者。
對照組實施神經內科疾病基礎護理:包括規律的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治療期間給予患者飲食及用藥指導;指導患者進行必要的運動康復訓練。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服務:主要包含以下措施:(1)深化常規護理:加強基礎護理同時保持病房的清潔,勤通風換氣,維持室內適宜的溫度,以確保患者有一個適宜的治療環境,保障患者的睡眠質量。(2)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由于老年患者的心理素質能力通常較弱,在面對腦梗死所導致的神經、運動功能的損傷情況時,極易產生悲觀、不安以及焦慮等不良情緒,因此醫護人員在患者住院期間要時常與其進行溝通,隨時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早期發現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及時對其進行疏導,此期間可囑家屬多關心、安慰患者,讓患者感受到親情的存在,以此來緩解其不安、恐慌的情緒。若患者夜間無法入睡,可遵醫囑酌情給予催眠藥物應用,提高患者睡眠質量。(3)飲食及康復護理:指導患者住院期間多進食富含優質蛋白質、膳食纖維及維生素的食物及新鮮水果,盡量少食用高脂、高膽固醇、高糖等食物。在患者的康復護理方面,腦梗死初期應保證患者絕對臥床休息,隨著治療的進行,待患者病情穩定后,醫護工作人員可根據患者的具體身體狀況制定臨床康復計劃,需要向患者及家屬講授康復訓練的具體內容及需要注意的事項,在患者進行康復訓練過程中詳細示范具體動作,并向其講解動作的訓練目的,確保患者康復訓練的成效。在康復訓練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密切關注患者身體狀態,一旦出現異常情況,應當立即停止進行中的康復訓練,并對患者采取針對性的治療。(4)加強宣教: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其家屬就腦梗死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情況進行詳細講解,講解時語言應當通俗易懂,確保患者能夠理解,出院時應該就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向患者詳細闡述。
應用生活質量評分、卒中量表(NIHSS)評分評價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神經功能損傷程度,NIHSS 評分越高表明該患者的神經損傷程度越嚴重,生活質量主要從軀體、社會、心理以及生活狀態四個方面進行評價,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采用護理滿意度調查表來評定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兩組數據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本研究中當P<0.05 表明組間差異具有統計意義。
觀察組患者評分為(20.39±2.35)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9.27±2.89)分,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的軀體、社會、心理功能及生活狀態的評分對比對照組各項評分顯示,觀察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并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比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滿意人數為32 人,占總人數比例為53.33%,對照組滿意人數為22 人,占總人數比例為36.67%,觀察組基本滿意人數為25 人,占比為41.67%,對照組基本滿意人數為24 人,基本滿意人數為40.00%。觀察組滿意與基本滿意人數總和明顯多于對照組,提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詳見表2。
老年性腦梗死是臨床上發病率較高且易導致神經、軀體功能受損的疾病,該疾病本質上是在動脈血管粥樣硬化的病理生理基礎上產生的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的過程。由于老年人多同時患有諸如高血壓病、高脂血癥、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加之身體素質較正常人稍差,因此老年腦梗死患者的診治及康復治療要稍困難且治療效果也相對欠佳[5]。相關研究證實,優質的護理服務措施配合科學的治療手段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其預后,隨著社會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患者對于優質護理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優質護理服務也被廣泛應用于治療腦梗死的臨床工作中[6]。
優質護理服務是以患者為中心,采用更加科學、系統、全面的護理方法,在護理的整個過程中針對患者生理、心理方面的真實需求,提供細致的護理服務。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導,使患者及家屬能夠對該疾病得到一個細致而全面的認知,指導患者和家屬對腦梗死及并發癥進行自我護理。在與患者的溝通中,觀察患者的真實心理狀態,一旦發現有異常心理情緒產生,及時的對其進行疏導,從而緩解或者消除其異常心理情緒,使患者自身的心理壓力得到極大的降低,從而堅定其戰勝疾病的信念。同時,可以在與患者溝通及對其不良情緒的矯正過程中,不斷拉近醫護人員與患者的距離,促進良好醫患關系的形成[7]。對患者飲食及康復的護理,可以確保患者治療期間充足的能量供應,增強患者的自身機體素質,提高免疫力。根據患者疾病的治療情況定制科學的康復方案,促進患者的神經、運動功能的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在本研究結果中我們發現:采用優質護理服務的觀察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神經及運動功能的損傷情況亦明顯減輕。這與胡麗梅,韓雪等人的研究結果相類似[8-9]。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服務可以降低老年腦梗死患者的神經、運動功能障礙的損傷程度、提高其生活質量及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可以積極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