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師范大學
在體育項目中,柔道具有強度大、競爭激烈的特征,所以在諸多運動項目中,柔道發生運動損傷的概率較高。本次調查,選擇嘉興市柔道隊30 名運動員作為研究對象,調查發現這些運動員都因訓練或比賽而發生過運動損傷。基于此,本研究選取嘉興隊30 名男子青少年柔道運動員作為調查對象,對他們的運動損傷情況進行調查。
對嘉興市柔道運動上損傷情況進行調查,將結果匯總為表1,對其進行分析發現,嘉興隊青少年柔道運動員最易出現的三種運動損傷為:肌肉肌腱損傷(14 人次,21.54%),韌帶損傷(13 人次,20.0%),關節損傷(11 人次,16.92%)。損傷最少的是骨垢損傷,30 名接受調查的柔道運動員中,只有1 人次受傷,椎骨損傷和骨折,分別為6人次。從運動員常見運動損傷性質可知,運動員常見損傷基本相似,這與柔道運動身體接觸多、對抗性強具有密切關聯。從柔道項目運動特點來看,肩部和腰部肌肉在運動中站具有重要地位,很有可能因姿勢不科學、過于疲勞、用力過猛等原因造成肌肉肌腱或韌帶損傷。從解剖學角度分析,運動員在完成柔道技術動作時,膝關節用力較多,如果用力不當,或者落地支撐不當,很容易造成膝關節損傷。運動員在倒地時,采取不合理的支撐動作或發生碰撞、積壓,有可能引起骨折、骨垢損傷等。
以損傷時間為依據,可將運動損傷分為急性損傷、慢性損傷兩種。急性損傷指的是運動員在比賽或訓練中,因某一動作而突然受傷,發生的時間較為突然。慢性損傷主要受運動項目特點所影響,急性損傷未得到良好的解決或治療時機延后,未痊愈就再次訓練比賽等,最終急性損傷發展成為慢性損傷;訓練方式不合理,超出局部關節或部位的承受程度,長此以往形成慢性損傷。通過對嘉興隊30 名男子柔道運動員損傷病程的調查統計(共有發生65 人次的損傷),發生急性損傷有28 人次,慢性損傷37 人次。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柔道選手這兩種損傷都會出現,且發生率差別不大,相比較而言,急性損傷的發生概率稍微多于急性損傷。
以損傷程度為依據,可將運動損傷劃分為重度損傷、中度損傷、輕度損傷三類。本文所指的輕度損傷指的是在發生損傷時及時采取護理措施,不影響身體活動范圍,經過處理后便可以繼續訓練比賽;中度損傷則需要尋找專業醫生處理,24 小時內不得再次訓練或參加比賽;重度損傷多數情況需要在醫院接受長期治療,且在較長時間內停止訓練或參賽。在所調查的嘉興隊青少年柔道運動員的運動損傷病例中,輕度損傷有18人次,占總損傷比率的27.69%,中度損傷有33 人次,占總損傷的比率50.77%,重度損傷的有14 人次,占總損傷比率是21.54%。這說明運動員的運動損傷程度以中度損傷為主,發生重度損傷的概率較小,平常訓練中尤其要注意中度損傷的發生。
所調查的柔道運動員中不同部位一共發生的損傷61 人次,平均每人損傷超過兩次,在運動員不同部位的損傷中,膝關節損傷次數高達14 次,在諸多損傷種類中發生率位居首位,占22.9%;肩關節和大腿的損傷較接近,分別為9 人次和8 人次,分別占總損傷的14.8%和13.1%;發生概率相對較低的為踝關節(5 人次,8.2%)、肘(4 人次,6.5%)。顯示:柔道運動員最易發生損傷的部位有踝關節、膝關節、肘關節、肩關節等,而關節損傷發生概率最高,這說明在柔道運動中運動員的關節活動較多,再加上關節往往比較脆弱,所以容易受傷,因此,教練員和運動員在訓練中要多注意保護各個關節,加強關節保護措施,盡量減少在運動中出現損傷的概率,這樣運動損傷的發病率就會降低很多。
表1 嘉興隊青少年柔道運動員損傷病因統計表
基于研究需要,應對嘉興隊青少年柔道運動員損傷情況有更詳細的了解,找出引起損傷的因素,進而才能提出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從調查中我們得知,在訓練和比賽中,運動員共出現61 次運動損傷,通過表1可知,有諸多因素都會引起運動上發生運動損傷,一次損傷可能是在多因素的作用下發生的,統計中表明引起運動損傷的因素超過67 項。從運動損傷發生的概率分析,導致運動損傷發生的多個因素共同作用導致運動員出現運動損傷,而同時作用的因素越多,運動損傷出現概率越高。表格顯示,導致運動員發生損傷的因素有很多,對引發概率最高的五個因素進行排序,包括疲勞訓練(22 人次,28.9%)、帶傷訓練(14 人次、18.4%)、運動行為不合理及不規范(9 人次、11.8%)、準備活動不規范(7 人次,9.2%)、防范意識及措施不到位(6 人次、7.9%)。本文主要從前四個主要因素進行論述。
技術動作錯誤、不規范可理解為運動員的運動行為違背人體正常的生理結構及器官活動規律,在技術方面存在錯誤,受力學原理所影響導致機體組織發生損傷。技術動作錯誤、不規范是導致嘉興市柔道隊運動員發生運動損傷的最主要因素。這可能是因為嘉興市柔道隊運動員整體水平不高,技術動作還處于不斷掌握和提高的過程當中。對于柔道項目而言,運動員柔道運動技能需要長期訓練獲得?;诖耍叹殤鶕\動員的具體特征開展相應的訓練計劃,要符合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及技能水平,同時采取有效的輔助手段提高運動員技能水平,遇到技術難點時,可通過科學檢測進行評估判斷,教練員與科研人員相結合,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探明原委,并制定針對性的改善措施,提高運動員技術動作規范性,降低運動損傷發生概率。
在運動員發生的運動損傷中,準備活動不規范而發生的損傷概率為17.91%,僅次于疲勞訓練。由此可知,柔道教練員未能對運動員訓練進行明確要求,沒有意識到準備活動對運動員完成訓練的積極影響,忽略了準備活動的重要性。準備活動指的是在正式訓練前,通過強度較低的運動調動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進而為后續的高強度訓練做好準備,激活身體各器官,提高肌肉、組織對高強度訓練的適應性,增強條件反射性聯系,這是運動員訓練中規避運動損傷較常采用的防護手段。
對于運動員帶傷訓練,出現二次損傷的概率很高,從調查中發現,嘉興市柔道隊運動損傷發生因素中帶傷訓練和比賽居第2 位,這意味著該隊的運動員與教練對其造成的危害沒有充分的關注,帶傷訓練的情況較嚴重。高負荷訓練可能會導致身體不適,自覺出現不適的預警。所以,一旦運動員受傷且自身狀態失常時,常常沒有及時接受治療,教練員未綜合評估運動員的實際情況,讓其盡快休息恢復,反而一直帶病上場,可能會出現舊傷未好又添新傷的情況。尤其是在訓練中,部分損傷癥狀會被誤認成是勞累所致,導致損傷的風險性加劇。
在現實中疲勞訓練較為常見,也就是當達到運動疲勞后再借助相關的方式刺激身體,有利于身體的發育,如果機體疲勞的情況下,未及時做出后續的恢復手段,可能會讓身體一直疲勞,機體在疲勞狀態下,運動力量、精神狀態等均表現不佳,有可能運動技術也會大打折扣,出現技術性錯誤的概率很高,進一步講,出現運動損傷的風險大。運動員在疲勞時,若一直堅持訓練,出現損傷的概率很高,不利于運動員的身心發育。
從研究嘉興隊青少年柔道運動員的運動損傷現狀出發,研究預防柔道運動員運動損傷發生的對策對本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對運動員認為預防運動損傷最有效的途徑調查中得出,科學訓練、充分的準備活動、加強自我保護、加強關節靈活性和力量訓練是有效預防運動損傷最重要的途徑,分別占總數的36.7%、30.0%、16.7%、10.0%。這一調查與導致運動損傷發生的致因基本上相一致。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運動員對運動損傷的認識較充分,能從問題的本質出發尋找原因,解決問題。
柔道訓練要講究章法,需結合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制定強度合理且符合運動員身體體質的方案,特別是在負荷量和傷后恢復訓練上,盡量要采取多元化訓練理念,避免局部負荷過大。哪怕是運動員對訓練安排認可且認為自身可以承受的情況下,仍然要進行優化整改。不應該追求短快平,而是應該考慮到長遠利益;需要穩扎穩打的練好基本功;負荷量一開始不能過高,需要一點點適當提升。對于比賽而言,若是對抗激烈,教練員需要結合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做出戰略安排,不可以罔顧運動員的身體實際,一味的追求名次,而是應該將運動員的身體放在第一位。運動訓練需要個性化安排,不同的人設計不同的計劃,尤其對嘉興隊青少年柔道運動員的訓練中,由于這些運動員的技術水平和身體素質不高,制定的計劃要考慮到運動員的實際,保證運動員能夠穩步成長和進步,特別是注重風險的防護,盡量減少損傷出現的概率。
通過對嘉興隊青少年柔道運動員致傷原因的調查中,嘉興隊不少運動員出現損傷時因為準備活動這一因素導致。細化來講,準備活動呈現多元化,在準備活動中可以按照以下步驟安排訓練:① 訓練開始前讓隊員通過慢跑或者游戲慢慢進入訓練狀態,充分拉開肌肉靈活性;② 拉伸準備活動,根據訓練內容,有針對性的對各關節和肌肉進行全方位,多方面的拉伸;③ 專項準備活動,準備活動的內容安排與專項技戰術密切結合,通過專項準備活動直接進入到下面的正式訓練環節。
柔道中的加強自我保護首先要注意自己倒地后,不要再拽對方。運動員在日常對抗訓練時,提前溝通也是預防傷病的重要方法,雙方應以保護自己,保護對手為主,再進行對抗訓練,盡量減少對他人造成的傷病危險。如果對手使用的技術形成,運動員應以保護身體為出發點,來做出相應的受傷保護,而不應該為了減少失去的分數而強行制動身體,尤其是腰部,在倒地前運動員扭動腰部轉體等動作,是對腰部損傷嚴重化的原因之一。同時,一旦施技成功后,需要控制對方。柔道運動中很多的關節損傷多數是由于受身動作不及時,正確的受傷保護應該是收腹、屈身、收緊下顎,側身著地有利于減少落地的沖擊力,一定程度上減少頭部挫傷等,減少損傷的風險性。其次,運動員訓練期間應具備防范意識,針對敏感部位如頭部、膝蓋、胸部等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一旦摔倒應及時受身保護,降低損傷的可能性。
柔道運動中,手、肘和對手的手、腕、膝部有接觸的可能性大,若是想要取得勝利,制服對手,需要先搶占先機。就需提高身體的整體素質,薄弱部位的力量訓練需要提上計劃日程,特別是屈肌肌群及股四頭肌這兩個部位。至于如何達到這一目的,可以力量啞鈴、彈力繩進行訓練。借助上述方式能夠使身體增強力量感,對于柔道而言,對抗性十分突出,運動員需要靠力量、速度、技巧等戰勝對手,自身力量的改善,反應等這些綜合素質也會得到提高,身體素質的提高,減少比賽中的損傷。柔道比賽中會較多的運用到各關節,手、腕、膝等關節需要承受較大的沖擊力,提高這些關節的靈活性,可以有效減少比賽中損傷事故。
嘉興隊青少年柔道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出現運動損失已經是常態化事件,具體包括如下幾種:一是肌肉肌腱損傷;二是韌帶損傷;三是關節損傷。一般以急性為主,中度受傷的占比較高,重度最少,對于柔道運動員的損傷部位來說,肩關節、大腿、肘關節等部位占比較大,其中,關節損傷的概括最高。受傷的原因多種多樣,涵蓋技術動作錯誤、疲勞訓練等。
教練員需結合運動員的實際情況來定制訓練計劃,不能千篇一律的對所有人員都實行一樣的計劃,計劃制定時要考慮到運動員受傷這一因素;避免運動員在狀態不佳如疲勞或有傷的情況下過度運動;若是比賽或訓練可能會發生事故或損傷,應該提前預見到并做出奉獻應對,讓運動員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教練員應多關切有傷病的運動員,從而更深入的了解運動員傷病的情況,根據運動員傷病的情況做出相對的訓練方案。要時常與運動員溝通,不僅在訓練上,還要在生活上給予運動員一些思想上心靈上的幫助,讓運動員感受到教練員的關心,從而給自身曾添信心。這些都有利于運動員傷病的恢復。在運動員恢復傷病的過程中,也要注意運動員傷病的恢復情況,悉心指導,讓運動員在恢復過程中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防止傷病再次發生的可能。在訓練結束后要總結每一次訓練課的內容,對個運動員做出相應的指導。提醒運動員在訓練中對自身的保護,在平時生活中也需注意安全,防止傷病的發生。
運動員應該對運動有足夠的了解,包括其中的危險性,要有針對性的提高相關部位的力量,增強易受傷部位的保護,如膝蓋、腰部等。這些關節部位上的練習,有利于提高訓練水平和防止傷病發生損傷率的出現。在平常訓練中小關節,小肌肉群的練習也非常重要,小關節和小肌肉群肌肉力量的提升有助于保護肌肉損傷,提高訓練水平,對抗水平,防止傷病的發生率和降低傷病的損傷程度。加強運動員對此類相關知識的認知和學習。教練員應多給運動員講解理論知識,豐富運動員對項目自身多方面的了解。監督訓練計劃的執行情況,如果訓練存在問題或運動員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下要及時告知教練員,調整訓練安排。訓練需要合理的科學安排,根基運動員自身的情況,針對性的對運動員做出不同程度訓練量的大小。避免負荷過量,導致運動員訓練意識下降,身體機能供應不上,出現虛脫,過度勞累,發生損傷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