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又元
要打牢現代化城市的消防風險防控工作基礎,首先要明確消防安全存在的問題,堅守底線,與時俱進地完善消防管理工作的機制和建立領導責任體系,創新消防安全防控的管理模式,提升火災的應急和救援能力。消防安全技術服務化為城市消防安全管理注入新動能,黨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門對消防安全的高度重視,極大地提高了消防安全的救援效率,減低了火災損失,有效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消防管理部門應結合城市規劃結構以及各行業特點,按照相關規定對其開展消防安全隱患檢查,督促單位落實主體責任,積極整改火災隱患,保證城市正常運行、有序發展,經濟快速增長。
為實現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要求,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提升人民生活的安全感、幸福感是當前的首要工作。消防安全隱患的排查工作關系到每個人、每個單位,應該做到人人重視、人人有責[1]。就當下來看,我國居民的防火意識缺乏,認為火災屬于極少數的個別事件,因為其易燃、可燃物不在自己身邊,所以火災不會真發生在自己身上,因此對消防安全不重視,在使用火源和電器時也存在操作不規范的現象,導致一旦發生火災,自救和互救非常困難。消防部門在消防安全管理常識、防火行為宣傳教育上工作不到位,大多數防火宣傳工作采用新媒體進行宣傳,如采用電視公益廣告、城市墻面廣告等形式,宣傳形式相對較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執行和監督,城市建設中消防設施的設計出現諸多疏漏,預防火災隱患的措施做得不到位,隱患排查、危險源整改不及時,人民群眾不能自覺遵守消防規章。
第一,消防安全的防控不到位,導致發生火災時損失嚴重。相關部門開展防火工作時,對管轄區范圍內消防安全設施進行檢查,因管轄區規模較大,情況復雜,檢查過程中難免有疏漏,同時由于節假日城市人群流動、單位員工去留問題復雜,加巨了消防安全隱患管理工作的難度。第二,消防安全隱患排查過程中,對于消防設施的檢查不夠嚴格,比如有的單位滅火器存在過期的情況,但是在開展消防安全檢查時,沒有覆蓋所有的消防設施,有所遺漏,一旦發生火災,這些過期的、質量不合格的消防設施會延誤撲救時間[2]。第三,單位主體消防意識薄弱,檢查之后,對危險源的整改工作也不及時,火災的源頭問題得不到解決,防控難以進行。第四,現代城市建設高樓聳立,安全隱患的排查,施工單位陽奉陰違,建筑材料中的可燃物、線纜材質不過關,一旦被引燃,火災發生的概率較大,火勢蔓延極快難以管控。同樣不可控的因素如自然界時常觸發的災害——雷擊、閃電火花觸發的火災,都屬于安全隱患排查的難以控制源頭。第五,受到各方因素及消防設備設施、城市化結構改革和儲備人才的影響,現代城市在發生火災后,消防救援效能較低。
消防安全工作責任考核工作由政府組織,消防部門主責,但其他部門參與較少,消防安全職責不明確,對本行業、本系統所屬單位的消防安全疏于監管,或監管不到位,檢查工作流于表面。單位、個人都不重視消防安全的防范,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的火源使用疏忽,導致監管難以執行,管理機制形同虛設,消防安全風險的防控不到位。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權責明確制度下,要進一步健全消防安全責任制,提高公共消防安全水平,深化“全民消防”工作機制,建立常態化排查機制和建立依法查處行為,才能預防火災和減少火災危害,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消防工作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按照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的原則,實行消防安全責任制,建立健全社會化的消防工作網絡。
加強消防安全常識的普及,在政府部門的帶頭下,各大新媒體發揮其傳播性,在節假日推出消防安全專題,積極引導廣大人民群眾關注消防、參與消防,自覺維護消防安全。消防部門需要對火災案例進行反思,分析造成火災發生的原因、救援結果,以及火災源頭是否排查。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一是對相似或者相關聯的單位主體、企事業單位進行安全隱患排查,做好火災防控;二是以現實發生的火災事故作為教育案例,可以起到警示作用,敲響群眾火災防控的警鐘,有利于其對預防方法的學習以及自救方式的掌握。宣傳教育的重點放在預防和火災現場逃生、初期火災撲救、火災報警知識方面,城市居民群眾積極參與消防安全預防、救援工作,降低火災的發生時生命財產的損失率。城市中人員密集場所的單位主體,要組織制定滅火救援應急預案,定期組織開展演練;建立滅火救援社會聯動和應急反應處置機制,落實人員、裝備、經費和滅火藥劑等保障,根據需要調集滅火救援所需工程機械和特殊裝備,增強商場、影院、小區居民樓消防安全風險控制的實施力度[3]。開展消防安全工作,管理者和群眾全員參與其中,消防安全知識的培訓才有效果。各地消防救援機構應認真落實應急管理部和消防救援局的要求,緊緊依靠黨委政府,推動行業部門,督促社會單位,聚焦風險防控,強化工作措施。
城市建設要將消防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將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車通道、消防裝備等內容的消防規劃納入城鄉規劃,并負責組織實施,確保消防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4]。消防部門應積極引入先進的消防設備以及技術,并建立遠程監控體系以及網絡監管系統,實施消防安全的動態監管。最后,根據國家出臺的相關消防法律制度、文件和城市發展速度,及時更新消防安全管理規章制度,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完善城市消防安全管理的機制,提高消防管理的意識,將消防安全責任壓實到每一個人身上,設立領導分管責任,將責任分級管理、團隊互相監督共同實施。
組建優秀消防隊伍,加強對其消防安全知識的培訓,實現科學化、規范化的救援行動。根據當地經濟發展和消防工作的需要建立專職消防隊、志愿消防隊,承擔火災撲救、應急救援等職能,并開展消防宣傳、防火巡查、隱患查改。采用多元化技術手段對安全隱患進行排查,實現動態監控,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到組織、單位、個人,組建消防安全風險防控的一張大網,有效控制火災發生,有效降低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的損失。
火災事故發生的因素多種多樣,主要的原因包括消防安全管理的體系不完善、民眾消防安全意識不強、安全隱患的排查不嚴謹。總之,要提高城市消防安全風險防控的力度,需要大力開展消防安全知識宣傳,提高人民眾的消防安全意識,開展群眾性的消防工作,確立消防安全責任管理人,簽訂防火災的安全責任書,利用專項資金建立志愿消防隊或微型消防站,開展城市防火安全檢查、消防宣傳教育和應急疏散演練,提高城市消防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