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艷玲
(鹽城工學院 數理學院,江蘇 鹽城 224051)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不可割裂。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人才培養的應有之義,更是必備內容。
科技創新的根基在于基礎研究,基礎研究的根基在于數學。從量子信息技術到材料的加工制備,從華為的5G到順豐的物流、美團的配送鏈,新興技術和新興產業每一關鍵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對數學問題研究和探求。高等數學作為一門典型的自然科學課程,所體現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是實現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高等數學作為理、工、經、管、文、法各專業的通識教育必修課,是學時最長、涉及師生最多的課程,是學習后繼專業課程和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工具和語言,也是學生考取研究生的必考科目,其重要性可見一斑。高等數學的主要內容-微積分是人類文明的高度結晶和重要組成部分。人類近現代文明史充分證明,微積分的產生對科學技術與生產力的迅速發展產生了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高等數學課時緊、內容多、知識難,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課程不及格率相對其他科目較高。基于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和邏輯,很多學生無法忍受數學定理證明的枯燥乏味和數學公式及符號的多種多樣,使得傳統的數學課堂無法起到有效地學習效果。因此,引入課程思政理念也是對數學課堂的一次改革,對數學課程教學改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數學課程既要傳授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定理,還要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學中深化思政教育,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學中在講好理論知識的前提下,結合數學學科特點,因勢利導,深入挖掘數學課程所蘊含的德育元素,從傳統的只注重專業知識的教學轉變為站在立德樹人的高度,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高等數學課程思政的內容應該堅持以知識傳授、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原則,不能僅是思政元素和數學知識的摻雜,而應該深入挖掘高等數學課程中的德育元素,知識傳授、價值引領與能力培養相結合,將我國古代數學成就、當代建設成就、哲學知識、數學人物和數學史等融入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人文精神與道德情操的熏陶,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通過課程思政對學生的品德修養,勤奮精神,治學態度,合作理念,創新意識等各方面進行教育引導,修煉學生品格,促進學生道德素質的健康發展。
早在戰國時代,中國就有了極限思想,哲學家莊周所著《莊子·天下篇》中提到“一尺之椎,日取其半,萬世不竭”。三國時的劉徽在《九章算術》里提到“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是對極限思想的深刻論述。中國這兩個富有極限思想的例子,要比歐洲早一千多年。授課教師在講授這些內容時,應該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我們祖先的聰明智慧,加強對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大學生不僅在學校學習知識,而且通過社會實踐逐漸走向社會,教師作為學生進入社會的主要引導者,需在課堂教育中注重學生價值觀、消費觀的培養,幫助學生約束自己。比如,在兩個重要極限單元講解中引入經濟問題中的復利案例,通過該案例講解使學生明確“套路貸”“校園貸”“高利貸”對家庭和個人的危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
教學活動中的大量生活案例讓學生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并學會分析社會現象,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增強使命感。如在函數最值一節,用易拉罐的設計引入,讓學生觀察飲料公司的易拉罐形狀,從它們相同的外觀設計,告訴學生:企業要考慮用最低的成本獲取最高的利潤。因此,在易拉罐設計時,除考慮外包裝的美觀之外,還必須考慮所用材料最少、焊接或加工制作費最低等,由此引入最值。
比如講授曲線凹凸性與拐點,授課教師可以將彎彎曲曲的曲線比喻為成長的道路,求學歷程乃至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讓學生明白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樹立遠大目標,堅定理想信念,把人生拐點視為一個個人生亮點,鼓勵學生發揚百折不撓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高等數學的思想方法對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也起著重要作用。極限分析法有豐富的數學內涵,它架起了事物的運動與靜止、有限與無限、過程與結果、量變與質變、體現了矛盾、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
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升教師的思政素養:
首先,教師要努力學習新知識,研究社會新熱點,巧妙地把社會熱點問題融入高等數學教學中。通過教師黨支部組織生活會加強教師對“課程思政”在培養、教育學生方面的重要性的認識,并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集體學習,研討將熱點問題融入高等數學教學的方法、途徑及切入點。
其次,在教育理念上,教師需提升自身德育水平,以積極平等、關愛、尊重、信任的心態面對學生,樹立教師的榜樣作用,憑借人格魅力和學識能力獲得學生的認可,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再次,在院校層面上,可多組織教師參加校內外培訓,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培養出具有扎實數學基礎、善于創新改革等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團隊,進而有效開展數學課程改革、教學創新等活動,提高教師教學和課程開發能力,從而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高等數學課程思政建設是教師遇到的一個挑戰,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樹立新穎的教學思維,讓融化在數學中的德育元素成為學生求學、做人、做事的動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