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 帥
(大慶市圖書館,黑龍江 大慶 163318)
公共圖書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是深化公共文化需求,是服務供給所進行的結構性改革。努力提高現有的資源利用率,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適應性,是當今公共圖書館做出改變的重要舉措,也是貫徹落實民主、參與、共享、責任等現代教育先進理念的體現。提高大眾文化意識,是對目前已有的文化進行逐步地深化,并不斷創造出新的文化來去豐富自身的一個過程。當前,公共圖書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正如一只剛剛破殼而出的雛鳥,國家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提供了大力支持,而如何創新服務理念和服務方式則成為需要進一步要研究的問題。
1)公共圖書館的定義。公共圖書館是為人們服務的圖書館,它不盈利,也沒有公益的盈利性舉措,一般靠著政府稅收來維持日常的運作。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對象十分廣泛,上到耄耋之年的老人,下到牙牙學語的孩童,所有的普通公民都可以去圖書館借一本書,就著每天的陽光慢慢品味。與專業圖書館不同,公共圖書館提供的方向更偏向于非專業的圖書,圖書館中的館藏大多是綜合性的。例如:公共信息、互聯網基礎、工具書等。除此之外還會提供足夠的讀者活動的場所以及保障閱讀者能夠進行流暢閱讀的基礎設施。這類的圖書館也有區別于各自的地方,他們很多都會收集與當地地方特色有關的書籍和資訊并予以保存。
2)文旅融合在圖書館這一標志上的體現。1995年,王世偉在《論圖書館旅游功能的發揮》一文中論述了圖書館作為典型文化機構,與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購、娛”和三大資源體系的關系,就其中的發揮圖書館的旅游功能這一項提出了許多的構想。到2018年4月8日,這些構想終于從天空中落下了。2018年,新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掛牌“詩與遠方”,圖書館與旅游走到了一起。基于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大背景,公共圖書館應當如何順應潮流,抓住機遇,開展文旅融合的工作實踐,就成為大家思考與關注的熱點。公共圖書館應不斷創新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根據實際需要,切實采取措施,使得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和旅游文化傳播相結合。如何和文旅融合這一大背景下,通過文化提升旅游的品質,通過旅游使文化得以更加廣泛的傳播,實現公共文化的優質資源和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目前迫切需要考慮的。
3)文旅融合與公共圖書館二者之間存在的問題。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公民的知識水平也不斷在提升,人們對于文化的需求表現出更加多層次的特點。旅游業在文化方面的空缺,使之成為文化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文化與旅游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文旅融合成為未來的必然趨勢。在旅游文化消費活動中,最普遍的文化消費習慣莫過于逛當地博物館、參加主題活動,試問如果去一個地方旅行,有哪個旅行者會只顧在這個城市的衣食住行,而忽略了這個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呢?公眾的文化消費中涵蓋了很多旅游要素,使得旅游成為文化消費的重要載體,但是大多數游客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就減慢了對相關行業的刺激,這就導致游客對于文化的需求低于旅游景點所能提供的文化供應,產品需求與供應的不對等。不少圖書館也因為有一定的旅游價值,但由于其濃厚的文化屬性,在一定程度上蓋住了它的旅游價值,所以沒有能夠得到足夠的開發。
1)圖書館將側重點偏向文化的發展。我們可以將公共圖書館與周遭的省和市相聯系,形成一個覆蓋面、黏著度高的全新的文化圈子。公共圖書館的建設并不止由僅僅一所圖書館來完成,因為它所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這使得我們得到一個新思路。我們完全可以聯合多個地區的圖書館進行合作,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相互關聯的文化體系。這樣他們各自的圖書館文化就不是孤身行走在森林中,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的關系盤根錯節,這樣就可以給游客形成了去過一個地方,還想去另一個地方,甚至想去集齊這些地方的沖動。這些圖書館可以在共同壯大的過程中共同發展,以一個地區帶動其周邊多個地區公共圖書館的旅游文化的建設。同時,我們也可以利用如今的信息全球化來進行數據的高效率管理、資源的高速度共享,達成對旅游游客的高品質的文旅融合新品牌。
2)開辟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圖書館。在開辟以具有本地特色的圖書館之前,首先要考慮是什么吸引游客來圖書館。游客到一個城市旅游,肯定是因為要想親身體驗這個城市的特色項目,而圖書館想要做出具有本地特色的風格,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找到合適的突破口,比如可以以館藏特色文獻為突破口。例如某個圖書館的特色館藏資源是古籍,就可以以古籍為突破口,優化古籍服務。如果特色館藏是地方文獻資源,就可以以地方文獻為突破口,優化館藏文獻特色化閱覽服務。古籍、地方文獻是最能體現館藏特色的文獻資源,是一個地區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具有鮮明的地域性、資料性、時代性的特點。我們可以把這個為核心,向外做出多層次、多方面的拓展,像故宮一樣推出文化古籍的周邊或者用詼諧幽默的角度去將這些書籍編入講解詞,定期定點在圖書館內進行文化教育等,使之成為這個地區獨特亮麗的風景線。一個地方要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影響,就一定要有特有的文化,為了讓廣大游客記住這一點,就要用足夠獨特的旅游文化。城市圖書館的這一特色項目逐步成為廣大市民和游客了解一個地區文化底蘊、不同歷史時期及不同發展階段成果的不可或缺的渠道。
3)圖書館的智慧旅游。同樣的我們可以運用智慧旅游理念來指導一個地區的旅游文化信息資源的開發與服務研究。智慧旅游利用信息化的技術,把一些旅游資源進行整合,然后為廣大游客量身定做,提供適需對路的旅游產品。在游客普遍越來越散客化、個性化的今天,如何讓游客不管在旅游前、旅游中還是旅游后,能夠隨心所欲高效便捷地獲得旅游服務,達到“輕松出游、游有所得”的效果,是智慧旅游的根本出發點。而這與公共圖書館的建成理念不謀而合,對于以后的發展規劃更是走上了高度同步的道路,看似兩個互不相干的行業卻站在了同一個方向,這也側面反映了二者煩人契合度。應遵循資源配置合理化,目標效益最大化,在保證建設效益的前提下降低發展成本,盡量使投入的資金做到循環利用。
公共圖書館與文旅融合正面臨著非常重要的發展窗口期,而公共圖書館也正在全面建設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國當代旅游業飛速發展,公共圖書館正在積極推進與旅游業的交互。建設這項任務無疑是公共圖書館服務工作中一項艱巨而有意義的工作,文旅融合的環境大背景為讓我們多出來許多角度去觀察社會的發展及變革,隨著文旅融合工作的推進,必將會有更多的新思維、新舉措,使我們的公共圖書館工作做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