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 爽 解 波
(寧夏警官職業學院,寧夏 銀川 750021)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師生讀者服務需求呈現多元化。館員如不加強自身學習,將無法適應信息化的時代需求。探討高校圖書館員繼續教育問題正當其時。
為了探尋高校圖書館員繼續教育現狀,筆者以寧夏警官職業學院圖書館為例,對圖書館工作人員2018-2020年繼續教育情況進行調研。
該館近兩年來為提升館員業務能力開展了一系列繼續教育工作。從教育對象上看,繼續教育基本涵蓋了所有館員。從教育形式上看,主要采取線下教育為主,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包括業務培訓、專家講座、考察參觀等。從教育內容上看,主要包括了圖書館學基本理論、圖書館工作技能以及信息素養教育、學術規范教育等。從教育頻率上看,平均每年開展2-3次。
首先,繼續教育工作采取“一刀切”方式對所有館員進行無差別培訓,缺乏針對不同崗位、不同專業背景、不同工作經歷的館員進行具有針對性地培訓,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培訓效果。其次,繼續教育主題設置不夠均衡,銜接性不強,導致館員能力提升不夠均衡。如:近兩年的培訓中未開展過職業道德方面的培訓,導致后續入職館員對職業道德認識不深;關于圖書情報理論前沿、師生的信息行為規律等主題涉及的少,對館員科研能力的訓練鮮有持續深入的探討。
業務培訓作為高校館員繼續教育的主要形式多以傳統的理論講授為主。在這種模式之下,教師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館員提問交流的時間非常有限,全程參與度低,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
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科學的測評機制進行檢驗。而高校圖書館對此普遍缺乏重視。效果測評的方式較為隨意,缺乏制度保障,學法量化指標進行衡量。科學測評機制的缺失導致圖書館無法根據館員需求和意見調整計劃,從而影響了繼續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高效的激勵機制有助于激發館員參與繼續教育的熱情。當前,高校館員參與繼續教育的積極性不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激勵措施。未將館員參加繼續教育與日常考核、年終評優評先掛鉤也沒有給予任何精神獎勵,參與與否全憑自覺,這樣一來繼續教育的實效大打折扣。
科學的課程體系是繼續教育取得實效性的重要保障。館員繼續教育課程應當以圖書館的發展戰略為目標解決館員工作的實際需求,并與館員個人的職業發展規劃相結合,全方位提高圖書館綜合競爭力及館員專業素質。課程設置應遵循共性與個性相結合的原則,既考慮全體館員的共同需求,也照顧每位館員的個體需要。最終形成系統性、動態性的繼續教育課程體系,全面提升館員的專業素質和服務水平。具體說來,課程設置應當包括提高館員核心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課程,如以培養館員專業素養和工作技能為目標的圖書館學理論前沿、現代信息技術等課程,以提高館員溝通能力為目標的心理學、傳播學等課程。此外,應增設加強館員職業認同感、職業禮儀、職業道德等課程,在課程設置上統籌兼顧。課程設置還應考慮到館員的個體差異,如對新館員開展崗前培訓,并為新館員提供職業咨詢和心理輔導課程,使新館員盡快適應工作環境。非圖書情報專業的館員應接受圖書情報專業理論與技能的培訓。
一方面,為了提高學習效率,線上教育形式必不可少。高校圖書館可以集中資源建立館員繼續教育網絡學習平臺,共建課程體系,共組教學團隊,共享教學資源。另一方面,精選線下教育培訓內容,多參加一些參與度高的培訓如專題研討會、主題工作坊等增強繼續教育的實效性。
高校圖書館可以運用柯氏四級評估模型對館員繼續教育的效果進行測評。柯氏四級評估模型包括學員反應、學習、行為和結果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的測評可以采用訪談、問卷等方式進行。第二階段的測評則應根據繼續教育的內容分別采用筆試、情境模擬、實踐操作或成果匯報等方式進行。第三階段的測評可以從測評對象及其領導和同事三個維度展開,采用考核、觀察、談話的方式進行。第四階段的測評則可以通過訪談、觀察或問卷調查等方式進行。高校圖書館應當為館員建立繼續教育檔案,詳細記錄館員的每一階段表現并做好數據匯總、分析和比對,為下一階段的繼續教育工作做準備。
高校圖書館可以建立繼續教育學分制,將館員所接受的教育時長和每一次的考核結果換算成相應的學分,實行累計積分。對學習態度端正效果良好的館員給予一定的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對于學習積極性不高、態度不端正、學習效果不佳的館員采取必要措施給予懲戒。只有獎懲分明、令行禁止,館員繼續教育的積極性與實效性才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