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勤霞 張 輝
(洛陽市興通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河南 洛陽 471000)
隨著交通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公路建設里程持續(xù)增長。作為第四紀的一種特殊沉積物,黃土顆粒含量大、孔隙率大,且具有易沖刷、濕陷性等特性。尤其是浸水后,在自重應力等作用下,黃土自身結構將發(fā)生變化,附加變形顯著。加之天氣惡劣,路基極易產生大量病害,如不均勻沉降、滑塌、失穩(wěn),嚴重影響路基承載力。若這些病害問題得不到重視,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嚴重制約我國公路建設事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為此,如何解決濕陷性黃土路基病害問題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一個難題。本文從濕陷性黃土特點入手,首先分析了濕陷性黃土的幾種常用處治方法;然后以某公路工程為研究對象,結合病害調查結果,最終提出了灰土擠密樁防治方案,希望能夠有效消除濕陷性黃土病害,提升工程整體質量。
黃土是第四紀時期形成的土狀堆積物,相比其他土質,黃土較為疏松,其特點為多孔性、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層理不明顯、透水性強、濕陷性等。黃土是在干燥氣候條件下形成的一種多孔性具有柱狀節(jié)理的黃色粉性土,當受到水浸濕后,由于黃土濕陷性特性,將會產生嚴重沉降問題。因此,在濕陷性黃土地區(qū)修建公路工程時,必須先對黃土濕陷性有所了解,才能保證采取的地基處治方案科學、有效。一般情況下,可通過濕陷變形系數(shù)來表述黃土的濕陷程度。濕陷變形系數(shù)是指在自重等因素的作用下,單位厚度的土樣遇水后將會產生一定濕陷量,可通過土壤浸水壓縮試驗來確定該濕陷量,黃土濕陷性特性直接反映出了黃土對水的敏感程度,也可通過濕陷變形系數(shù)來準確判定黃土的濕陷性等級。從力學性質角度來講,濕陷性黃土的特性主要體現(xiàn)在3點:
1)結構性。濕陷性黃土結構強度變化較為明顯。沒有破壞結構強度,或未出現(xiàn)軟化情況時,往往會呈現(xiàn)出壓縮性低、強度高等特點。若一旦破壞其結構性,其力學性質將發(fā)生巨大變化,體現(xiàn)出軟化、濕陷性等特點。
2)欠壓密性。因地質條件的影響,導致濕陷性黃土始終處于一種欠壓密狀態(tài),無法壓密。
3)濕陷性。基于黃土自身特點,濕陷性黃土濕陷變形問題較為突出。要求在施工前,必須做好地基處理工作。
1)強夯法。強夯法多用于孔隙及含水量較大的軟弱粘性土地基。其加固原理為在強烈沖擊能作用下,土層可產生巨大壓力和沖擊波,從而壓縮土體孔隙,并在夯擊點周圍形成裂隙良好的排水通道,便于順利排出土內孔隙水,保證土體快速固結。
2)灰土擠密樁法。灰土擠密樁法不同于強夯法,屬于橫向加密處理。是指在成孔過程中,通過橫向擠壓周圍土層,促使樁孔內土向周圍擠壓,從而增強樁間土的密實性,隨后向樁孔內裝入備好的灰土,并一層一層振搗壓實,直到滿足設計標高,并由此形成復合地基,全面提升地基承載力。
3)水泥土攪拌法。水泥攪拌樁施工中,采用的固化劑為水泥、石灰等材料,利用深層攪拌設備,強制攪拌軟土和固化劑,從而產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學反應,增強地基的強度、整體性。在濕陷性黃土地基加固中,水泥攪拌樁具有施工便捷、成本低、加固效果良好等優(yōu)點。
某公路工程沿線多為黃土層,厚度大,呈中等-強濕陷特點,5~10m為濕陷層厚度范圍。為了消除濕陷性,有效提升路基穩(wěn)定性和地基承載能力,經多方商議,最終決定采用灰土擠密樁處理本路段濕陷性黃土問題,希望能夠通過灰土擠密樁施工,消除黃土濕陷性,達到理想的處理效果。
1)施工準備。施工前期,需做好清表和土方開挖工作,要求開挖至灰土樁設計頂標高處,現(xiàn)場做“三通一平”、根據(jù)基礎平面圖進行軸線、樁位測量與設置。為了保證后期大面積施工質量,可先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路段作為試驗段,從而確定各項施工參數(shù),比如填料分層厚度、夯擊次數(shù)、灰土拌和量等等。待試驗段檢驗合格后,才能進行大面積施工。
2)材料選擇。(1)石灰。石灰是灰土擠密樁施工工藝的主要材料,可采取新鮮的生石灰,保證石灰內活性CaO+MgO含量在55%以上,粒徑不大于5mm,含石量小于或等于5%。(2)土料。按照設計規(guī)定,合理選擇土料。要求采用塑性指數(shù)4以上的粉土,其有機質含量不得超過5%,嚴禁使用粗粒土、膨脹土等。
3)測量放樣與樁位布設。按照設計要求,將路基邊樁、中樁等位置測定出來,并確定各樁位和路中心的間距,并布設路線控制樁。布樁時,要求采用正三角形,鉆孔深度控制在30~40cm,φ2.5cm,并灌入白灰標注及編寫樁位號。
4)成孔。在灰土樁夯實加固地基當中,成孔至關重要,成孔直接的優(yōu)劣,對夯實效果和地基承載能力影響很大。按照成孔是否取土劃分,可將其分為2大類,第一,排土法成孔,又包括2類,即人工法成孔,長螺旋鉆機成孔。第二,擠土法成孔,又包括三類,即錘擊沉管法、振動沉管法及沖擊成孔法。其中適用性最強的為沖擊成孔法,基本上不受地下水等因素制約。按照施工要求,灰土擠密樁施工中,可按照“外—內”的順序進行設置,為了避免振動擠壓過程中,相鄰孔會出現(xiàn)縮孔、塌孔等問題,同一排當中可間隔1~2孔布設。在整個成孔施工中,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鉆進進入施工現(xiàn)場之后,可按照樁長進行鉆塔、鉆桿安裝,嚴控鉆具長度,避免因長度不合適,影響鉆孔垂直度。第二,鉆機定位后,可先做相關檢查,鉆尖和土樁點之間的誤差要嚴控在10mm以內。與地面接觸后,要放慢下鉆速度,特別是遇到地表硬層、凍土層時,應先通過風鎬等將硬層、凍土層鑿破后,再進行鉆進施工。第三,鉆至設計孔深,需做好各項檢查工作。比如,鉆孔深度是否達到要求,是否存在虛土等等。
5)夯實成樁。采用100~300kg夯錘進行夯實成樁。在夯實過程中,主要施工流程為先連續(xù)對孔底處進行8次夯擊,待保證地基土密實度滿足要求后,按照“一填三夯”的原則進行填筑施工,成樁之后,便可通過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并進行灰土墊層填筑。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fā)展,承載著經濟往來、人員與文化密切交流的公路網(wǎng)愈加完善。公路建設規(guī)模與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qū)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標,隨著公路建設里程的持續(xù)增長,目前,我國已形成了覆蓋面廣、道路狀況優(yōu)良的公路網(wǎng)絡。黃土是一種黃紅色、含鈣質的粘性土,其特性為滲透性、濕陷性和易崩解性強,不利于路基穩(wěn)定。為消除黃土濕陷性和有效防治路基病害,分析了當前公路工程建設中常用的幾種處治措施,其中灰土擠密樁是一種高效、簡便、成本低的加固技術,將其用于濕陷性黃土地基加固施工,可消除地基土的濕陷性,提高路基承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