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全利
(山東省滕州市博物館,山東 滕州 277599)
對于出土的文物而言,如果破碎比較嚴重且碎片不能整理,那么此時就可采用整體提取的方式做出處理,以切實地保障文物原始碎片的應有價值。借助于這樣的技術應用,以實現對繁雜文物清理以及找對等工作的便捷化推進,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文物損傷等的不良情況。如1980冬出土的秦始皇兵馬俑的兩件銅馬車,出土時破碎極為嚴重,僅二號銅車馬的碎片就達到1555塊,且碎片的分布毫無軌跡可循。經由相關專家的分析和論證,最終決定采用整體提取的技術,以在特定的實驗室中完成碎片的整理。正是在這樣的技術應用條件下,最終才有了兩件銅馬車精美完整地示于人前。
除了破碎比較嚴重的文物整理需要整體提取的技術做出處理,那些出土易碎的文物同樣需要這樣的技術,以保障其的完整性。通過這樣的技術應用,以在有效控制易碎文物完整的條件下,從而將其提取到實驗室完成相應的整理工作。這樣的處理在以往所進行的一項先秦墓葬考古發掘中用到過。墓室中有一件年代極為久遠的漆盤,出土時其木質的胎體已完全腐朽,表面的漆皮尚有一絲殘余,而漆盤的外形以及殘余的漆皮則完全地附著在土質之上。面對這樣極度破碎的狀況,采用單獨提取顯然并不現實。而后在多方分析和探究后,確定采用整體提取的方式處理。最終漆盤被完整地保存下來,多虧采用了整體提取的技術。
此類方法在整體提取得技術應用中是最為簡單的一種。通常來看,此類技術應用無需借助其他材料,通過土壤自身的強度即可達到既定的提取效果。鑒于此,這樣的方式僅對強度較高的土壤有效。然而土壤自身結構也有著一定的限度,那些大體量的文物單靠土壤的強度支撐,并不能整體完好地提取出來。因此,對于此類提取方式而言,另一個限定條件即是文物體量不可過大。以下是此類方法的操作步驟:1)首先將文物周圍的泥土清理掉。需要注意的是,整體提取過程中的“去除泥土”只限于將包裹文物的周邊泥土,以確保文物有一個土質的臺基。對于基本提取法而言,其中涉及的土質臺基通常呈現為矩形剖面。如果土壤強度較高,相應的剖面可適當調整為倒梯形,這樣對于減輕后續工作量也有突出作用,但應注意倒梯形側邊與地面的夾角通常應該控制在800左右。之所以如此,為的是切實地保障相關操作的便捷與高效,同時也有助于保障具體操作的穩定和安全。另外,文物邊緣與土質臺基邊緣的距離也應精細控制,一般應處在4—5cm,而土質臺基的高度至少應達到5cm以上。2)周邊加固。所謂周邊加固,即是通過一定的加固材料以對土質臺基周邊實施臨時性的加固,從而有效地規避可能存在的破碎。就基本提取法而言,相應的加固方法主要有紗布繃帶法、石膏繃帶法以及樹脂繃帶法等,具體采用哪種則應視具體的情況確定。
此類方法在整體提取應用中也比較簡便。其主要是借助于木質框架以實施相應的加固,從而達到整體提取過程的穩固。較之于基本提取法,這樣的方法更為穩定安全。相對而言,這樣的方法在土壤強度較高但提取物體量較大情況下比較適用,以下是具體的操作步驟:1)首先涉及的泥土去除,基本的操作與2.1.1一致,唯一不同的是,其中的剖面僅有矩形一種。2)周邊加固。對于套箱加固法而言,其中所涉及的周邊加固主要是采用木質框架具體實施,以實現對土壤緊密包圍。對于現場沒有合適的木質框架的情況,則可用表面平整的木板包圍土壤完成即可,但應采用繃帶在其外部做好繃扎。另外所涉及的底切處理,與2.1.3保持一致即可。對于提取物體量較大且土質堅硬的情況,相應的底切還可采用掏空插板底切法具體處理。以下是該類方法的操作步驟:順著木質框架的底邊向內平掏,在將泥土去除后進行底板的插入,此處木板以若干一定寬度、需要注意的是,具體操作的過程中,應先將兩端掏空,而后才可插入底板,接著使用磚墊實,以有效地規避木質框架內出現泥土滲漏的不良情況。在以上操作完成以后,即可對其實施固定處理。4)剛性支撐。完成底切處理以后,就應在與底切處理板水平的部位放置一塊剛性支撐板,而后在整體提取的應用條件下,以實現提取塊的滑動(見圖6)。最后通過支撐板的支撐作用以完成整個的提取,而后即可進行相應的整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此處的底切因同步實施了剛性支撐,因此做了一定的省略。
對于石膏提取法而言,盡管其對土壤強度的要求不高,且基本的操作也比較穩定安全,但是因石膏自身密度的限制,也就使得這樣的技術并不能普遍化地應用。就拿提取體量較大的物體而言,采用石膏提取法的話,勢必會造成提取塊質量的加重,而整個的提取工作也會變得極為復雜,甚至于還會存在很大的危險性。鑒于這樣的現實情況,所實施的提取務必要注重提取材料的選取,質量方面更應精細 把控。
對于發泡而言,其中涉及的人為操作務必要保證規范安全。由于整體提取過程中所使用到的聚氨酯泡沫主要由黑料和白料構成,這兩類液體一旦混合就會劇烈地發泡。 而泡沫固化以后,這樣的材料就會變得非常堅固,足以為內部的包裹物提供充分的支撐。另外,這樣的材料還可輕便地予以清除,盡管這樣的材料不可逆,但是在它與器物之間涂抹一層鋁膜和聚乙烯等材料,即可在使用后輕松便捷地予以清理掉,相對而言這樣的處理更為科學且高效,因此可作為推廣 使用。
由以上論述可以看出,考古發掘中涉及的現場文物保護,原本即是一項極為精細且復雜的工作。盡管整體提取法獲得了極為廣泛的應用,但是其對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消耗往往比較大。因此這樣的方法只有在做好充足準備的條件下才可有效應用,且應遵照相應的技術要求。具體來看,可以在安全條件下實施單獨提取的文物,即不建議使用整體提取的方式。確定需用整體提取時,應嚴格分析相應的土壤狀況和自身體量大小等具體情況,以選擇最為適宜的提取方法。一般地,土壤強度較高且體量較小時,可采用基本提取法具體實施;土壤強度高但體量較大時,適宜采用套箱提取法進行;土壤強度較差但體量較小時,石膏提取法可作為首選。另外對于土壤強度較差而體量較大的文物,則應采用聚氨酯泡沫實施提取最為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