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敏
(伊寧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新疆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835100)
群眾文化藝術活動作為群眾娛樂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們實際生活中具有重要影響,它不拘泥于形式,具有較大的自由空間,強調趣味性、娛樂性,能夠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因此,群眾文化藝術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得到快速發展,使得人們文化生活得到豐富,具有重要意義。群眾文化藝術活動開展是群眾文化深入人們實際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群眾文化藝術活動開展,既能豐富人民的社會生活,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又能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全面建設和發展,為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
文化藝術是一個范圍很廣的概念,是人們在發展和實踐中所認識的一種社會現象。任何一個國家和城市文化的形成都受到歷史的影響,文化藝術的產生與歷史有著密切的聯系。從廣義上說,物質與精神構成了文化藝術;從狹義上說,文化藝術是人文主義精神的映射。群眾文化藝術,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自己創造出來的,具有社會性的文化藝術。群眾文化藝術的主體即群眾,其建構發展的主要形式是通過個體參與,體現了群眾個體的精神世界。群眾文化藝術的內涵是:第一,群眾文化活動由群眾創造,并服務于群眾。第二,群眾文化藝術內容具有廣泛性、社會性、娛樂性,能夠給群眾帶來良好體驗。
1)群眾文化藝術發展具有多元性。我國是一個多民族過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民在生活、習慣、藝術上存在很大差異,因此,我國群眾文化藝術具有多元化特征。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水平不斷上升,我國群眾文化發展面臨新的趨勢和挑戰,群眾文化藝術活動有效創新成為促進群眾文化藝術發展的必然性條件。實際工作過程中,群眾文化藝術工作者應該有效挖掘群眾藝術文化的獨特魅力,推動群眾積極參與群眾文化藝術活動過程,構建良好的群眾文化藝術氛圍,實現群眾文化藝術的全面發展。2)群眾文化藝術發展具有平衡性。不同地區的生活水平和風俗習慣,決定了群眾文化藝術的不同之處,并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所以在新形勢下群眾文化藝術的建設和發展中,我們不能忽視城鄉之間的差異性。為了更好地發展群眾文化藝術重點,把解決城鄉地區差異性作為首要目標,大力發展均衡性文化,促進城鄉地區文化藝術的均衡發展。3)群眾文化藝術發展具有綜合性。群眾文化藝術發展,可通過文化廣場和文化活動中心的設置,促進群眾文化藝術的傳播與培。如,在文化廣場中設立圖書館,閱覽室,書畫活動室等上。另外,還增設了文藝活動場所,如報告廳等。群眾文化藝術發展過程中設置活動中心,可增設休閑設施、音樂美術教具等,為群眾提供綜合性的文化藝術空間,增強群眾對精神文化藝術的追求。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群眾文化藝術事業的形式也逐漸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這就要求我們在發展群眾文化藝術的過程中,把吸收國外先進文化與優秀文化結合起來,抓住發展機遇,有效地推進和優化各項工作,使其達到對社會文明的良性循環,實現民族文化精髓的弘揚和發展。所以,要以愛國、團結、奮斗、公正、公平等思想內容為主旨,在弘揚群眾文化藝術的同時,樹立良好的社會文明風尚,切實構建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此外,在群眾文化藝術的發展中要注意把握因地制宜的原則。比如,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通過與山鄉土劇種相結合,進行一系列優秀的文藝節目活動,在活動開展過程中不斷創新,使其整體水平得到提升,形成良好的文化活動導向。
開展群眾文化藝術工作,應加強對群眾文化工作的領導,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搞好科學文化知識的有效傳播,提高群眾的思想政治素質,增強其文化藝術素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另外,開展群眾文化工作還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項目資金投入力度,加大對群眾文化工作的支持力度,建立長效機制,使群眾文化事業持續發展。實際工作過程中,為了提高對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視程度,我們必須做好群眾文化工作,提高群眾文化隊伍的素質,建立終身學習制度,培養群眾文化藝術工作者始終保持學生的態度,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掌握信息技術,有效獲取信息知識,引導更好的群眾參與進群眾文化藝術建設過程中,促進群眾文化藝術不斷發展進步。
群眾文化藝術發展,需要一定的文化環境。實際工作過程中,群眾文化藝術工作者要有效創設文化環境,開展和建設群眾文化藝術活動,有利于發揮群眾文化的作用。所以,要想使群眾文化藝術得到更好的發展,就必須從文化環境建設入手,結合群眾文化活動的相關內容,對各地群眾文化活動中心、群眾文化藝術館進行優化改造,以提高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在營造文化環境的同時,大力宣傳優秀的先進文化,結合相關的社會主義文明教育,提高人們健康娛樂的審美能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不斷推廣群眾文化藝術內容。另外,在實際群眾文化工作過程中,還要加強群眾的感情交流、思想交流,文化活動的設計也應以群眾為載體,促進群眾文化藝術融入群眾生活。例如,在組織群眾文化藝術活動時,有針對性地分別開展了以青少年、婦女、老人等為主題的群眾文化藝術活動,使各個群體的成員都能積極參與其中,在促進其發展的同時,也給群眾以精神的熏陶、啟迪和教育,以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群眾文化建設的主要組織和主體是各級政府。文化建設是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關鍵和核心。群眾文化建設良好,則經濟繁榮、社會安定、環境優美,農民安居樂業。各個部門和單位要主動作為,在組織上,要把重點放在基層黨組織建設上,確保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順利進行;政府部門作為聯系群眾的紐帶和橋梁,要加強村黨支部建設,提高辦事效率,增強黨和國家在基層群眾中的威信,落實各項政策,同時要加強監督機制,防止資金挪用,提高群眾文化建設整體性 規劃。
開展群眾文化藝術工作,是群眾工作實踐過程的重要組成,承載和寄托著群眾的信仰。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諧社會形成,群眾文化藝術工作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物質生活不斷得到滿足,開始追求精神上的升華,群眾文化需要不斷發展,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任務就是提高人們的精神生活水平。新形勢下,有效開展群眾文化藝術活動,一方面可以滿足群眾個體精神需求,促進群眾健康生活,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社會文化藝術水平,建設現代化社會,促進群眾個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