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雪
(江西省吉安市萬安縣采茶劇團,江西 吉安 343800)
據相關考證研究顯示,民間歌謠是多位不知名詩人共同合作以廣大民眾日常生活為藍本,搜集各種有價值素材進行文學層次的加工渲染后形成的特殊文藝形式。這一集體化文學創作表達了人民群眾對人間百態原始淳樸的認識與理解,民間文學創作傳統隨著數千年的積累與沉淀,成為現代中國人文化視野與藝術審美觀念的一部分。通過采用不同的表現形式重新編排經典民歌民謠,能夠重新發掘民間藝術的文化宣傳價值,提高中華傳統文化在藝術創作領域的競爭力與生命力,讓古代民間文學創作成為現代藝術殿堂中的經典。
我們必須意識到民間歌謠首先—門通俗藝術而非科學,其生命力并非來源于邏輯結構的嚴密性和可證實性,而是深冊植根于民族文化與社會意識之中,其描繪的經典藝術形象表現了歷代國人集體b理意象,只要偉大的中華民族還屹立于世,這些民間歌謠就絕對不會失去藝術魅力與鑒賞價值,其強大的生命力已然被歷史所證明,其經典化過程具備毋庸置疑的必然性叫《詩經》的逐步經典化就是有力的佐證,眾所周知,春秋列國時期不同地域的基層民眾以本土的鄉土生活風俗為基礎創作了《詩經》中被孔子收錄中的大多數詩篇,孔子在重新編訂文化蟀的過程中重視民間詩篇所承載的文化傳承價值與歷史價值,將與儒家教義沒有明顯沖突的部分民歌民謠列入《詩經》中供儒學傳人學習。以孔子為開端,后世的董仲舒、朱熹等文化名人都以學習參悟《詩經》為提升自身文化修養、領悟先賢智慧的必哽過程。無論是在藝術研究還是文化傳承方面,以《詩經》為首的民間歌謠都完成了經典化。這足以證明我國傳統的民間歌謠具備充足的經典化可 能性。
文藝創作經典化的關鍵前提條件在于具備較高的社會影響力與廣闊自由的文化傳播范圍。對文學藝術的理解與價值評斷是具備強烈的階級性的,不同社會階層對民間文學創作有著不同的評價和體會,少數受到封建權貴階層豢養的文人所追捧的文藝作品不會經典化只有獲得大眾喜愛、反映底層人民真實生活的文學作品才能在千百萬人的傳唱中逐步經典化成為人類藝術的明珠。例如受到底層窮苦民眾歡迎和上流階層厭惡的各類民間花鼓戲,其中最有名的一首歌謠就被近代音樂家改編為《茉莉花》在全世界傳播,由此可見,民間藝術創作是文化輸出的關鍵助力。還有部分民間歌謠是通過成為社會輿論的一部分而獲得經典化的,例如《詩經》中的《無衣》、《國蕩》等經典篇目,曾多次被中國歷代反侵略戰爭中的英勇戰士所傳唱,民間文藝創作的主題思想與社會活動的發展方向一致時,民歌民謠就會換發空前的生機與活力,成為時代精神的文學化體現囹。
傳承至今的古典歌謠作為民間藝術的精華,體現了封建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人生觀和藝術觀,具備一定的價值觀教育效果。例如《擊壤歌》這一成篇時間最為古老的民間歌謠,擁有質樸剛健的文風和簡潔直白的遣詞造句手法,體現了原始社會農民群體開拓荒野、獨立自由的精神面貌和不畏強權、自主自立的人生態度,具備極高的社會史研究價值和獨特的藝術感染力,直觀地展現了農民群體永恒的精神追求,能夠不斷引起現代人的思想共鳴。民歌民謠經典化后所體現的正面價值取向都是由主導社會變革的人民群眾所塑造的,民眾對歷史人物和社會事件的好惡評價蘊藏于民遙中,對幸福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也在各類樂府情詩中有所體現,這些民間歌謠附加的歷史文化價值有待后人詳細朝研究。
通過一系列的調查研究,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勞動歌是接地氣的民間文化,是民間歌謠中歷史最悠久,最有傳承意義的歌種。在本次調研過中稱,將調查對象從較大的民間文學概念,到民間歌謠,再到歌謠中的勞動歌,再到最小單位的《川江船夫號子》一步步縮小研究范圍,最后再從最小的研究范圍引申出勞動歌的重要意義,較為有針對性的分析,也使內容比較集中,意義突出比較有針對性。下面將對調查研究進行歸納總結。首先,勞動歌是具有地域性的,且地域性對于勞動歌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意義。從《川江船夫號子》可以知道,川江,指長江進人四川境內的這一段這段水路,山高水急、江面狹窄,自古以來便以灘險水惡而聞名,《川江船夫號補》表現了川江行船的一個完整的勞動過程,展現了船夫們堅定樂觀勇敢的精神品格是一曲由船夫們的辛勤勞動和汗水譜寫成的勞動贊歌。由此我們也不難推測,其他勞動地域的勞動歌兒都會有其特定的意義。同時,不難發現,勞動號子本身的分類也有其創作的重大意義。勞動歌體現的是切實的勞動背景,反應的是勞動人民團結一致為勞動勝利而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時,我們可以探求到勞動號子的對于民間文學和文藝的重要作用。勞動號子蘊涵的是一種文化精神,這種文化精神主要體現為該文化內的人格精神的群體特征。“巴渝民間藝術大師”陳邦貴稱“川江號子是長江的魂魄”,不難看出川江上的船工面隊艱難的生活條件和繁重的體力勞動,勞動者以堅毅不拔的精神一如既往,堅持著自己的信念。是一種思想的高境界性,體現的是一種積極、上進的精神 追求。
民間歌謠的創作具備較強的自發性和時代性,是中國古典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經典化過程與一代代中國人認識自我、改造世界的進程完全同步,具備進步意義上的歷史必然性和時間持續性,是傳統文化逐步滲透現代社會藝術生活這一偉大進程的必經步驟。民間歌謠文學經典化是不可逆的社會文化現象,并非主觀理論建構與文化宣傳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