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偉
(故城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河北 衡水 253811)
我國很多地區執行的離退休人員資格認證流程是這樣的:首先,在離退休當時領取資格認證證書,證明養老金等領取資格。離職后,有時還要與用人單位簽訂帶有身份認證功能的合同,等待認證完成后,就可以憑借本人銀行卡或存折領取養老金。但是,每年仍然要完成一次認證的流程。隨著近些年的發展,相關工作得到了大幅簡化,辦事流程有所縮短,又給了一些人“鉆漏洞”的機會,出現了養老金冒領等現象。而一些還沒有改革到位的地區,又存在辦事程序依然繁瑣的問題。針對這種復雜的情況,有必要進行認真地研究。
1)認證環節問題。任何事情的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風順,離退休人員的資格認證也同樣如此。上文已經提到,有些地方對于離退休人員的資格認證一直在進行改革,但過于簡化的情況,有時會使得認證措施失效,甚至混亂。還有,資格認證在部分離退休人員看來,近似于要證明自己“仍然在世”,這使得很多老年人對于資格認證存在一種感性上的抵觸心理。在認證的過程中,有時甚至可能引發認證人員與離退休人員之間的沖突。再加上如果有工作人員不改進工作方法,更會加劇沖突,使得資格認證工作出現波折。
例如,有些地區在人員離退休之后,認證工作轉移至離退休人員戶口所在的居委會。離退休人員需要每年拿著相關材料去居委會進行認證。但在當前我國的社會發展形勢下,部分老人在離退休之后會選擇與子女生活在一起,也就因此而離開了戶口所在地。如果子女居住在其他城市,資格認證對于老年人來說就可能是一個不小的負擔。這種負擔不僅是經濟上的,也是心理上的。又因為資格認證不得不進行,所以使得一些老年人內心中帶有較為強烈的負面情緒。
2)福利冒領問題。在我國一些效益比較好的國營企業或者事業單位,資格認證不僅關聯著養老金,可能還有其他一些福利。所以資格認證如果出現問題,就不僅是養老金的單一問題,還會造成更大范圍內的福利冒領的問題。從整體來看,我國離退休人員福利冒領的現象一直沒有完全杜絕。有的老人在離世多年后,其福利仍然由其子女或者其他人員領取,此種情況屢見不鮮,頻頻見諸報端。這固然有處罰制度還不夠完善,震懾力度不夠的因素,但也與資格認證工作存在漏洞有緊密地聯系。
如上文所說的居委會負責認證工作為例。離退休人員一般都在某個社區居住了很長時間,與居委會工作人員比較熟悉,關系較為緊密。有時,居委會人員會因為個人情感方面的原因,給離退休人員一些“方便”,比如可以讓子女代為認證。但如果遇到了離退休人員在實質上已經移居外地的情況,居委會是很難判斷其是否仍然在世的,有很多漏洞可被利用。如果再有認證工作人員本身就參與冒領的情況,過于落后的認證方式更會防不勝防。這些都是當前應該著力解決的問題,要盡快找到解決對策。
1)利用人臉認證先進技術。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造成離退休人員資格認證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技術手段的落后和行政環節簡化之間不相匹配,如部分地區還在單純依靠居委會工作人員人工核驗。所以,使用以人臉認證為代表的先進技術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人臉具有唯一性,而人臉認證則是網絡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綜合起來之后能夠發揮出遠超以往的效果。其工作流程大體如下:首先通過各機構對離退休人員進行人臉采集,建立人臉數據庫之后存入專門用于資格認證的服務器,認證時可以遠程進行人臉匹配,通過終端調取數據信息來進行識別。
現在一些地區已經開始使用人臉認證,其方案設計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在終端上進行識別和認證,然后所有數據結果都返回到數據庫服務器上。這種方案的缺點是計算量比較大,對服務器的負擔也比較大,成本比較高。第二種是終端只負責辨識出人臉圖像,然后馬上返回到服務器,人臉對比及資格確認等各項工作全都在服務器上完成。這種方案的優勢在于可以利用比終端更強的服務器運算能力,但其缺陷在于對服務器的負擔更大,服務器故障容易造成嚴重影響。但無論如何,上述兩種方案的實際效能都要超過傳統的資格認證方式。
2)注重人臉認證系統設計。人臉認證系統的復雜性和較高的負擔,使得對系統設計的合理與優化設計迫在眉睫。特別是在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各方面工作都在強調向數字化與智能化方向轉移的大趨勢下,既要保證認證系統設計的效率,又要保證其可靠性。這對于需求方,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方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需求方必須能夠準確描述需求,設計與實現方則要瞄準需求進行設計,還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要為今后可能出現的需求增長留出冗余空間,不能在剛開始的階段就使服務器的計算能力達到使用極限。
一般情況下,數據庫服務器的硬件條件不需要太過擔心,人臉識別目前已經不是特別尖端的技術,而且可以托管給如阿里巴巴等大型互聯網科技企業的云服務。更需要關注的,是終端設備的硬件條件,尤其是如果終端設備要承擔一定的人臉識別對比和認證功能的話。必須明確要使用優秀的以物聯網為方向的微處理器芯片,比如華為或高通的相應產品。其次,要集成帶有優秀糾錯能力的攝像硬件設備,能夠以更少的次數完成人臉識別,提升離退休人員的使用體驗。第三,要支持輸出前臺顯示頁面,讓離退休人員一目了然地看出認證成功 與否。
3)慎重選擇人臉認證算法。如果對人臉識別系統稍有了解,即可發現該項技術現在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在三星等全球領先公司的手機上,人臉解鎖功能仍然可能出錯,問題就出在算法的選擇上。如果從效率的角度考慮,人臉識別系統在判斷人臉特征的時候只能減少判斷點,降低判斷的精度,以實現快速識別。這樣的缺點也顯而易見,即某些在人眼看來明顯只是相似的兩張面容,在系統判斷時卻可能被識別為同一張臉。反之,如果太過強調精讀,離退休人員一旦因為疾病等原因導致面容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可能就無法完成資格認證。
為此,必須在人臉認證系統上線前,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大量的人臉識別訓練。不僅要能夠快速識別靜態的,或者說面部特征沒有變化的人臉,也要能夠對人臉特征可能出現的變化進行歸類,掌握其變化的規律。比如將身體本身的變化歸為一類,因為年齡增長而面部出現了改變,必須作為機器訓練的主要分類。而且,即使在系統上線后,也要繼續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訓練,讓軟件系統變得越來越“聰明”。而越是高效的軟件系統,越能降低硬件的負擔,使得服務器不必再通過大量的計算去進行反復的比對。
總之,離退休人員資格認證存在的問題有些早已存在,有些是在行政層面的改革中逐漸出現的。而通過技術手段,這些問題都能得到較好地解決,效率可以提高,漏洞可以彌補。而技術上需要考慮的問題還有很多,需要在多個層面如硬件和軟件層面進行細致的考慮。具體選擇哪些硬件設備和軟件技術,還需要大家根據面臨的實際情況去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