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建河北省委
2021 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全鏈條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我省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構建新發展格局,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我省經濟增長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全流程、全要素”的理念,著力強化全鏈條關鍵環節,完善全鏈條保障機制,強化創新鏈與生產鏈深度融合,有針對性地破堵點、補短板,加快貫通科技成果轉化鏈條,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在我省經濟建設中的驅動作用,有助于提高我省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
據不完全統計,2020 年我省創新發展邁上新臺階,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9400 家,科技型中小企業87萬家,51 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獲獎項目和等次創歷史新高。2021 年6 月16 日上線的河北省科技成果轉化網已登記入庫技術74 萬條,可供給26 萬條專利,企業需求登記8478 條,技術專家達到3197 位,開啟了匯集創新資源、轉化創新成果、融通創新要素、服務創新主體的新征程。
一、加大政府引導和扶持力度,加強產學研合作機制建設。一是加大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扶持。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加快我省科技成果轉化戰略規劃的出臺,高標準完成新一輪科技成果轉化的戰略規劃。同時優化整合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等各類雙創載體,加速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整體規劃。二是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建設。通過“搭平臺、建機制、出政策、優服務”,加快政府職能向服務創新轉變,探索有利于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建立政府管理需求與技術成果對接的定期溝通機制,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和決策的科學化水平。
二、健全科技成果轉化貫通的綜合評價與服務體系。一是深入推進科研評價體制改革。一方面,為科技成果轉化的不同環節和階段分別建立評價與評估標準;另一方面,對科技成果建立規范的第三方評審機構。在改革加強內部和外部評估與監督的同時,確保公共科技資源使用的公平性、開放性和社會化。二是健全技術轉移轉化服務體系。充分聯合技術轉移機構、國內外行業協會,充分搜集國內外高新技術領域的優質技術,聯合技術轉移機構、知識產權代理機構、科技評估機構等,聯合天使基金、風險投資和孵化器自身孵化基金組成科技成果轉化投資行列。開展技術引進、法律保護、專利代理、科技評估、投融資等專業服務,并提供交易備案、技術合同備案等服務。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的培訓工作,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專業化保障。
三、建設成果轉化和科技研發兩大平臺。一是加快成果轉化協同創新平臺建設。依托成果轉化行業協會打造一批創新鏈、產業鏈、需求鏈、服務鏈全覆蓋的“信息化、數字化、專業化”成果轉化平臺,使每個平臺分別成為一個成果轉化全鏈條的聯合體,覆蓋各個領域,更好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保護、科研人員激勵等。二是加強企業科技研發平臺建設。“以產定研、以研促產”,發揮企業主導作用,加快科技研發平臺建設,貫通成果轉化鏈條,從而推動產業生態協同發展。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等多種手段,加強知識產權的宣傳培訓,從知識產權的產權性質、市場前景、技術生命周期、設備工藝、經濟社會效益等方面進行評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技術,規范知識產權綜合布局,制定知識產權保護策略,保障企業知識產權進入健康軌道。
四、推進孵化器和科技園區建設,為成果轉化提供產業化支撐基地。一是大力發展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科技園區。打造一批專業化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科技園區,發揮孵化器和科技園區在科技發展中的新引擎作用。二是以市場化促創新,健全成果轉化一條龍服務。充分發揮技術轉移機構在技術轉移方面的經驗,提高雙創載體的技術轉移能力。同時,發揮成果買賣雙方、技術轉移機構、雙創載體各自的優勢,在成果引進消化再吸收、成果產業化方面發揮各自的優勢,使科技成果真正轉化為促進區域科技創新的動力,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