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萍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龍泉小學,甘肅 臨夏回族自治州 731200)
隨著社會與教育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語文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語文教學中,閱讀相對簡單,而寫作是教學的一大難點,是很多學生比較頭疼的問題。閱讀與寫作之間是互通的,是可以相互促進的,提高閱讀量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更豐富的優秀字詞句段,累積更多的寫作素材,久而久之學生的語感也會提高,這樣更有益于提高學生的寫作信心,使學生漸漸的喜歡上寫作,學會寫作。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將閱讀與寫作進行深度的融合,促進讀寫結合作用的有效發揮,讓學生對閱讀和寫作充滿興趣,使小學生能得到全面的發展。
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有效提高學習的自覺性,使學生能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學生只有對學習充滿興趣,才不會讓學習變成一種負擔,使學生在學習中可以體驗到快樂。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相對比較容易,主要是因為閱讀對學生來講,其中的困難并不是很多,而且閱讀的資源也比較豐富多樣,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閱讀水平來選擇合適的讀物,而且通過閱讀學生能感受到知識帶來的滿足感。在小學階段,教師要從低年級開始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自由的閱讀空間與時間,使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并漸漸的提高閱讀的難度,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寫作素材的重要來源,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后,就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樂趣和信心。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寫熟悉的內容,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學生可以寫身邊熟悉的人物或事物,如《我的一次旅行》《我的假期》《我的爺爺》等,寫一些與學生生活比較相近的主題,降低寫作難度,從而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還要教授學生寫作的基本格式等。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有著緊密的聯系,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閱讀知識進行有效的運用。閱讀可以說是一個知識吸收的過程,而寫作是把吸收到的內容通過文字表達出來,閱讀也可以說是寫作的基礎,如此,學生就可以在閱讀中不斷地吸收能量,從而提高寫作能力。在語文教材中,科學的文本結構和用詞造句的恰當,都屬于適合學生閱讀的好作品。為了把教材中的課文效用發揮到最大化,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教材內容進行仿寫。例如,在學習《荷葉圓圓》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閱讀熟悉課文,然后再向學生講解文章的結構與寫作的特點,在學生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進行仿寫,以利于學生在仿寫過程中可以形成自己的寫作思路,這樣學生在以后的寫作中就不會沒有思路,沒有內容可寫了。另外,教師還要讓學生養成記筆記的習慣,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在閱讀中,遇到好的字詞句段可以摘錄下來,做成閱讀筆記,試著寫一寫閱讀的體會,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與寫作能力。
好的習慣學生可以終身受益。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下,現代人更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閱讀與寫作是人們對信息提取、提煉的主要方式,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所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必要的。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一邊思考,一邊閱讀并且要記錄閱讀的感受,將知識進行內化,深入的了解事物的本質。寫作可以使學生養成用筆來記錄所思所想的習慣,更有利于學生在閱讀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培養學生閱讀、寫作的綜合應用能力外,還要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鞏固。在小學階段,學生基礎知識的累積比較薄弱,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基礎知識的鞏固,擴大學生的學習范圍,尤其是對生字重新組詞的深度應用可以降低學生在閱讀中的生字障礙,使學生的閱讀更加流暢,從而提高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換句話說,學生只有擁有扎實的知識基礎,才能保證自我學習,促進聽、說、讀、寫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進一步應用。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的深度融合是一項重要任務。要想實現閱讀與寫作的深度融合,學生就要擁有扎實的語文基礎。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條件,寫作是對閱讀的實際應用,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意識到閱讀對寫作的重要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讓學生有計劃有目的的閱讀和寫作,通過有效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