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風
(長春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2)
美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如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為目標的教育活動,美育作為立教之本,可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的發展,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美育在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精神美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讓學生具有正確理解并踐行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能力。
美育作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五育”之一,自21世紀以來逐漸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其目標分為兩個節點,分別是2022年和2035年,逐步并最終形成全覆蓋、多樣化、高質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學校美育體系[1]。同年教育部將美育納入考核體系,力爭到2020年全面實行美育中考,美育教育的意義不言而喻。
美育課程的目的不只是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而是“以美成人”,完善人格,增強修養,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因此美育的缺位會對孩子尤其是鄉村孩子造成隱形的傷害。有研究顯示鄉村學校小孩在參加一些集體活動或比賽時,相比城市學校小孩表現得更加內向、消極、缺乏自信與活力。原因是鄉村學校課程結構單一,大多數情況下以語數英三大“主科”為主,尤其是在基礎教育階段,不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一些學生也因不斷質疑自己而選擇了輟學,這也對縮小城鄉教育差距與實現鄉村振興都產生了一定阻力。從這個意義上講鄉村美育課程體系的建立與完善不容忽視。
一是從家長層面來看,鄉村家長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應試觀念根深蒂固,思想上不重視美育課程,再加上鄉村家庭經濟情況較差,也不會額外培養孩子的藝術興趣,對美育的支持及教育投資有限便阻礙了美育的發展[2]。二是從學校層面來看,鄉村學校教育功利化思想嚴重,評價體系只以學習成績為衡量標準,忽視了學生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教師應付美育課程教學,主科擠占美育課堂時間,最終背離學校教育的初心,美育也很難得到長足發展。
在農村學校,部分學校領導不重視美育課程的開展,致使學校里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類學科的存在成為形式主義,美育時間不足,一些新建的功能教室也成了擺設,美育教學便很難落到實處。目前國外發達國家已建立了系統的美育教學體系,美育課程與文化課課程同步發展,課程時間分配上較為合理,美育項目更為豐富,而國內公益項目焦點多集中在資金扶持,卻對美育素養項目付之度外。近年來,也有很多公益組織開始積極組織并開展了一些美育相關活動,但因缺乏專業研發團隊開發相關課程,內容無法保證,最終美育活動效果也差強人意[3]。
美育師資配置一直處于鄉村教育的短板。從數量上來看,由于很多教師不愿放棄城市各種優質的資源而選擇條件艱苦的鄉村,鄉村教師的流失率穩坐釣魚臺。我國啟動的“特崗教師”計劃也未能為鄉村留住長期任教老師,一些教師將其作為臨時棲息地和未來發展的踏板,任滿期后便紛紛逃離鄉村。從質量上看鄉村美育教師在專業知識與教學能力方面也是參差不齊,有數據表示:“僅43.34%的鄉村音樂教師有音樂或音樂相關課程的教育背景,僅有43.84%的鄉村美術教師有美術或美術相關的教育背景”[4],并且缺乏進修意識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因此優質豐富的師資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農村家長轉變傳統教育觀念至關重要,學校可以通過開家長會等方式像家長傳遞正確的教育觀,比如告知家長美育考試納入中考后將不再是選修課而是必修課,增加父母對于美育課程的認可度。學校應認真履行實施美育的職責,貫徹實施美育課程,開創美育活動,讓學生在美育中更加健康成長。學校應認識到教育最終要面對的是“社會和社會的人”,引導學生了解社會需求并參與各類社會美育活動,為今后更好的立足于社會并實現自身價值做準備[5]。
建立規范的保障機制,確保藝術課程與實踐活動的正常、有效、充分的開展,讓美育時間真正屬于美育。改革教學評價體系,注重綜合素質的考核;利用網絡交互媒體開發線上美育課程,讓鄉村學生也享受到優質的美育資源。各學校也可根據當地或學校自身特色開發相關的美育校本課程,逐漸形成行之有效的美育教學體系[6]。另外高校藝術生可運用自身所學專業將藝術介入鄉村美育實踐中,例如成立基地建造村社藝術平臺,引進鄉土美育資源到學校教育教學中。
采取有效措施建設一支專業化教師隊伍解決中小學美育師資匱乏問題??蓪嵭忻烙處熜kH流動,鼓勵師資豐富的學校對外開放,優秀美育教師去貧困偏遠落后的鄉村教學,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提高教師薪資待遇,吸引教師留在鄉村,為鄉村美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更大化的實現自身價值。加大鄉村美育的資金投入與政策支持,重視美育教師專業提升,開展鄉村美育教師培訓,增強教師技能與專業知識,提高教師隊伍水平。
總之,美育在學生學習成長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與進步。鄉村更應該注重系統健全的美育教育,讓鄉村學生形成正確、健康、多元的審美觀與價值觀,讓美育成為他們自信獨立成長的精神源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