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芷藝
(沈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對于大學校園來說,是人才培養的主要平臺,同時,隨著我國社會現代化發展腳步不斷加快,其對人才的需求情況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對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大學校園的音樂教學來說,其屬于高校音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階段的教育背景之下,音樂鑒賞能力培養教學已經逐漸住進各大高校,并且成為高校的主要人文課程之一,其主要教學目的是對學生的人文修養進行提升,從而使得學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有效豐富。
大學生是祖國發展的棟梁,必須加大該群體開拓性思維的培養,進而符合國家不斷發展所需。對于大學院校的音樂教育來說,主要是對學生音樂鑒賞水平進行培養,幫助學生培養右腦創造力,開發學生自身的形象思維以及邏輯思維。學生在音樂方面鑒賞能力的培養,能夠讓其更加明確地認知音樂,使音樂發展有更大的遐想空間。從生理層面上分析,學生在音樂方面的鑒賞能力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大腦的左右半球獲得均衡性發展,幫助學生提高表現力和創造力以及想象力。愛因斯坦說過:“音符可以構成全世界”,在創作過程中很多靈感都是從音樂當中得來的,就音樂構成分析,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各種風格的音樂和音樂形成的背景,進而使學生可以接受并學習各個民族和國家的音樂文化,對自身的思維不斷開拓。
音樂是各個時期民族文化的一種重要展現,也可以說是民族性以及時代性的展現,對于音樂來說,受到時間和地點的影響,必須有效地掌握音樂基礎知識,才可以“以不變應萬變”,并對各種類型的音樂進行欣賞。現階段,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大學生都不重視音樂學科,在這一課程中缺乏基礎知識,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流行音樂”方面,所以,現階段學生對于音樂的欣賞只存在娛樂性的目的,不能全面深入地體會音樂的內涵。受到這一現實背景的影響,需要不斷強化大學生自身的音樂鑒賞水平,可以積極地引導學生對低俗音樂與高雅音樂間存在的差異進行區分,有助于學生對高雅音樂進行賞析,并且從中得到情感上的滿足,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通過進一步學習,讓學生接受各種曲風的音樂,能夠促進學生自身的音樂素養不斷提高。
藝術教育工作的開展,對于大學生的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同時還能夠確保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在音樂教學中融入鑒賞能力培養,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世界觀,促進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如果是一些比較優秀的作品,學生能夠通過作品深層含義的挖掘深入感悟人生,能夠理性地看待社會,促進自身明辨能力不斷提高。比如,《黃河大合唱》是非常悲愴的一首歌曲,賞析過程中,學生可以比較好地感悟中華兒女的民族精神,激發其愛國精神,并且明確自身的責任。此外,音樂還具有藝術美與自然美,可以提升學生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對壓力進行緩解,讓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相比較以前來說。現在大學生音樂鑒賞能力能夠有效地增強。但是大部分的鑒賞能力都是從生活中所得,無法真正體會到音樂藝術的美,使鑒賞能力也慢慢消失。為了改善學生對音樂藝術的理解,推動高校音樂藝術的發展,應適當地增加音樂教育課程。在音樂學習中更深層次的理解大學音樂教育目的,并且將音樂審美達到極致。
首先從根源上來說,高校應將大學音樂教育內容豐富化。如今沒有太多大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能夠達到極致,且大學生比較傾向流行化歌曲。所以教師應該從這一點入手,在教學中適當放入最近比較流行的音樂進去課堂中,引發學生對音樂課堂的興趣時,再將古典音樂深入其中。通過比較兩者的相同及不同點,讓學生自己發現音樂所包含的內容進行討論發言,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古典音樂的印象。除了這一點,教師也可以選取內容相近的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對比播放后讓學生找出兩者之間有哪些變化,或者有哪些相同之處。通過豐富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領會到音樂的神奇之處。其次,為了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引進西方音樂和民族音樂來做比較也是很好的例子。民族音樂可以很好地體現出民族的特色,也是體驗音樂藝術的最好選擇。通過比較西方音樂與民族音樂,讓學生了解音樂文化,欣賞兩者不同文化的音樂,不僅可以更深層次地了解音樂的創作背景,而且對音樂鑒賞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教師也要學會利用多媒體設備尋找更多有關的音樂素材,表現出音樂的不同。同時,多媒體音樂教學可以更直接地讓學生體會到視頻結合音樂的重要性,讓學生始終保持對音樂的新鮮感。
將音樂鑒賞教育方式在原來的基礎上稍加改變可以有效地增強音樂鑒賞能力。首先,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出不同的教育方式建議,多方面地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教師要逐漸引導學生進入新審美能力的層次。讓所有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上升。對于一些理解能力較差且音樂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先從最基礎的聲樂講起,因為在所有音樂樂器中,聲樂的學習內容較為簡單,通俗易懂,并且它的旋律與歌詞讓學生理解起來極為容易,讓學生更好的接受。對于音樂審美能力較強的同學來說,教師應在欣賞聲樂學習后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掌握樂曲的旋律并試著鑒賞其中的奧秘,長時間可以達到更好的審美效果。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對音樂有抵抗力的學生,所以教師可以采用情境創設法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情感。
除了改變音樂教學的形式與內容,音樂藝術活動對大學生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音樂藝術活動的開展是學生了解音樂的最好方法。音樂活動要在實踐中展開,不能僅限于課堂中的基礎知識講解。增加學生交流音樂的機會。比如,教師可以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音樂歌唱比賽,或者含有樂器的民樂歌唱比賽,在實踐中學習音樂的效果遠遠超過課堂上的講解式的效果。在比賽過程中,除了學生的比拼,教師也應參與其中,對表現好的學生給予鼓勵,并且根據每個學生的作品及時作出評價,使學生在不同的樂曲中學到不同的知識。除此以外,教師可以邀請校外相關音樂組織進行音樂審美探討,積極討論學習音樂的技巧。
總之,對大學生進行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可以使其獲得精神層面的享受,同時也使得學生對各種音樂形式的理解更加深入。教師在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進行培養以及提升的時候,應該注意以古典音樂以及民族音樂作為入手點,這樣可以使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同時也使得學生自身的音樂素養得到了有效提升,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