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舒俊
(淄博市淄川區文化館,山東 淄博 255100)
文化館的存在是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目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為了使二者發展相平衡,使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得到提高,新時代的發展中必將出現新的文化形式和載體,那就是文化館。而縣級文化館就是指縣級區域范圍內的文化館,如果能將縣級文化館進行統一管理,并將互聯網模式下的數字化與其有效融合,那就能形成城鄉全面覆蓋的、擁有完整結構且布局合理的文化館服務體系。
在當今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打造數字化文化館可以為人民群眾提供一個學習和生活的新的平臺,數字化服務傳播速度快、覆蓋面積廣、資源能共享等優勢,可以滿足群眾的文化發展需求,也可以滿足文化館自身建設的需要。這是文化館與時俱進的一個重要體現,還能增強對于人民群眾的文化吸引力,更能極大地提高文化館的服務水平和效率。目前由于資金等因素的限制,縣級文化館還不能有效達到傳播文化交流文化的作用,其資源和服務都有限,無法發揮應有作用。如果加強數字化融合,實現資源共享,那將是對于縣級文化館整體服務的一個巨大提升。
想要打造一個數字化的文化館,一定要有效利用好互聯網資源,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技術,結合縣級文化館的當地特色,打造出一個功能完整、資源共享的網絡平臺,將線上和線下的資源和內容有效結合,提升文化館的服務功能。對于縣級文化館的建設最重要的就是要突出當地特色,結合當地的風土人情和地域特色,深入挖掘文化的內涵。擴大文化館數字化服務的范圍。在文化館數字化建設的過程中,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去完善建設數據庫,對于管理平臺的軟件功能要加強掌握,從而提升平臺的服務能力。注重加強多元訪問平臺的建設,完善系統和數據庫,加強在線服務平臺的建設,滿足群眾需要。
現如今,網絡大數據已經可以幫助人們更快更多地了解和獲取一些資源,而數字化的建設就是要利用好這種數字技術的便利和功能,增強文化傳播的速度,擴大自身影響,從而更好地完成文化館傳播文化的使命。因此,在文化館數字化建設的過程中,不能忘記初衷,還要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豐富文化資源的儲備,建設不同的服務模塊,針對不同的對象,來有針對性的提供不同的高質量的服務。如,從現如今許多網絡用戶的使用習慣來看,大多數人不喜歡在不同的平臺間來回切換,這不僅耽誤了時間還喪失了精力,他們更加喜歡簡單快捷的信息平臺。因此,文化館數字化建設中,外面要保證好平臺信息的統一與完整,加強基礎公共服務建設,滿足群眾的不同需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文化館的數字化雖然還在不斷的改革和豐富,但完善文化信息資源,依托于數字文化館,展開數字化信息服務,加強數字化信息創新,將文化館與數字化有效融合。在滿足信息數字化,為使用者提供便利的同時,掌握文化館的精髓,為使用者提供最優質的文化服務,將兩者融合發展,才是文化館數字化的未來。通過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幫助,將文化館的部分文化服務濃縮,為群眾提供更加有效便捷的數字服務,打造新的文化數字平臺。文化館數字化帶來的最重要的一個優勢就是資源互享,縣級文化館最缺乏也就是文化資源。隨著數字化服務的不斷完善,縣級文化館的資源愈發豐富,這對于當地百姓接受文化、傳播文化是有重要意義的。實現數字化文化館的融合發展,為更多的人提供更加優質的文化服務,對于社會和文化的貢獻,是極為重要的。
文化館的數字化是有好幾個部分共同組成完善的,思維模式、服務場景還要有技術支持。在互聯網的時代下,文化館人積極應對網絡對于文化館帶來的沖擊和挑戰。挑戰通常伴隨著機遇,數字化提供的便捷、快速也為文化館打開了新的思路。更多資源、更多用戶無疑給文化館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保障。創建更多的數字化活動,舉辦更豐富的展覽,都是為文化館和當地群眾注入新的活力。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的今天,數字化技術已經出現在外面公共服務體系的每一處,為了激發文化館的活力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文化服務,將文化館數字化這一進程必將加快腳步。數字化建設也是在響應國家的號召,努力提升自身內涵,創新服務模式,提供更多服務內容和人才,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服務。未來的社會一定是更加節能更加高效的社會。慢節奏和低效率已經無法滿足新的社會,必然會消散于時代的洪流。全面數字化是文化館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必然方向。只有積極的建設數字化,促進文化館數字化的融合,才能讓縣級文化館煥發出新的活力,加以正確的數字化管理,更好地發揮文化館的作用和美麗,吸引更多的文化愛好者,從而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播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