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紹飛
(樂山職業技術學院 機電工程系,四川 樂山 614000)
《智能交通創意產品設計》是智能交通技術運用專業核心課程,學生使用TPYBoard開發板燒寫MicroPython固件,利用Python語言對智能硬件產品進行設計與制作;課程從簡單項目入手,步步提升,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創新能力。超星學習通是面向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的移動學習專業平臺;教師可以利用平臺創建課程和實施課程教學,學生可以隨時利用平臺進行課程學習和完成課后作業。對課程采用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施進行了研究,同時結合教學實施情況進行了反思并且提出了診改意見
根據學習通APP記錄的學習成果進行考核,綜合子任務的調查問卷及學生訪談綜合給定教學實施的效果,表1例舉了部分實際的教學效果分析,其他子任務同樣做了相應的分析,通過分析學生對本課程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認可度比較高,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也較好。通過動畫、在線學習平臺、頭腦風暴、在線仿真平臺、仿真軟件等信息化手段,學生分組探究、團隊合作、規范工作流程,學生職業素養、創新創業和勞動精神有了明顯提升[1]。

表1 教學實施效果反饋
通過對總體模塊任務的完成,學生對控制方案的全過程都有了清晰又具體的理解,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思維方式和實踐動手能力都有了較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提升,對于崗位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也有了很大提升。整體成效的提升主要歸因于以下幾個方面:以學生為主的學習,突破時間、空間維度的限制;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化繁為簡,啟迪學生的智慧;采用頭腦風暴、虛擬仿真、小組互評等多種教學形式,豐富課堂互動內涵;多元評價機制-線上線下綜合評價,改變了傳統的單一的評價,采取多元評價機制,促進學生積極性,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以智能交通技術運用專業面向物聯網與人工智能領域的新崗位需求為驅動,設置符合新崗位能力的工作項目,同時融入行業標準和勞動教育,提升學生職業素質與修養。
升級傳統的“面向過程的C語言與單片機系統”到廣泛流行的“面向對象的MicroPython與TPYboard開發板系統”,將Python語言與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新技術引入到課程中,讓學生弱化單片機底層,聚焦上層應用。同時利用Python豐富三方庫來減少代碼量,從而降低學習難度和提升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質量;尤其是開發板和傳感器相關庫,包括pyb、LED、GPIO、I2C、SPI、CAN、LCD、PWM、舵機、藍牙、WIFI、溫濕度傳感器、超聲波傳感器等庫的利用大大降低了課程學習難度。
以課程思政、創新創業教育為抓手,通過學院《創業基礎》課程、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系部創新創業實踐中心和校外創新創業基地,以 “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為載體,大力踐行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等相關政策。
綜合運用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和手段,以學生為主體,實現理、虛、實一體化教學模式,采用線上線下綜合考核方式,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推動學生全面發展。以學生當日課堂問卷調查為課程診改基礎,調查課程教學中使用的教學方法學生認可度,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度,最后通過學院教學測評系統期中和期末教學質量數據來開展教學反思與課程診改,遵循”8字螺旋”課程診改體系,從而系統上提升教學質量。
教學模式突破,將單純的教師講授轉變成以學生為導向,實現理、虛、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積極性。通過頭腦風暴共同得出結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訓練學生的思維。采用虛擬仿真,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知硬件設計仿真過程,觀察運行效果,將抽象的設計過程具體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課后問卷調查、隨堂測驗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收集學生關于課堂實施的建議,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將課程思政、創新創業、職業精神和勞動教育貫穿教學全過程,注重學生思想的引領,強調嚴謹、認真、堅持不懈的交通人精神和創新創業精神。
以學生當日課堂問卷調查為課程診改基礎,調查課程教學中使用的教學方法學生認可度,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度,最后通過學院教學測評系統期中和期末教學質量數據來開展教學反思與課程診改,學生對課程的測評數據遵循”8字螺旋”課程診改體系,從而系統上提升教學質量。
針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有待提升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實訓中理論引導融入的總體比重,通過實訓一步步融入一個個知識點,從而增強學生理論學習的需求。針對知識點學習能力的問題,通過設置梯度式、個性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解決。加強學生的知識遷移、應用能力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多引用實際案例和崗位工作,引導學生加深對所學內容的認識水平,多總結原理、規律,師生多交流互動,進一步幫助學生消化吸收難點、重點,培養學生養成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針對職業素養和職業理念的問題,多引入職業相關的崗位任務,將職業素養和職業理念作為一個評價指標進行強化教育。 針對勞動教育的融入問題,設計出更具體的任務,通過學生小小的勞動舉措把勞動精神潛移默化的融入到學生心中。針對創新創業的融入問題,除了課堂的教學外,需引導學生參加同類院校甚至本科院校的創新創業俱樂部,參加行業內的一些重要的創新創業活動,繼續保持參加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全國交通行業的智能交通創意大賽和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