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艷
(貴州健康職業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
在高職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中,主要形式是通過對古漢語的了解從而更清晰地掌握傳統文化。在新媒體思潮日益繁盛的今天,網絡流行語逐漸增多,阻礙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于漢語言文學更廣泛的認知。針對新媒體的特性,高職院校需要實現資源的利用和優化整合,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要契合時代發展的需要,激發高職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興趣和喜愛。
在新媒體發展的同時也催生了網絡流行語的形成。在網絡流行語盛行的前提之下,某種程度上對漢語言文化教學是一種間接地改革和創新。流行詞匯的使用并不是全部不合乎邏輯的。網絡流行詞實際上是在漢語言的基礎上賦予了漢語言的個性化特征。而且,網絡流行語言更形象地反映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并且通過現代化的新媒體網絡渠道,讓更多人參與互動的語言系統,使漢語言文化更加生動有趣。在漢語言文化的發展歷程中,應該借鑒網絡語言正確的可取之處。同樣,網絡語言中也存在著諸多不規范,容易與漢語言文學混淆,這也是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的一大困境。
如今,電子化產品愈發普及,在高職學生群體中也被廣泛應用起來。因此,越來越多的學生出現了提筆忘字的情況,對漢語言文學的掌握流于表象。這也折射出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人們對漢語言的使用愈發隨意,并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這對于漢語言文學的可持續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新媒體的盛行也加速了漢語言文學傳統教學方法的淘汰速度,傳統的漢語言教學方式枯燥乏味,學生的接受程度并不高。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只教授理論知識和課本知識的方法已經不適合高職業漢語言教學的發展需要。而且,我們認為這些知識在對學生的認識上偏離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總之,傳統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學到的理論知識無法更好地學以致用并加以轉化,會使課程互動和實踐性不強,這也是一大亟待解決的困境。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越來越依賴電子產品這一媒介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流,但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人們對使用漢語有了更多的限制和規范,并容易造成網絡暴力,對人們的身心產生了惡劣的影響。網絡暴力是不正確使用網絡語言造成的嚴重不良后果,錯誤的網絡語言使用不利于漢語言文學的思維方式形成,也不利于漢語言專業優秀人才的培養,這也是新媒體發展中所面臨的痛點。
首先,尋找網絡流行詞產生的原因,對此有一個清晰明確的概念,將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的不利影響縮小到最低。在新媒體環境之下,網絡流行詞匯的興起有多種原因,對于一些負面影響也必須引起充足的重視和高度關注。于漢語言專業的教師而言,應該結合網絡環境適當修改教學方法和模式,在使用網絡詞匯時,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而不是完全摒棄網絡詞匯。如今,網絡時尚詞成為傳播中國文學的新手段已勢在必行,新媒體也越來越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日常生活的樂趣。但也要堅決抵制不文明的網絡語言,倡導并營造健康、文明、和諧的網絡語言氛圍。其次,將新媒體轉化為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教學宣傳的媒介,就比如很火的詩詞大會,就是一個比較好的案例說明。在新媒體的使用上,嚴格按照教育規范組織網絡上的教育資源,在新媒體平臺上運用新媒體網絡技術,發揮對漢語言文學的正向影響,達成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共識。
網絡語言和快餐文化對中國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影響是巨大的。網絡流行語的傳播對高職生的學習有很大的誤解,漸漸地學生對漢語言的學習提不起興趣來。這樣的局面之下,更多地學生沉迷于網絡世界,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從學生的語言習慣抓起,教育學生正確地造詞造句,抵制網絡上的仿造詞匯,保障學生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下接觸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與此同時,漢語言專業的教師還需要與時俱進,積極適應網絡環境對于漢語言文化的沖擊。在新媒體迅速發展的勢頭之下,教師應該采取全新的教育方法,比如通過電視節目的形式,激發同學生之間的互動,增加漢語言文學的知識儲備量,教師可以模仿課程內容,對學生實施探究、提升、選擇的學習模式。
在漢語言教學中,要充分意識到課程目標不平衡的問題。根據新課改的目標規定,設置三維教學目標,除了基礎知識的灌輸以外,還要融入情感式教學,重視課本知識與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更好地助力于漢語言文學的價值發揮。
明確漢語言教學的核心目標,不僅僅是對基礎知識進行掌握,還需要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以及漢語言學習的效率和效果。此外,要培養學生漢語言文學的情感及素養,塑造積極健康且向上的價值觀念,憑借多媒體的力量和優勢做好宣傳工作,傳統的漢語言教學方法已經隨著社會的進步逐漸走到了淘汰的邊緣。于高職院校漢語言教育而言,需要做到掌握新的方法和理念,利用新媒體互聯網技術輔助教學。比如說,在課堂上,可以穿插使用多媒體課件,融入動畫、音頻、視頻等元素,將漢語言文學的精髓通過不同方式加以展示,會使課堂變得更加靈活和生動。比如《經典詠流傳》節目中,采取的方式就是對傳統詩詞進行重組編曲,并完成詩詞傳誦的過程。這也給予高職院校漢語言教學深刻的啟示,將這種形式引入課堂,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漢語言內容的記憶。與此同時,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平臺。QQ、微博、微信等各種各樣的社交軟件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和應用。它拓寬了一些有趣的中國文學的知識面和探索空間,也利用互聯網的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忱,學生可以在課堂之外接觸有關中國文學的知識。另外,互聯網打破了時間空間的多重限制,促進了交流方式和互動的多元化,大大提高了漢語言文學教育的效果。
綜上所述,新媒體的大背景之下,高職院校的漢語言文學教學工作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但同時也有了新的機遇和天地。于高職院校而言,需要結合校園自身特色,整合資源,并根據新媒體發展的形勢,辨別網絡語言,取精華去糟粕,為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改革提供新的靈感和方向。利用新媒體對原有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切實提升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