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琪
(山東省菏澤第一中學,山東 菏澤 274000)
在信息化時代,網絡教育資源“深海”迅速形成,中小學教師角色轉變為“鑒別者”、“整合者”、“研發者”。“學習強國”中的資源浩瀚無垠、擲地有聲、與時俱進,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借助此信息傳媒能提高課程知識的表達力、傳輸力與教育力[1]。
現代課堂的本質是探索知識、聯系生活、生成智慧、成長生 命[2]。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可以具備有趣、新奇、巧妙、溫故知新、直截了當等特點[3]。在講授《傳統發酵技術的應用》時,選擇“學習強國”中《學習百靈》推送的資源:李子柒草莓酒、荷花酒、傳統手工醬油、宮廷蘇造醬、豆瓣醬、四川泡菜等。筆者將上述視頻重新剪輯為短視頻,各類食品的原料和成果圖閃過,以了解常見傳統發酵食品。重點放在草莓酒的制作,理解酵母菌細胞呼吸原理和影響發酵的條件,進而舉一反三至乳酸菌、醋酸菌等其他微生物。此外,該暖場視頻還能讓學生體會生活的美好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致,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養成勤勞、樸實、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品質。視頻播放前需要列出問題清單,如“你看到哪些傳統發酵食品,制作它們的原料是”,“回憶草莓酒釀造的具體步驟,過程中注意什么,多久能品嘗到”,起到集中注意力、增強思維能力、明確學習目標的作用。
于漪老師說“教師的肩膀挑著孩子的現在和國家的未來,三尺講臺聯系到孩子的生命歷程”。 教材是教學的藍本,當教材提供的學習內容、有關信息等與學生實際情況有差異時,可以創新性地使用教材[4]。“學習強國”中《學習電視臺》的“看教育”提供大量優質資源,例如《同上一堂課》高三總復習專題中蘇明學老師講授的《生物技術與工程及實驗分析》。單克隆抗體的制備是動物細胞工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也是本節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與人教版選擇性必修3中制備單克隆抗體過程的示意圖相比,視頻中的流程圖更直觀、清楚、內涵豐富,既能說明“一種抗原可以有多種抗原決定簇,每種抗原決定簇將誘導一種特定抗體,單克隆抗體結合特定抗原決定簇”,又能說明“與傳統抗體相比,單克隆抗體的純度高、特異性強”,還能揭示多種B細胞和雜交瘤細胞的含義。此外,視頻包含單克隆抗體在腫瘤免疫療法中應用的示意圖,聯系了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中《特異性免疫》這節,教會學生運用聯想法鞏固知識。
中小學教師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形成高超的教育信息傳達藝術,是教育現代化的實體環節[1]。教育部提出,推動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5]。“學習強國”中《學習電視臺》的《零基礎“PPT”快速入門》課程啟發筆者將SmartArt應用于構建思維導圖,強化邏輯思維、系統知識結構、優化思考方式,以提高備課效率和信息技術的普及度。此外,“學習強國”在“VR天地”中推出各地科技館的虛擬現實,涉及高中生物的干細胞發育、胚胎發育等模型,課下充分利用該資源能激發學習興趣、獲得直觀感性認識、提高學習效率[6]。線上資源在教育均衡發展、學生碎片化學習、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交互和協作學習,學生積極個性發展,預留更多思考時間和空間方面具有重大意義,教師應做好線上和線下的有機結合[7]。
生物學習困難主要表現在:1)知識零散,缺乏系統知識結構;2)信息加工水平、問題解決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較低;3)抽象思維的知識難理解,偏向機械記憶[8]。針對抽象概念教學時,可以依托形象的比喻、模型、標本、掛圖等[9]。例如,在講授選擇性必修1《特異性免疫》這節時,可以借鑒“透視新科技”的《人體免疫系統》。視頻中的動畫生動描繪了人體的兩道屏障和識別自我和非我機制,主持人和嘉賓將人體、免疫系統、免疫細胞、寄生病原體、病原體與抗體的特異性結合分別比喻為“套管”、“數據庫”、“巡邏兵”、“化妝”、“成千上萬把鑰匙與鎖”。高中生物題目有著大量的文字描述,提取有用文字信息、定位再現生物概念,是解決生物問題的關鍵[10]。教師可以通過搜集一些時政要聞和生活素材引入概念學習中,來開闊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11]。上述視頻中還穿插母乳喂養生活實例、順治及其皇子與天花的故事,相信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作業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能檢測學習效果、幫學生鞏固基本知識。筆者將上述視頻內容整理成簡答題,以提高學生信息搜集、整理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并非每位教師都能成為名師,卻可以努力成為良師,把握學科前沿動態,滲透鮮活的知識,感受時代的脈搏。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環境問題面臨嚴峻挑戰,十八大以來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因此生態文明教育應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滲透,培養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12]。“學習強國”中文字信息《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的通知》幫助學生探討人口增長對環境造成壓力;視頻《智慧環保 改變我們的生活》助于形成環保意識,學會運用排污許可證、揚塵與噪音監測、污染源監測等信息系統;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視頻《The Same World》用自然的美景和生命的音符強調生物多樣性的重要,關注全球環境問題的迫切;《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各系列進行整合,利于總結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的舉措,分析其中如何體現資源多層次和循環利用生態學原理的。
習近平總書記說“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學校的光榮、民族的希望”,希望廣大教師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教師要意識到自身發展、終身學習的重要性,主動自學互學,駕馭信息技術、融入信息素養,與時代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