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悅 費笑成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3)
“‘混合式’教學法多利用線上課程+線下課堂進行混合式教學,實現課前、課中、課后的無縫連接,從而真正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1]這種教學法體現了教學改革課程的設計應多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同時,它又能夠解決如何在不增加課上學時、甚至減少課上學時的前提,滿足學習者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習者語言應用能力[2]。混合式教學設計和開發的過程中,既要考慮混合課程特征,包括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教學活動、教學評價等,又要基于傳統課程的教學活動要素,將兩者有機結合,突出教學優 勢[3]。大連東軟信息學院英語系在開展批判性閱讀與寫作(二)的教學過程中實施了混合式教學改革,設計和使用多樣化的線上課程資源,采用多種教學情境和多種學習模式,能讓學習者及時掌握課前的導學內容,課中的學習內容,和課后的自主復習內容,以滿足不同的學習需求。針對批判性閱讀與寫作系列課程的教學目標以及線上線下教學模式,推出依托線上資源共享學習資源,提倡同學們主動學習,培養閱讀、寫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的目的和效果,同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達成該系列課程的教學目標。
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在傳統課堂學習知識的同時,加強與教師之間的交流,還能夠通過線上這一形式,擴寬學習者的知識面、學習興趣,迅速提升學習者的學習效 果[4]。在批判性閱讀與寫作(二)教與學的過程中,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與課程相關知識進行延伸與拓展,將其進行收集與整合,再依托線上資源平臺共享,供學習者進行線上學習,學習者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控制自己的學習進度和時長。與之對應的線下課程教學中教師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實現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最終達到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特點。其中,擴展的課后讀物主題是課程章節對應的新聞話題,通過精準地歸納詞匯要點與地道英文國家表達等詳細的學習內容,從而為學習者提供充足且優質化的自主學習內容,其建設與實踐有以下三個步驟:
首先,主要通過一些國際媒體閱讀外刊外報的途徑來選取不同話題的素材,拓展自主學習。通過閱讀仔細篩選適合課程的新聞內容,并進行重點詞匯與難句子的選取。同時根據授課教師的審核與改正建議,修正錯誤后以此保證課后閱讀素材的質量和價值。
其次,通過線上網絡資源平臺分享學習的內容,如識記與理解詞匯與地道英文表達,聽地道新聞口語播報,掌握新聞素材大體意思,這樣在聽,讀,寫等方面得到鍛煉。在線下課堂面授過程中,學習者跟隨老師的引導與思路去深層次理解文本意義、素材核心關注點以及地道外國人思維表達。“老師以問題為載體貫穿教學過程,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聽課轉變為主動學習。”[5]從而逐步培養學習者的英語語言思維能力。
再次,積極響應混合式教學改革,除了學校提供的課程資源學習平臺外,創立微信公眾號,利用這個被大眾都普遍接受的平臺去分享與推廣批判性閱讀與寫作(二)的課后讀物資源,從而保證學習者定期獲取線上閱讀素材,展開學習或復習的環節,實現課外閱讀素材的實時,也是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體現。
利用微信公眾號平臺對不同主題的國外實時文章進行推送.推送文章的第一部分為外語新聞原文。新聞的擇選旨在多樣化,并依據該課程學習目標讓學習者了解更多話題,關注國際動態,領會不同媒體新聞觀點與立場,培養批判性思維,最終協助完成教學目標的實現。第二部分為重、難點單詞釋義以及地道的英文表達。推送文章以單詞表格形式展示讀物中的詞匯與地道的英文表達。在單詞表下方還提供Quizlet單詞測試平臺的鏈接,讀者可以使用這個平臺,通過有趣的游戲和創意的詞卡來識記和理解各個話題新聞的詞匯表達。第三部分是針對新聞內容的思考性問題。“英語閱讀并不能只停留在理解原文的基本內容上,英語專業的學生還應該進行更高層次的‘批判性閱讀’,也就是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對文章作出自己的評估。”[6]學習者可以在閱讀后通過幾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活躍自己的思維,培養閱讀能力與批判性思維能力。為了讓學習者能夠有與編者的“隱形”交流體驗,這些問題都設有答案,讀者可以通過留言與編者產生互動。
到目前為止已經成功發布了20篇文章,并獲得了126名活躍用戶的關注。推送文章都取得了可觀的閱讀量,總計閱讀量為1904次,最高的閱讀量達到了274次。所以,從閱讀量中可以看出該閱讀資源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公眾的認可和喜愛。此外,根據調查問卷結果顯示,使用“外聞批判閱讀”公眾號的用戶中近82%的為英語類專業學生,18%為非英語類的專業學生,這說明該資源與平臺的適用度較為廣泛,能夠為不同讀者提供閱讀資源,用戶的使用滿意度高。大家對外聞話題興趣涉及范圍廣,如科技、醫療、政治、教育等。持續關注與學習外聞過程中,均在閱讀理解能力、詞匯量與不同文化知識、英語語言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但少數非英語類專業用戶的關注與使用也折射出公眾號的不足,如推送的外聞難易程度不同最為明顯,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其內容單調乏味。
在閱讀系列課程課后資源的建設與實踐工作中,發現通過閱讀大量的外媒新聞,學習者能在閱讀理解能力,詞匯量,文化背景知識和批判性思維得到提高,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混合式教學改革試點的批判性閱讀與寫作(二)課程,體現了線上與線下的教學模式,共享的學習資源,為課程資源平臺的建設添磚加瓦,也給其他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改革提供更多的建設與實踐經驗。